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什麼是修行

謂從事自利利他、弘法利生、傳教傳法、清淨和合、隨緣自在、倫理綱常、勤勞
自給、合理淨化、正命正知、正信正業等生活。

談到修行,難免會有人把它和參禅打坐,念經念佛,行善積德等事聯想在一
起,其實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裡面的意思。修行,應該是一種心性的鍛煉,
一種透過觀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惡,開發一切善法,達成圓融的、究竟的精神世
界的方式。不論你如何稱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論用何法去修行,如它的結果相同
就可以了。

但身為一位修行者,在剛起步之前,必先認清一些基本的觀念:

(1).我為什麼要修行?
(2).我應抱持怎樣的心態?
(3).如何揀擇修行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看似易解,仔細研究卻又十分模糊,如果不弄明白,一定會陷在
修行的泥沼裡,卒至萬劫不復。


二、 我為什麼要修行

假如一個人生活十分優裕,所求所願,無一不遂,那他想修行的動機應該是
最少的。因為耽於享樂,不知人生有痛苦,就無法感受修行的重要性。假如一個
人的生活不但貧病交迫、三餐不繼、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這人的修行機
會也是很少的。因為食苦成習,已經不以苦為苦,同時日日與生活搏斗,根本自
顧不暇了,那有心思想到修行的問題。因此,一個人會走上修行之路,或者說會
認真去探討人生的種種,必定是他看到了人生百態有生有死、有苦有樂、有貧有
富、有貴有賤、有壽有夭的相對,發現到自然界的生養萬物及毀滅萬物,也體悟
人類文明的進步,豐富了人類的生活,卻又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災害。於是從觀察、
思考,到亟欲設法解決人生的痛苦,這整個研究和實踐的過程,形成了所謂「修
行」的意思。這是從理論上來說的,至於從事相上分析的話,情況就很復雜了。
有人說:「我身體孱弱,想藉著修行來恢復健康。」有人說:「我從小命歹,災
禍頻仍,想改變命運,轉禍趨福。」也有人想用修行來安定心神,或使事業成功,
家運騰達。沒錯!一個虔心修行而持續不斷的人,大多會有某些特異的福報,其
實這只不過應了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老話而已,如果修行的內涵就是
這樣,我們稱它叫人天福業,這只要依十善業的法門去修持就能成辦。但從另一
方面看,假如永遠把目標訂在那裡,畢竟還是生死輪回,還是魔王的子弟兵,而
且也因為缺乏正確的認知,對於佛法不甚了了,因此在遇到挫折之後,就立刻退
縮不前,或者是剛開始感覺效果還不錯,到最後愈來愈無效,甚至還原到未修行
的狀況,使你慢慢地失望,慢慢地減退精進心,卒至放棄為止。

基於此,我們必須深切探討修行最真確的動機,也可以給想從事修行的人一
個正確思考的方向,那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四聖谛。要了解四聖谛,首須了解
佛教的創覺者釋迦牟尼佛對生命現象的觀察和感受。釋尊未出家前,曾有四次出
城郊游的經歷,第一次在城裡見到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見到一位
因痛苦而呻吟不已的病人,第三次見到了一具屍體,這使他覺悟到人自出生以後,
都要經過痛苦的折磨,然後走向衰老、死亡,這是誰也不能避免的。於是他又回
憶童年時代,曾經隨著父王去農村舉行春耕祭典,見到農夫犁田的時候,從土中
翻起了蟲蟻,立即被蛙類爭食一空,轉眼之間,蛙又被花蛇吞噬,花蛇又被凌空
而下的巨鷹□食,這弱肉強食的景象,使他感受眾生的可憐可悲。如此苦難的人
生,假如不尋求一個解脫的辦法,那人生還有什麼希望呢?為了獲得最後的答案,
又作了第四次的出游,這一次他見到一位神態安詳的沙門,他深深地感動,同時
也領悟了自己應該走的路,那就是了生脫死,沒有痛苦、衰老、情欲,爭奪的路。
而當釋尊坐於菩提樹下,以敏銳的智慧,從中道緣起觀,完成圓滿的正覺以後,
又從大悲心中流露出對一切眾生的關懷,於是把生命的現象予以歸納分析,把修
行的方法和修行的終極目標制定成一合理的诠釋,這樣它就完成一個世間和出世
間的因果關系--(1).苦谛,是世間的果。(2).集谛,是世間的因。(3).滅谛,
是出世間的果。(4).道谛,是出世間的因。
 

上一篇:佛門禮儀
下一篇:如何消除戀愛的魔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