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陀是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聖者。三覺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即: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由於佛陀具此異於三乘的殊勝功德,因而受到世人的尊崇,此圓滿功德稱之為佛德。
  所謂‘十力’,是指佛陀證得法身實相後,具有十種智力,能說法度眾,摧伏邪見,成辦諸事,自在無礙。十力是:
  一、處非處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因緣果報定相。
  二、業異熟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三世因緣果報。
  三、禅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禅定的深淺次第。
  四、根上下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
  五、種種勝解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欲樂善惡的差異。
  六、種種界智力:指佛陀遍知種種世間的性相。
  七、遍趣行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惡道、聖道所至處。
  八、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眾生過去世種種事。
  九、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眾生死生之時,以及未來受生之處。
  十、漏盡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漏盡與否。
   ‘四無所畏’又稱四無畏,指佛陀具有四種臨眾無畏的信心,無論說法、
  問答、論難,從容而安詳,勇猛而安穩。四無所畏是:
  一、一切智無畏:佛陀覺知諸法,住於正見,無所怖畏。
  二、漏盡無畏:佛陀自信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三、說障法無畏:佛陀闡示修行障礙之法,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四、說盡苦道無畏:佛陀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三念住’又作三念處、三意止,指佛陀以大悲攝化眾生,恆常保持正念
  正知的心境,即使在三種情況之下,都無有歡喜憂戚之情:
  第一念住:當眾生熱心聞法、行教時,佛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二念住:眾生不敬信佛法時,佛亦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三念住:眾生中有信與不信佛法者,佛不生喜心,也不生憂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大悲’,乃佛陀恆常系念救度眾生的悲愍心,因此示教利喜,引導眾生入佛知見。此外,關於十八不共法,大、小乘佛教各有所指。小乘佛教的十八不共法指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與大悲。大乘佛教則在《大品般若經》中提出十八點不共佛法,即:諸佛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心、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見過去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未來世無礙無障、智慧知見現在世無礙無障等。
  除了上述的殊勝功德外,還有‘三德’、‘四無礙解’。一般所謂‘三德’,即智德、斷德、恩德,以及《大般涅槃經》提到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四無礙解’則包括:善能契入正理的‘法無礙解’、善能诠釋法義的‘義無礙解’、精通各種地方語言而無礙自在的‘詞無礙解’、隨順正理而巧說無礙的‘辯無礙解’等。表示佛陀能時時運用四種自在無礙的智解辯才化度眾生。
  佛陀之於眾生,正如慈母眷顧愛子一般,無有疲厭;眾生亦應如子憶母般時常感念佛德,時常念報佛恩。因此,‘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一篇:佛身
下一篇:佛像的種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