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教主、教義、教徒,是構成一個宗教的三大要素。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我們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這是我們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課題。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余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太子誕生後七天,聖母摩耶夫人往生,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養育成人。
  太子天資聰穎,從小通達五明、四吠陀。成年後,娶耶輸陀羅為妃,不久生下羅睺羅,後來成為佛教第一位沙彌。悉達多太子雖然出身貴族,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尤其有感於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於是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期間雖經淨飯王百般勸阻,終究無法滿足其‘人生沒有衰老的現象、沒有疾病的痛苦、沒有死亡的恐怖、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減’等四個希望,於是在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開始十二年的修道生活。其中雪山六年的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麥,但苦行終究未能令他開悟。後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於是捨棄無謂的苦行,走過尼連禅河,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後,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立誓‘不成正覺,不離此座’。於此通過重重考驗,一一降服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內外魔障後,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正覺。
  成道後的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三轉四谛法輪,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僧團因而建立。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在弘化的生涯裡,宣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
  佛陀對弟子的教化,善於觀機逗教,應病予藥,對執空者說有,對執有者說空。佛陀對於能夠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給予調教;對於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攝受;對於懈怠不知精進的弟子,激勵他上進;對於過分剛猛的弟子,則教以緩和。佛陀對弟子的愛護是無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對象,則不分貴賤貧富、種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以及外道領袖捨利弗、目犍連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各國國王,及王妃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階層的蓮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諸王子出家,也不捨棄理發匠優波離及擔糞的尼提。總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攝眾,以法領眾,以智教眾,以法養眾。
  佛陀一生弘化、度眾無數,但也受到外道迫害及各種的災難。根據《佛說興起行經》記載,佛陀歷經孫陀利謗佛、戰遮女系盆誣陷、奢彌跋謗佛,以及被木槍刺腳、被擲石出血、食馬麥、受苦行、患頭痛、患背痛、患骨節疼痛等十次災難。其實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無有生滅,佛陀為了度眾,才應現這些災難,主要是為讓眾生明了業報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戀有為色身,而能斷惡行善,獲證永恆法身。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槃之際,仍然不捨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余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後的弟子。佛陀進入涅槃,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的教言所說:‘要佛陀永久住於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則。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現者,不能違背法性。’佛陀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於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們要精進修學聖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傷心,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合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後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告訴弟子: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佛陀並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槃處。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陀進入涅槃,遺體荼毗後,留下捨利八斛四斗和三顆佛牙。捨利被分成八份,由與佛陀因緣深厚的八國各取一份,建塔供養。
  佛陀出生在社會階級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於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戰,不只是尊重人權,且尊重生命,更進一步肯定每位眾生都同等尊貴,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傳教生涯裡,應該得度的已經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為他們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佛陀雖然應身已經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遺留的偉大教理,卻能永傳人間。佛陀是我們人格最高的模范,是我們三界的導師、人天的師范,更是眾生的救主!

 

上一篇:他方佛名
下一篇:法的意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