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彌勒佛等佛像介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彌勒佛

中國彌勒佛造的這尊像,是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出現在中國南宋時的浙江奉化,與岳飛同個時代。這位和尚肚皮很大,笑瞇瞇的。一入寺院首先看到這個形象是教我們,要想學佛,第一個條件就是笑面迎人。如果心量小,處處計較,學佛就很難。一定要肚量大,要能包容。因為佛的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因此學佛首先要展開心量,以歡喜心待人,這才入得了門。
東方持國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如何能保持國家?負責盡分。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身分。主持一個家庭的事務,是一家之主。主持一個公司的事務,是總經理、董事長。主持一個國家的事務,是帝王、總統。中國儒家講「五倫十義」,每個人都有應盡的義務,必須認真做到。
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也是表法的。琴弦松了就不響,太緊就斷掉了;一定要調得適中,才能彈出好聽的音樂。這就是說,做事不可以操之過急,要行中道。佛家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東方天王教我們要以這樣的心態處事待人接物。
南方增長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代表「日新又新」。佛法講「精進」,不僅要把我們職責之內的事做好,還要精益求精,天天求進步,不進則退。這個時代永遠在進步,所以我們的德行、學問、智慧、才藝、能力也要日日增長,乃至生活水平也要天天提升。
天王手上拿著寶劍。代表以智慧劍,斷除煩惱,俗話說,「快刀斬亂麻」;煩惱輕、智慧長,我們的德行、學問、生活質量才能不斷提升。
由此可知,佛門不落伍,佛門真的是講進步,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它不是跟著時代走,它是領導時代走。但要如何才能把持國、增長這兩樁事情做得很圓滿?後面兩尊天王教給我們方法。
西方廣目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的身上纏著一條龍,有時是一條蛇;蛇與龍都含有「變化」的意思。俗諺雲:「神龍見首不見尾」,提醒我們,現實社會中,一切人、事、物均是瞬息萬變,無一常法,必須看得清楚,才能應付自如。
北方多聞天王
北方天王手上拿著一把傘,「傘」是遮蓋,防止污染的意思。我們每天接觸這千變萬化的世界,在廣學多聞中,要懂得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受污染。對現實社會需有充分認識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自己如何處事待人接物,能做到盡善盡美。
這兩位天王,即是中國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是吸取古人的經驗、學問;「行萬裡路」是觀光考察,吸收現代人的智慧、技能。果能做到捨人之短,取人之長,自己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導師的名號,也是他對這個世界眾生教學的宗旨。讓當我們稱呼佛名號時,自然而然想起佛對眾生的諄諄教誨。
這個世界的眾生,內心煩惱很重,對其他眾生缺乏愛護關懷,故佛名稱「釋迦牟尼」。「釋迦」是能仁、慈悲之義,意為對待眾生要仁慈;「牟尼」義為寂默、清淨;意為對自己須知修習寂默清淨心。這是教我們對要常存仁愛之心,以慈悲待人。
三千年前,釋尊降生在北印度的小國(位於今日尼泊爾)。十九歲時,以王子身分出家。三十歲成道(明心見性)後,畢生從事於多元文化至善圓滿的教學工作。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辦班約有三百余會。八十歲示現入滅。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導師的名號。
「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阿彌陀佛,即是「無量覺」的意思,同時也代表智慧、功德、相好、神通、壽命等一切皆是無量。
阿彌陀佛修行時,以國王身份跟當時的「世間自在王如來」出家,法名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世界。隨後在極樂世界主持教學工作。幫助往生西方的十方大眾,圓滿成佛,達到無量光(空間)、無量壽(時間),無量時空所包含的萬事萬物,皆能通達明了,圓成佛道。然後再應化至其它有緣世界,教化眾生。
極樂世界,好比一所特殊的進修大學,入學的條件,是「身心清淨,一心念佛」。到了那裡,有最優良的學習環境和師資,可以幫助我們個個一生圓滿成佛。
觀世音菩薩
「觀音--觀察世人苦難音聲,即垂手救援之意」。於佛陀教育中代表「慈悲」。慈悲就是「愛」。與世間所說的「愛」不同之處,慈悲是理性的愛,充滿智慧的愛,真誠平等、沒有任何條件幫助一切眾生的愛。這份真誠平等的愛心,是從孝親尊師的赤子之情,擴展至對盡虛空變法界一切眾生的孝敬之心。
實際上,「仁慈博愛」正是世界一切宗教神聖教學的共同宗旨。
「慈悲」如何落實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所代表的,就是《眼到手到》。看到眾生的需要,立刻伸手去幫助。佛菩薩沒有一定的形像,佛經上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面對現代社會,千手觀音的相貌,若能畫上各種不同族群的相貌,各種不同宗教的相貌;表法的意義就更加明顯。由此可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展現了多元文化和諧世界共存共容、平等互助、誠敬謙和、仁慈博愛的真實涵義。這是佛陀教育的圓滿智慧,教學藝術的表現。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意譯作「得大勢」、「大精進」。略稱勢志菩薩、勢至菩薩。此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塗,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淨土宗供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代表本體,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勢至菩薩智慧第一,代表「解」。
依《楞嚴經》所載,大勢至菩薩因地所修的是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入淨土。菩薩在楞嚴會中提出:「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中略)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因此,他開示的法門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成為後世淨宗行者的重要准則。又依悲華經卷三載,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補處成佛,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此外,《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也曾記載,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二十五菩薩隨時隨地擁護行者。
而密教的《七佛八菩薩神咒經》與《藥師本願經》,則將此菩薩列為八大菩薩之一。大日經系的經典,則將此尊列屬觀音部,密號持輪金剛、持光金剛、轉輪金剛、空生金剛等。
關於其形像,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台,每一寶台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缽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余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
普賢菩薩
漢譯有普賢、遍吉等名。是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在娑婆世界,普賢、文殊二大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依據大乘佛教美術的排列法,文殊菩薩駕獅子侍在釋尊的左側,普賢菩薩則乘白象侍在右側。
華嚴三聖中,毗盧遮那佛居中,代表本體。文殊菩薩代表「解」,意即智慧、理性,絕對不能感情用事。普賢菩薩代表「行」,意即實踐,徹底落實。《華嚴經》雲,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庶男。說明佛法特重實踐,應將所學、所解完全落實於日用平常中,才是真正學佛。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白象,「象」代表穩重。經雲「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龍或是象。我們看大象,無論站著也好、走著也好,都很緩慢,非常穩重。佛以此比喻修行人,時時刻刻都在定中。
在中國,佛教以四大菩薩為代表,第一位、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表孝親尊師。第二位、普陀山的觀音菩薩,表大慈大悲。第三位、五台山的文殊菩薩,代表理智。第四位、峨嵋山的普賢菩薩,代表實踐。四大菩薩代表整個佛法,也代表了佛法修學的次第。
普賢菩薩代表實行,說明行人能把孝敬、慈悲、智能應用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即是普賢菩薩。所以人人都是普賢,普賢法門是圓滿的法門。
佛在大乘經裡講得很清楚,「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成佛,證得究竟圓滿的果德,都是修普賢行成就的。普賢十願是: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行的特色,是心量無比的廣大,願願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界限、沒有彼此、沒有人我,所以極小之善都遍虛空法界,自然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華嚴經》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顯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普賢十願的大圓滿。



 

上一篇:害人害己的“一夜情”,您買單不起啊!
下一篇:證嚴上人:知而不行,等於不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