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邪YIN好色慘報最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邪YIN好色慘報最速 慚愧生著
‘佛說四十二章經’說:‘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又說:‘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而古人自勵的箴言中也有一句說道:‘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敗;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必喪利;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棄必荒;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業必墮。’讀之不禁令人引以為戒,而吾往昔之諸多親友,因犯邪YIN而遭悲慘之報應者,亦屢見不鮮,茲贅述如下,以資證明因果不滅之法則:
(一)某××(姑隱姓名)少年得志,因營商突獲暴利,不數年即成為暴發戶。在飽暖思YIN欲的心態下,登報征求女會計及女秘書,而且特別垂涎年輕貌美的女孩,其誘奸的方法是以高薪作餌或暗施迷藥,被其奸污者均敢怒不敢言,恐揚丑於報端。不久這位仁兄忽患絕症而暴斃,故鄉的鄉親父母皆謂:‘天譴!’
(二)某××(姑隱姓名)因見鄰居有一遺孀貌美色妍,亡夫留下兩個幼子及偌大的家業。這位仁兄垂涎甚久,欲圖人財兩得,乃以花言巧語誘騙,並施下蒙藥強奸了該孀婦。事後,彼女無奈,只好委身屈就於他。之後,這位仁兄就開始吃、喝、嫖、賭,不務正業。不到三年,就把偌大的家業蕩盡,且常拳打腳踢該婦及虐待其幼子,該婦因冤恨難消,羞見親友而自殺;其子卻幸賴善心人士予以收養。而這位仁兄某日於南下高雄時,在夜深人靜時,醉臥於公路旁,卻被一輛卡車從身上輾過,血肉模糊,慘不忍睹,除身分證外,面目全非,無一可辨認,也無法查出肇事者。於此可見因果報應之速,能不畏哉!
(三)吾故鄉有一劣紳,十多年前經營地下茶室,艷色遠播,日進斗金。其子頑劣,專結交一些狐群狗黨,十九歲時因幫派結怨,殺人而坐牢。此時其父又因涉嫌誘奸良家婦女及販賣人口之罪被捕坐牢,從此家業便一蹶不振。故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四)又吾嘗認識某××(姑隱姓名)本是一位忠厚笃實的莊稼漢,只因服役時結交惡友,被誘到風化區嫖妓,此後即不能自拔。有人勸他戒掉此一惡習,以免有損陰德,他卻不以為然的大發謬論說:‘我出錢,她出肉,這是一種金錢交易,怎麼可以說是損陰德呢?’此君退伍後,因家業素豐,不數年間,竟結婚數次,也離婚數次,且均系女方主動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的,理由是:‘男方不能人道’。因男方在服役時,感染梅毒太深,無法痊愈,以致於乾綱不振,可見嫖妓也是損陰德的行為。
以上例舉數例,以證明因果不昧的道理。而今社會上,黃色電影、錄影帶、小說、YIN具、春藥、地下茶室、酒家、舞廳、馬殺雞...等色情場所比比皆是,其敗壞社會善良風氣甚劇,如稍一不慎,即易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甚或無法自拔,而致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如此不但影響自己,更將禍延子孫。能不戒哉!
常犯邪YIN者,依佛經記載,得下列苦報:1、常慮被殺,2、夫婦不睦,3、惡增善減,4、妻子孤寡,5、財產日耗,6、惡事被疑,7、親友誹謗,8、廣結怨家,9、死入地獄,10、妻不貞良。故古人亦雲:‘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你要賴時他不賴。’筆者因年歲愈長愈了悟欲增長福慧,必須先斷除邪YIN,否則縱有李白之才,石崇之富,如不斷除邪YIN,勢必影響一生的榮枯禍福,結局總是非常淒慘的。(人乘佛刊)
英俊才子 風流身亡
汪先生魁偉英俊,成績優異,大學畢業之後,任職貿易公司,工作勤奮,談吐文雅,深受老板器重;為人又熱情幽默,甚得女同事歡心。但是,日子一久,汪先生由謙虛逐漸變得驕傲,自持俊秀,玩世不恭,女朋友不停地轉換,多數因輕信汪先生的甜言蜜語,誤以為找到好歸宿,因此而失去處女身,成為無知的玩物,含羞被沾污而不敢張揚。
汪先生雖為飽學之士,竟然如此無恥下流,殊不知樂極生悲,終於染上性病,但是礙於面子,沒有求醫,私下買些抗生素服用,略為好轉後,誤以為藥到病除,心中暗自高興,不但不以此吸收教訓,反而膽子更壯,依然不停地濫交。到了第二年春天,舊病復發,昏倒在辦公室裡,送醫院急救,經醫生診斷,已經是梅毒第二期了,各器官和腦神經均受梅毒侵襲,雖極力救治無效,終因並發症腦炎而死亡。
汪先生早年喪父,母親以做清潔工謀生,艱辛刻苦供兒子上大學,殊不知「色」字奪去汪先生年青的生命,其母痛不欲生,親友為其惋惜不巳。
自古說:「不YIN獲福,犯YIN致禍」。
美女當前,妩媚嬌艷,姿色迷人,智者視之為禍害而拒之,必致福星照臨,上天庇佑,學業、事業皆如意,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愚者視之為莫大艷福而親之,必致災星降臨,鬼神共誅,輕者身敗名裂,重者不明慘死,禍及兒孫。所以,智與愚之判別,美色乃是最佳的試金石。能否經受得起YIN欲的考驗,智者因此而進德得福;愚者之損德招禍立竿見影。讀者可以撫心自問是智是愚,自我反省,引以為戒,擺脫色網之困縛,自在幸福地生活。
|
|
|
|
|
|
上一篇:YIN蕩好色之人沒有好命
下一篇:神仙救人憑人心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