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區潔名:佛陀教育與心靈健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有人把佛教稱為佛陀的教育,或者,解釋為佛陀的教導,或者,解釋為佛陀的教化,我想,這都是可以成立的。至少,上述解釋,並沒有說錯,它符合佛陀的本意,符合佛教的真義,符合佛教自誕生以來已傳播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佛陀的教育、教導、教化,教了甚麼呢?我說,很簡單,就是做人。
做甚麼樣的人?怎樣做人?這就是全部佛教的大學問了。如果要我用最簡單、最概括的語言來表述,只有兩個字。一個叫慈悲,一個叫智慧。做甚麼樣的人?做一個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樣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在佛教就叫“悲智雙運”,就這麼簡單。
對,很簡單。但是讓我探討下去:甚麼是慈悲?甚麼是智慧?怎樣達至慈悲?怎樣達至智慧?那就確實不簡單了。
佛教所說的慈悲,是人類情感世界的高尚情操。人若無情,與禽獸何異?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人生有情淚沾臆”(杜甫),“人生自是有情癡”(歐陽修),情天恨海,欲海情波,那個“情”字,演成了多少詩詞歌詠、人間戲劇、天地舞台、史家筆墨、文學名篇、兒女恩怨,古今遺恨、靈台絕唱……,說來說去,放不下自我,以“我”為圓心,以“我愛我癡”為半徑,畫出了無數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膚色的同心圓。然而,佛教所說的慈悲的情,與上述種種是不同的,慈悲是無我、無私、無欲、無求,只有施與,只有付出,只有悲憫,只有捨棄,只有救度,只有犧牲自己,成就他人。這樣的情操,是不是人類最高尚、最博大、最純淨的至性至情呢?
佛教所說的智慧,是人類理性世界的圓明睿智之光。佛教有一個詞兒,叫“無明”。人的貪嗔癡,人的煩惱,痛苦、執著,一切糾纏系縛,莫不從無明而來。前幾天報載,某一條高速公路上,成千上萬輛客車貨車房車,相撞相擠,造成車禍與不幸,綿延數十公裡,公路癱瘓幾乎數日之久。為甚麼?因為大霧,大霧籠罩視野,能見度極低,引發了撞車撞欄。那個看不見,看不清,蒙然無知,正是“無明”。一個人,心頭沒有光,一片昧闇,一片迷茫,一片糊塗,“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你說可怕不可怕?上海人叫“木知木覺”,北方人叫“兩眼昏花”,香港人叫“蒙喳喳”。這就是迷茫、迷惘、昏沉狀態,神志不清明,頭腦空蕩蕩,看不到前景,看不清前途,怎麼能不引發車禍連連,車毀人傷?而佛陀開示的智慧,是人類至高無上的走出對立相待、一切迷誤、通達圓明的心靈之光。這種高於世間、超越世間、而又能解除世間一切迷茫困惑、“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之智,正是佛教大小乘的思想精髓,理論寶庫。有了這一“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才能夠度人間的“一切苦厄”。苦是人類自找的,厄是人類不可預知、不可預防、突然而來、突發驟降的。只要你能了知,也能實踐,做到(即行)“深般若”,也就是你具備了“深般若”的智慧,又能做到(即行為中體現出)深般若,你就能走出這苦厄,跨越這苦厄,出離這苦厄了。這樣的智慧,不正是人類最迫切的需要嗎!
一個情感世界的問題解決了──慈悲。一個理性世界的問題解決了──智慧。這不是解決了一個做人的問題嗎?能夠解決做人的問題的,那不是教育是甚麼呢?我們當今的教育,把知識、科學、技術、工藝、種種物質層面的,可視可見的滿足人類享受的那些硬體的、硬實力的差不多能做到的都解決了。可是,做人的問題,做一個甚麼樣的人的問題解決了嗎?在人的精神層面的,那些看不見、摸不著、而又確實為人類須臾不可分離的那些軟體、軟實力的許多問題解決了嗎?我們不妨看看我們的現實:
兒子養了一只狗,把狗照顧得無微不至。自己的年邁父母反為棄之不顧。母親悲傷地說:“我真希望我是你家的一只狗”。……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看中了一家女主人,追求她。她不答應,那男子把她一家老小六口,全殺了……
有人制造一些專作嬰孩食用的奶粉,竟然滲集了危害嬰孩健康的化學物,這些人傷天害理,只知賺取金錢,不顧他人利害。
又:某市在食品市場上檢獲大量人造雞蛋。這種蛋彈性如乒乓球,由化學物品制造,長期食用,易造成記憶力衰退及癡呆症狀,肯定對人體有害。但制造者已經銷售出去很多了。澳門、香港的菜市場也都有出現…… 唯利是圖,居心不良,人心險惡竟到如此地步。
某大學文學院,有一位女教授,忽發奇想,寫出一本所謂“解秘李清照”的新書來,只從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字面上,便指李清照是賭神、是酒鬼、是情欲色女。總之,在她筆下李清照一無是處,變成了一個大膽出位的現代版情色作家。這樣的學術研究走向庸俗化、妖魔化和肆意塗抹古人的方向去了。你說,這是文學評論,還是學術成果?
以上的事實,從家庭到社會,從市場到高等學府,我們看看人到底出了甚麼問題?這個問題出在甚麼地方?
佛經有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造”,當然不是造作、制作。而是心的變現,心的折射,心的投影。馬克思主義也指出:思想指揮行為,行為來自思想,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決定於存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存在論,這與佛說,完全相符,相印,相合。身為兒女,不贍養自己的生身父母,對養的狗比對父母還要照顧有加,讓父母到街頭去求乞、流浪,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愛情,婚姻,是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的必然結果,一個人單方面談不成情,說不上愛,結不成婚,現在不顧這個“兩個人的事實”,泯滅了人性的,把與“兩個人”無關的其它無辜者殺害了,而且一連殺了六口,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
市場的本質是服務,是為消費者服務。用化學方法制造假雞蛋,毒害消費者,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李清照,作為北宋一代著名女詞人,她的文學成就,她對“詞”這一文學品種的突出貢獻,是歷史早有定評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光榮和驕傲,現在竟然用現代人的生活──而且是陰暗的生活面去模擬、貶損、圖解古人李清照,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
心靈怎麼會出了問題?怎樣來拯救人的心靈問題?這是促請我們不能不思考的了。尤其我們不能不反思一下自己了。
人為什麼必須反思自己?在20世紀,科學技術確實有了巨大的發展,但是這種科學發展、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把自然環境跟人類自身的關系給模糊了,甚至顛倒了。一方面,人類要征服自然,一方面人類也增長了狂妄、傲慢、自滿,增強了放縱欲望的暴力。最新的科學成就,固然解決了不少歷史上的老問題,卻也帶來了不少新的條件下的新的問題。新的問題有時可能比老的問題更嚴重、更可怕。一千多年的歷史古跡巴米揚石佛被炸毀,美國“911”事件震驚全球,由此而後一再出現的各種社會危機,反映了甚麼?物質豐富了,精神萎縮了,心靈荒漠化了,環境遭受了巨大的污染,心靈也同樣遭受了可怕的污染。社會財富分配引發的諸多社會抗爭,〝我不想活了你也別想活〞的種種倫常悲劇,可能讓我們付出了更可怕的代價而不自知。現代人無法控制的沙士(SARS)、禽流感(H5N1)、以至海嘯、地震、干旱、洪水、沙塵暴、水污染、空氣污染,其原因歸根到底,是人類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貪嗔癡,不能控制自己無限膨脹的欲望:侵凌、占有、強取、豪奪、趕盡殺絕、報復、洩憤,甚至連〝同歸於盡〞也成了不擇手段的欲望。對待上述種種社會不和諧──惡斗虐殺,害人害己、內耗內傷,我們能不反省自身、反思自己嗎?人類必須作出心智的反思、道德的反思、文明的反思。
佛教本是佛陀的教化,是人類的生存智慧。佛法開啟我們認識生命,了知生命,並且尋求生命的安頓與超越。它不是用占有、侵吞、奪取、向外部尋求的方法,它尋求的是自心,是自性的回歸與淨化。佛教的緣起論〝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一方面點明了人的存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相互依存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佛教倫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佛教倫理的巨大價值,就在引導人幫助人調適自心、轉變自心、清淨自心,從人的內在動力解決〝人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的難題。只有人與自我的關系弄清了、解決了,人才能弄清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眾生的關系,人與佛的關系。
佛教的慈悲觀,佛教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歸根到底,是關懷生命,生命關懷。由生命關懷,關懷生命,進到上承佛的解脫之道,下化法界有情眾生,具體體現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成了佛教弟子的誓願、誓言、份內之事,根本不需要花國家一分錢,分社會一分利,就能夠養成互諒互讓、互相關懷、道德自律、慈悲待人的善心善行,這種有疑難內求,有障礙內化,有染污強調自我內心淨化的自救功能和對一切苦難面對、承擔、接受、安撫、轉化作用,最能事先化解精神疾患於無形,化解矛盾沖突於未萌,這不是比一切法律制裁、命令約束、行政措施更為自覺、自主而更有效的社會穩定力量與發自心靈深處的內在動力嗎?
回到本文的開頭。佛陀的教育、教導、教化,就是教我們做人。做什麼樣的人?做一個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樣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學佛,就是學習慈悲,學習智慧。
慈悲,智慧,在哪裡?在你我的心裡,在人的心裡。
人有慈悲,人有智慧,就是人的心靈健康。
佛陀的教育,諸慧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知所依止,也正是心靈健康的教育。但願世人都理解佛法,世界安和。
阿彌陀佛。■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 區潔名
|
|
|
|
|
|
上一篇:FONP1213:當年的我,多次僥幸逃過女色誘惑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千萬不能仗著可忏悔,就輕易犯戒和造罪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