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八:六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1、布施
布施,放下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捨。
“捨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捨就得了,你捨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捨就一無所得。你能把虛空法界統統捨掉,虛空法界圓滿得到了。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得圓滿佛果?沒有別的,捨得而已。
布施是要犧牲奉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裡有財、法、無畏三種。財布施分內財、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是身體,做義工是內財布施,出錢是外財布施。內財布施所得的福報超過外財。
法布施: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斷煩惱、開智慧。
無畏布施是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沒有恐懼。
行門功夫,就是一個布施,施捨,施捨度悭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這是病根,你捨不得的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後果是地獄!放下悭貪決定不墮三惡道。
“貪嗔癡”是三毒煩惱,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本,三歸成一就是貪。布施就是對治貪欲的。
布施,盡自己的能力,不要勉強。
修財布施得財富,你修的多,得的多,你很歡喜、很痛快的修,你得來的非常自在;你勉為其難的修,財可以得到,得的很辛苦。
因為布施會一本萬利,這個生意好做,你把它當做生意買賣去做,你布施會不會得財富?會得,得的少。為什麼?你心不清淨。如果你心清淨,心量大,目的都在利益眾生,沒有利益自己,得的財富就不可思議,太多太多了。
錢要流通、要布施,世間苦難人很多,要全心全力幫助他。花完了不要著急,明天自自然然就來了,而且來的愈來愈多。愈多你愈要布施,趕快用掉,不要儲存,你一存,貪嗔癡病就發了。不要積財、貪財,常常照顧不如我的苦難人,常存慈心,常行善事,你自然得事事喜樂、吉祥如意。
沒錢一樣修布施,沒錢的人修,比有錢的人布施還要修的大。為什麼?心真誠,誠心誠意,在生活上節儉,省下一點錢,自己賺一點工錢,遇到別人有急難全拿去布施,這個福報不得了!在佛門裡修布施,獲福不可思議。做義工是布施,比用錢布施功德還殊勝。一切有利大眾的事隨手去做,都是修布施。
布施錢雖少,出自於真心,功德大。錢雖多,心不真誠,福報很小。什麼叫修大福報?真誠心。大富貴人家做這些好事,吩咐下人去辦,沒有真誠恭敬心,修的是小福。親手布施,誠誠懇懇,福報就大。
布施千億、萬億,不如真心人布施一塊錢的功德大。為什麼?布施千萬億是從意識心上布施的,意識心是有分別、執著、有界限的,你突破不了這個界限。真心沒有分別、執著、界限,跟虛空法界完全相等。邊界沒有了,他的善事就無量無邊的擴展出去,達到盡虛空遍法界。
布施一定得果報,得到後還要捨掉,絕對不能享受,一享受就迷了。趕緊捨,捨得越多你得到的越多,把多余的統統捨掉,你的財物的享用、智慧的增長、健康長壽,是永恆的、真實的。
貪財貪名、貪色貪利,這些統統去掉,統統布施掉、捨掉,智慧就現前。去掉一分生一分智慧,去掉兩分就生兩分智慧,要想智慧圓滿,你要捨得干干淨淨。
你能捨財、法、無畏,得清淨心;能捨冤親,得平等心。這裡最重要的是捨煩惱,能捨妄想、分別、執著,沒一樣不捨,純淨純善現前了,十方一切諸佛淨土,你想到哪裡就到哪裡。純淨純善是從布施裡得來的。一切眾生,人事物不善的統統捨,保存善的,你才真正修成善心善行。捨惡不著捨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才得真正清淨心,叫純淨純善。果報超越六道、十法界。
行布施,不管大小,捨一文錢也好,捨億萬財也好,無論是財、法、無畏布施,只要十善具足,那個福報是圓滿的。十善裡有一款欠缺,果報就不圓滿。
“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富貴是命,沒那個命,給你財會被財壓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生富貴,前世修富貴之因才得到。這生物質生活艱難困苦,前生少修財布施。命裡沒有,得到了,不是福,是禍害。
孝順父母就是修布施,以勞力奉事父母,細心照顧父母的生活,是內財布施。勞力、財力的供養是財布施;日常生活中,想到他的習氣愛好,無微不至的伺候、照顧他,為他服務,是法布施;使他安心、快樂、離一切憂惱,是無畏布施。念佛人心地慈悲,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有能力隨分隨力,成人之美,做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好事。有錢用財物幫助他;沒錢用時間,做義工,以勞力幫助他;義工做不動了,歡喜贊歎,用善念幫助他、贊美他、鼓勵他。
布施,不但財、身外之物布施,最重要的要把貪嗔癡、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權力欲望、一切嗜好都布施掉。人如果不離愛欲、嗜好,就永遠不能離開三途六道。
要把煩惱、愚癡、惡業、生死放下,統統布施掉。我樣樣都放下,就是身體放不下,還是麻煩。身是業報身,把業報身放下,搖身一變就是自在身,那就快樂了。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你以大千世界七寶修布施供養,福報很大很大,還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福報大,他聽四句經文,“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眼前雖不能解決他的溫飽、苦難,但將來必定因這一句,而超越三界、六道、十法界、作佛作祖。這功德就大了,無比殊勝。
善書勸導“歡迎翻印,功德無量”。這樣的法布施,生生世世得聰明智慧。用法教人,怕人智慧德能高過我,來生得愚癡果報。現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業,是提倡倫理道德教育,發揚光大宗教神聖的教學,功德第一大。做成功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做不成功,決定抵得過無量劫所造的惡業。
法供養,第一是如說修行。開始修學,一定將《無量壽經》念三千遍,這是修行的預備功夫,讓你熟記,記住之後要求解,意思要懂得。明白之後,要照做,能做到,是真正供養佛了。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清楚明了,對社會、眾生有沒有利益,有利益,認真去做,沒利益,決定不做。利益中,最殊勝的是布施佛法。令眾生歡喜、信受、奉行。成就你供養的功德。
第三,攝受眾生供養。代替諸佛接引眾生。老鼠、蟑螂、蒼蠅、蚊子,都是眾生,勸導它們捨畜生身,念佛求生淨土,對人用佛像、佛號來攝受。念佛機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對家裡各個人,真誠恭敬。家人有過失絕不提,不放心上;有善,要贊歎。改變一家的運氣。供養是服務,熱心照顧家人生活起居,用體力、勞力服務。
第四,代眾生苦供養。我們生活儉省一點、刻苦一點,幫助眾生,長存這個心,就是代眾生受苦。把准備的醫藥費,布施給病人,預備急難用的財物,拿去救難,你決定不會生病,不會遭難。“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沒病,想著要害病;沒難,准備將來遭難,你的災難、疾病決定不能避免。統統布施光了,心地坦然,你不會遭難,也不會生病。
布施佛法,是代眾生苦裡最殊勝的。有力量,建道場,請法師講經說法。無畏布施就是救苦救難。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伸出援手,幫他早一天脫離苦難、得到平安、離開恐怖、得到安穩。令一切眾生健康長壽、生活美滿愉快,要常存此心。看到眾生幸福,歡喜贊歎;看到眾生艱苦,盡心盡力幫助;我們的心達不到,應念佛回向祝福他。果報得健康長壽。
無畏布施最方便的就是素食,不食眾生肉,培養慈悲心,不傷害眾生。
不殺生,果報是長壽。必須做到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都沒有殺害的念頭。小動物來騷擾,要用慈悲心看待。決定不能殺害,你殺它,跟它結冤仇,果報折損你的壽命,你容易得病。還要想到,它也是一條命,它也貪生怕死。我們被蚊子咬一口,它叮我們時,我們想想,我們是受過三皈的佛弟子,應當布施供養它才對。把它趕走就錯誤了,你再把它打死,罪過就更重了。
持戒屬於無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歡喜心,離開恐怖,人家對你安心。
放生,寺院法會放生,捐個一、兩塊就行,盡力放生。
自己不會講經,印經,做音像帶,把光碟、音帶到處去送人,布施佛法給一切眾生,財、法、無畏,三施都圓滿。印書要錢是財布施;接受善書的人常常讀誦,明白道理,是法布施;使他心安理得,幫助他解決困難,屬於無畏布施。這是改造命運最快速而有效的辦法。
眾生迷惑,他爭我們讓,不跟他爭執;他要什麼,都讓他,都給他。給他我是不是沒有了?不會。為什麼?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是一文都強求不來;你命裡有,我給你的你保得住,命裡沒有,我給你的沒幾天你都丟光,你保不住。我命裡有的統統給他,過幾天那個就又來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敢很痛快、很歡喜的布施,施不盡,愈施愈多。財施財多,法施智慧多,無畏施健康長壽。
對一切眾生的布施,要像供養諸佛那樣真誠恭敬的心態。
至誠心供養,東西再薄、再不值錢,佛都歡喜,喜歡你的真誠心,送的供品再豐厚,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佛不接受你的。
你能把心量圓滿的拓開,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修這種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歡喜。“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個充滿是充滿宇宙,充滿虛空法界,盡虛空遍法界一片祥和。
布施,捨要清淨,淨是講心,沒有希求。無條件的、沒有企圖,絕不希求回報,叫淨施。
布施時,施者,我們自己;受者,接受我布施的人;施捨的財物,都不執著,都不放在心上,叫三輪體空。這個布施就是功德,福報之大不可思議。如果常常記得我做多少好事,布施多少錢財給寺廟、道場,一樣也不忘,這個布施是福德,不是功德,果報不出三界六道。如果你布施不放在心上,心地干干淨淨,一塵不染,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功德,功德幫你了生死、出三界。修積功德,回向求生淨土才行。做好事,念念放在心上,你自己業障阻擋住,跟阿彌陀佛不能溝通。清淨心、平等心跟佛菩薩去溝通,就有感應。
2、持戒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則。
初學必須從“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制定的規矩,老老實實依教奉行。心才會清淨,才能得定。
守法,遵守佛菩薩的教法,遵守國家憲法,遵守地方上一切規章,還有不成文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都要遵守,叫持戒。
戒為無上菩提本。不持戒,清淨心不能現前,不持戒,無論修行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戒學的根本是十善五戒。從十善業學起。
十善、五戒要落實。我們要想續佛慧命,挽救佛教,希望正法久住,從我做起,不要求人。這樣做是救佛教,是救一切眾生的慧命,你做什麼樣的功德都不能跟這個功德相比。你能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你是真有功德,是大功德。
功德必須自己修行。“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個意思。持戒有功,清淨心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是德。如果持戒很嚴,得不到定,你的戒就變成福德。何以持戒精嚴而沒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不痛快,這人破戒,那人犯戒,你的清淨心得不到,你只有修福德沒有功德。
功德是戒定慧三學。福德可以給人,功德不能給人。功德自己修自己享受,不修的人享受不到。功德裡有福德,福德裡沒有功德。修功德一定從持戒下手。你修五戒,你得五福。這五種大福超出了世間。“五戒”是世間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須具備的條件。
從接受佛戒條,一生中盡形壽,只要有一口氣就決定不違犯佛的禁戒,叫真受。對再小、再討厭的動物,你要殺它,你破戒了。沒有殺它,很恨它,想殺它,你的戒也破了。為什麼?你殺業雖沒造,殺的心沒斷。“大乘經”常常贊歎佛弟子持淨戒,“淨”怎麼說?就是連個念頭都沒有。不殺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果報得大富,他是世間福德之人。受戒不奉行,哪來的福德?
佛弟子接受佛陀教誨,決定不做違背社會利益、害社會、害國家、害眾生的事情,“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漏稅是盜戒,偷國家的。這罪可重了!納稅人有多少,你的債主就有多少。欠一個人的債好還,欠全國人的債就難還。要從內心把占人便宜的念頭斷掉。對人、事、物,絕對沒有絲毫占人便宜的念頭,這條戒才能做得圓滿。不能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占有的念頭,你會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3、忍辱
“忍辱”,無比的耐心、永恆的耐心。學佛沒有忍耐,決定不能成就。人為的加害、嫉妒、毀謗、侮辱、陷害,都要忍受,要若無其事、心平氣和。特別是我們對別人好、善意,人家回報是惡意,更要忍。別人惡言惡語罵街,侮辱、毀謗對自己,或毀謗侮辱我們的父母、親屬、老師、同學,這種種要能忍,不生嗔恚,決定不起報復的念頭。小小的侮辱陷害不加以理會,他有大成就。小小不如意事都不能忍受,這種人沒前途。
對自然的災害,也不可減緩修學,要勇猛精進。大災難是增上緣,不但對道業沒絲毫妨礙,反而促進、提升。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有它的深度、廣度,不是短時間能修習成就,要長時修學,還要去親近善知識。
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來,道業就很難成就。能安於貧苦的生活,不必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修道人生活隨緣。物質、精神生活,遇到苦難,饑寒交迫、憂悲苦惱時要能忍受。忍辱要從能捨、能放處下手。
貪圖享樂,不能吃苦,這人沒有忍辱。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生活過得苦點,對人間沒有貪戀,出六道輪回容易。如果生活過的太富裕,你享福就害了你,那個福就是魔,障礙你的道業。
佛法求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怕經歷長劫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古大德教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用這個方法不准你看、不准你隨便聽,以這個來約束你,讓你的心從雜亂轉趨精純,長時這樣熏習,不知不覺走入禅定。古人有二十年、三十年才能開智慧,這要很大的忍耐功夫。
“一切法得成於忍”,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忍辱對治嗔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斷煩惱、斷習氣,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都靠忍辱。
我們要想在世出世間法得到圓滿的成就,忍是功夫,忍是關鍵。“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定要記住“忍人之所不能忍,為人之所不能為”,別人不肯干的事我們干,別人不能忍的我們能忍。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決定不為自己。
破迷開悟的關鍵在忍耐,什麼都要忍。決定不會有一個念頭為自己,修行也不是為自己,為眾生。修學苦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沒一樣不是為眾生。
修定的人,沒有忍辱,不能得禅定。人家贊歎幾句就高興得不得了;罵幾句氣得幾天消不掉,怎會得定!起心動念還有名聞利養、是非人我,所以,不能得定。得生淨土,“和、忍”重要。與大眾和睦相處,他對我不和,我對他和睦,順、逆境,善、惡人,統統要忍,怎麼忍法?不放在心上,是真的忍。放在心上,會忍的很苦。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怎麼消業障?忍辱。逆境惡人要忍,順境善人也要忍。順境善緣不生貪愛,要忍;逆境惡緣不生嗔恚,永遠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道,是真心。心一動,就不叫真心。
要修忍讓,把冤結化解。別人欺負我,侵占我的財物,毀謗我、陷害我,我知道是前世的冤家,要做還債想,決定不跟他爭。你的財被別人霸占去了,不是你命中的財。你命裡真的有財,什麼人都占不去。
“忍不過”,他失敗了、退轉了、墮落了。對冤家對頭,決定不能有嗔恨心、報復心,要用慈悲心去感化他。
修忍辱,每天不要看別人的過失,要檢點自己的過失。不要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立刻回頭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你才能找到自己的過失,找到後要反省、改過。一天能改一個毛病,天天改,三年你就是聖賢了。凡人做聖人不是難事,難就難在你能不能認真改過。果然能認真改過,凡夫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有自信又能信佛,對佛的教誨深信不疑,這人當然會成就。
布施能修大福報,忍辱能成就大福報。如果只曉得布施,不能忍辱,所修的福報一面修一面漏掉,很難成就。
你有多大的心量,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才修多大的福。首先從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包容常找我麻煩、嫉妒傷害的人,首先把妖魔鬼怪包容,這才叫真功夫。
不嗔恚你成就得快。離嗔恚,相貌就好,身體也好,每個人看到都生歡喜心。
4、精進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就是將心止於善念上,惡念就進不來,這叫真精進。
我們現在懈怠懶散,這是煩惱,是習氣。精神提不起來,是什麼原因?精進裡面沒有十善,精進裡面具足十善,是真精進。
“精勤修學”是秘訣。一門深入是精,不夾雜才精,最要緊的是一門深入。專修決定得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勝明顯。勤就是不間斷。修是把毛病習氣改正過來。學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精進,精是專精、精純,純而不雜的進步。精進決定不攙雜自私自利的意念,叫精。攙雜絲毫自己的念頭在其中就錯了。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叫真精進。著相修善,那只有進不叫精。離什麼相?我相。我相就是執著,是煩惱障,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分別,是所知障。分別執著兩種障礙斷掉,自性裡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統統現前。
“精進”意思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門門都好,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修學,這叫契機。對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成就就快,障難就少。如果自己沒能力選擇,可找善知識,找同參道友,初學也不妨幾種法門嘗試之後再決定,決定後絕對不改變,一門深入,這叫精進。你入的愈深,智慧就愈大。千萬不能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涉獵的不深,常識豐富,講的天花亂墜,自己不得受用。
精進,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其他經論開悟之後再修。沒開悟,你現在都去涉獵,把開悟的時間拉長,本來可以五年開悟,現在要十年。
精進是斷煩惱開智慧的秘訣。
精進是菩薩善根,不少人學的很多,他雜進亂進,所以他怎麼努力也得不到結論,不精不純,虧吃在這個地方,學講經,一門不學好,不可以學第二門,要精要專,把全部精力用在一部經上。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放過一天假,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學生也是每天晝夜無間的學習,才能開悟、證果。學習確確實實日夜沒有間斷的。
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是中斷。一天的假,十天都不能恢復正常。放幾個星期假,全部就完了。
古人用功日夜不間斷,出家人睡眠,晚上十點鐘睡覺,兩點鐘起床,他二十小時用功四小時睡眠,所以他能成就。我們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不能不用功、不能不發奮。
真的通達、真的勇猛精進,業報的確能轉。轉不過來,是你不夠勇猛精進,貪嗔癡沒完全放下,以為做這一點好事就可以彌補了,做十分惡,才做兩分善,當然轉不過來。做了十分惡,必須有十二善,就可以轉過來了。
5、禅定
禅定的定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叫禅,內不動心叫定。《金剛經》上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真的禅定。
禅定是佛法修學的總樞紐、總的關鍵。無論大、小乘,顯、密教,只要是佛法,沒有不修禅定的。只有修定才能見到一念,也是見到自性。參禅、觀心、參話頭、讀誦、念佛、持咒、持戒樣樣都是修定。
修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禅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戒定慧三學,你離開了定,哪來的智慧?禅定生智慧,亂心生煩惱。亂心就是雜念,前念滅了,後念就生,六道凡夫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永遠不會停止。真實的功夫,就是把妄念止住,把雜念止住。六根接觸六塵,心做不了主,起心動念了,趕緊“阿彌陀佛”,用佛號把妄想分別執著克服住、壓住,把外面誘惑打掉,內裡煩惱也伏住了。“以一念化解一切妄念”。不論這個念頭是善還是不善,都是妄念。禅定境界叫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外面了了分明,裡面如如不動。
坐禅,坐是取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禅是不著相。身一天到晚工作,心從來沒起心動念過,心永遠清淨。
修定,初學一般盤腿面壁,找個安靜的地方每天做功夫。真正用功夫,是在境界,善惡緣、順逆境,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禅定成功了。
真智慧是從禅定裡生的,小定有小慧,大定有大慧,沒有定,決定沒有智慧。定,不一定盤腿面壁,真正的定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要學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這人叫真正修禅定,行住坐臥都在用功,功夫從來沒間斷過。不能動念頭,動念頭就是妄想。看到善的、惡的都不動心。智慧決定要通過禅定的,我們的禅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無上深妙禅。把心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中,就是住深妙禅。
定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動中修不動,釋迦牟尼佛游化在世間,身、行是動,心不動。心沒妄念,永遠保持一念不生。諸佛菩薩沒妄想,沒念頭。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著相了,一切隨順大自然生活。
生活中,吃飯不要著吃飯的相,吃飯考究,講色香味美,著相了,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動心了。看到飯菜,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吃得很舒服,吃飯是修一心不亂,是修定,穿衣、接客都是修定。
6、智慧
求智慧有程序,先求根本智,再成就後得智,根本智叫無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要想成就無所不知,要先求無知,無知就是修定!現在求學的方法,永遠不會開智,為什麼?他不知道修根本智,現代人不遵守古老的傳統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不可能有後得智。
佛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真正的學問從“無知”修,不要急著求知,先求無知,真正到無知之後,只要一接觸就明了、就通達,就變成無所不知。“無知而後無所不知”。你要先求有知,什麼都要知,到後來就有所不知。一開頭就廣泛涉獵一切經典,把頭腦搞亂了,涉獵再多變成胡思亂想,變成妄想、分別、執著,然後再想學東西,你的根本已經破壞了,很難回過頭來再學。真正好老師教什麼人?你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能對他專信不犯,他把你看作寶貝,會認真努力來教你,你會有成就。縱然是佛教理論,你涉獵再多,被佛教理論污染了,佛經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佛經好像藥,對症是良藥,不對症是毒藥。中國佛法,幾千年古老的承傳,都是從根本智下手。跟儒家教學童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佛家有五年學戒,在家、出家學佛,必須經歷這個過程。那個戒是老師的教誡,五年遵守老師的教誡。老師教什麼?培養你的根本智,這叫師承。
我一生學佛,剛學時,老師指導五年中學一部經,修一個法門。李炳南老居士,跟我約法三章。第一、拜他做老師,接受他教導,除他講經說法,任何人講經說法、指導、教誡都不能聽,限制非常嚴格。第二、過去所學統統放下,他不承認。第三、無論佛書 、世間書,他沒同意不准看。這套方法是訓練根本智。你要是不肯聽話,到處去聽、去看,他就沒法教你。你就是走廣學多聞了,就是有知,不是學無知。無知修什麼?修清淨心。“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開始學時要把人跟事統統杜絕,讓你修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根本智,清淨心能生智慧。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會得利益。這方法你要不相信,效果就收不到,一定要相信,這方法傳了幾千年。
開頭老師用五年時間幫你定下來,把你妄想雜念減少,從這地方幫你開智慧。學一部經,不能多學。到智慧開了,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是非、邪正時,就放你走了,之後,這個門就開了,什麼講都可以聽,什麼書都可以看,成就你的後得智,無所不知。開頭為什麼限制你?你不能辨別是非真妄,你接觸之後把你的智慧破壞了,縱然學得些佛學常識,皮毛!不開智慧。你沒有真智慧,所得到的是佛家講的“世智辯聰”,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你遭了難 。
古人學佛,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學教,五年學戒,遵守老師的教誡。頭五年到道場裡做雜務、干粗活,這是修福修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無知,完全把你心定下來。禅宗每天打坐;教下教你讀經,你工作做完後趕緊去背書。講堂、禅堂裡都沒有你的座位,五年修福慧,修福就是照顧大眾生活起居,修慧是背誦經典。背誦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讓你的心整個定下來,不會有妄想,用這方法修根本智。
唐大圓居士說:“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無相無分別。次求後得智,能分別一切法。亦如中國往日教童蒙的讀經,先但句讀,後乃開講,自然開悟。學佛亦應熟誦應讀之經論,不求甚解,即為求根本智。乃熟能生巧,由聞發思修慧,是為後得智。以是比較東西,東方不急求解,是培養根本智,而發達後得智。西方初學即求甚解,是破壞根本智,而失後得智之用。”
根本智在童蒙培養。七歲上學教規矩,教讀書,讀書不講解,只教讀、背誦,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守規矩就是持戒,讀、背書,心專注在課本上,不去想東想西,就是定,把一切妄想雜念打掉,屬於修定。書念得清清楚楚,字沒念錯,句子沒念顛倒,這是慧,就是根本智。七到十二、三歲,他心定了,該背的東西全背熟了,進太學開講,叫後得智。佛法裡求智慧,“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小孩天天背書干什麼?修根本智。不許他胡思亂想,用這個方法幫助他修定,修清淨心。他心地清淨就開智慧。小孩叫他受點苦沒關系,老年時享福。
真實智慧從哪裡來?從心寂三昧、一行三昧而來。怎麼修法?《無量壽經》上佛告訴我們“洗心易行”。要把自己的心好好清洗清洗,心裡太髒、太污濁了,無量劫來,我們的心天天在熏習是非人我、貪嗔癡慢,被無量無邊的惡業熏習,妄想分別執著,要把這個東西清除洗掉。不肯做這個功夫,心寂三昧怎麼會達到?
智慧的來源聽經、念佛。聽經不念佛,開智慧很慢;念佛不聽經,開智也慢,聽經跟念佛合起來,開智就快了。譬如聽經開智要十年,念佛開智也要十年。聽經又念佛五年就開智。念佛是修清淨心,清淨心就得諸佛菩薩加持,清淨慈悲就得三寶加持。這是開慧之前,辨別邪正是非,避免造作一切罪業,積功累德的唯一方法。
一片光碟一天聽八小時,聽兩年。幫助你得定、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不從這上下手,怎能成就?每天睡五小時,另外三小時吃飯、洗衣、工作,很緊張。沒時間打妄想。人太閒了就心裡胡思亂想,口裡胡說八道,造業!我對初學用這辦法,就是一片東西叫你反復聽,不准你思考,也沒有討論余地,就聽!這方法就是修戒、修定、修慧,求根本智。
在沒有大徹大悟之前,多聽多講是提升自己境界、幫助自己開悟。遍遍有小悟處,“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就成大徹大悟”。所以不能一天不誦經,不能一天不講經。講經沒有人聽有鬼神聽。
聽經讀經不開悟,原因在那裡?信的不真。“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智慧。
聽經聽多年,沒悟入,為什麼?你不會聽。為什麼不會聽?你心不定。念佛堂多念幾天佛,心定下來了,再聽就有悟處。
佛教我們讀誦大乘,靠讀誦悟入。又勸我們親近善知識,善知識來誘導我們,給我們講解,會把我們開悟的時間提前,如原來你讀誦需十年開悟,遇到善友五年就開悟。利根人一二年就開悟。
惡的習氣、念頭、行為是迷根,不改過來怎麼會開悟?不可能。有一念分別執著,你就決定不可能開悟。把分別執著放掉,你就開悟。再不執著五陰是自身,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身,你就開悟。
我們的智慧為什麼不能開?這當中有障礙,就是業障。業障:內裡面是“自私自利,貪嗔癡慢”,外面是“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十六個字相應。它障礙我們開悟、修行、證果。必須把這十六個字淘汰干淨,障礙就除掉,智慧就現前了。
不知足,永遠定不下來,哪一天知足,哪一天就入定,再不會有妄想,再不會有欲念,心如止水,智慧就會開了。
一個人,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心裡一團糟,這人絕對沒智慧。辦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靜止不動的,境界現前,能如如不動,這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恰到好處,如果事到臨頭,心裡就慌亂,這人絕對成不了器。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七:三學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九:普賢十大願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