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十六:修行(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行”是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就是“修行”。發現自己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就是開悟。悟後起修,就是“修行”。

修行重實質、重心地、重真心,不重形式。

修行,是把十惡行為修正過來,變成十善。晝夜常念十善、思惟十善、奉行十善,所有一切災難你都不受,你是大福德的人。

修行第一要“發願”。要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願心,跟阿彌陀佛是同心同願,你也變成阿彌陀佛的化身,決定往生。平常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念念不忘勸人念阿彌陀佛。身語意三業都像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乘願再來。這是改造命運最殊勝、最上乘的改法。

一定要發大願,“願度眾生,願了生死,願成佛道”,凡是有成就的人,是願力在推動他,所以他才能勇猛精進。

以度為懷,念念幫助眾生,不想自己,想眾生,把佛法,這樣美好、圓滿的教育,介紹、推薦給一切眾生,你若真發這個願,你跟諸佛如來,就同願同德同心了。真正發心的人太少了,你一發心,諸佛菩薩護念,把你當寶貝。

我們學佛,從《弟子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十善業道經》、《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學起。

我們煩惱習氣嚴重,業障太重,學佛頭一個要消業障,四弘誓願順序不能躐等。第一叫你發願,發度眾生的大願,這個心真正發出來之後,開始修行,願來引你修行,從斷煩惱開始修,你要改毛病改習氣。從《弟子規》學起。修行要有根,《弟子規》是世間法的根,是倫理道德學問的根,好比是幼兒園。一個小學生讓他去念博士班,念十年也畢不了業,原因沒有根,不從這上扎根就很難成就。這門學好之後就有根有本了,然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業障就消除了。

《弟子規》是佛教的根,只要是佛法,無論大、小乘,顯密教、宗門教下都是建立在“淨業三福”的基礎上。“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前兩句落實在《弟子規》,後兩句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佛講一切佛法都以十善為根本,十善是基礎,有十善、有《弟子規》就有了
根,無論修學什麼法門,決定會有成就。沒有根,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好看,兩天就枯死了。只有《弟子規》才能把世出世間法的根基扎穩。《弟子規》做到了,十善業道也圓滿了,世出世法無論學什麼都會有殊勝的成就,不從這裡扎根,縱然是努力精進,用再長的時間,最後都落空。

孔孟的根是《弟子規》,大乘的根是十善業道,這個東西天天要講,不但講,還要做到,男女老少都要學,家長、老師跟學生一起學,一定要做到,才能收到效果。

蔡禮旭居士講《弟子規》,我聽他的錄像帶,從頭到尾聽了十遍,四百個小時,我陪同學們一起聽。

《十善業道經》是佛法的根,好比是小學。《十善業道經》,一定要熟記,最好能背誦,每天受持,這是助修,依《無量壽經》、六字洪名,是正修,正、助雙修,決定成就。

十善業道是綱,《弟子規》是目,用這兩門功課來落實淨業三福,像蓋大樓一樣,這是地基。

《感應篇》天天念,《了凡四訓》至少一個星期念一遍。這是扎根的教育。《了凡四訓》是無價之寶,是大小乘的基礎。要作聖,從這裡打基礎。如此生活中照著去做,命運立刻就會改過來。

《吉凶經》是學佛啟蒙、入門的經典,雖是人天小教,實是大乘佛法的根基,大乘佛法好像大樓,這部經是地基。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共一百零六條,不但要背,常常記在心上,依教奉行。兩年中把這些功課做完,真做到,你就是道德之人。別人不做,我要做,為什麼?我要學作佛,要從做好人做起。以這做基礎才會有成就,才不會受災難。佛法建立在人天福德的基礎上,三皈是建立在孝親、尊師、慈心、十善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這些,三皈縱然給你受了,假的,是形式,真正的三皈沒有。為什麼?你沒有基礎。我給你一杯甘露,你用手捧著不行,一定要拿杯子來盛。人天福報就是盛甘露的杯子,你沒有,沒有你就得不到。許多人疏忽掉了,所以雖發心學佛,學了多少年都沒成就。

最簡單的早晚課就是打三皈,早晨把三皈依念一遍,提醒自己今天這一天,要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晚課也是三皈依,晚上是反省,我今天一天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迷惑,思想見解有沒有錯誤,身心有沒有污染。這樣做早晚課,就真的管用了。

早晚課。早課用意提醒我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遵守佛菩薩教誨。我今天一天依教奉行不敢違背。早課念《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意思是每天早晨提醒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念給自己聽的,自己要記住今天一天從早到晚依教奉行。

晚課是《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段經文講五戒十善,我們要做到,即使做好事、善事,也不違背。晚課是忏悔,是反省,我這一天中有沒有違背佛陀教誨,十惡有沒有犯,十善有沒有修,這一天哪些地方做到了,做到的,要保持,沒做到的,明天改進。不是早晨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念一遍給佛菩薩聽,跟自己完全不相應。如果有口無心,早晨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一天騙兩次,天天騙佛菩薩,騙了一輩子,肯定墮阿鼻地獄。

工作忙的同修做早晚功課,每天定一個時間來念佛,一天都不能缺。早晚課最好用十念法,時間頂多五分鐘就夠了,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有佛像在像前念,沒佛像朝西方,取這個感應。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四個字就可以。早晨洗完臉,做早課,晚上睡覺前做晚課。平常就散念,有空就念,越多越好。

一些同修早晚十念都沒時間修,他怎麼修呢?他每月修一次,念佛念一天一夜或兩天兩夜,這個一日一夜,心非常猛烈。

初學,先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先讀一部經,念三年,為的是修清淨心。不是把經典念一遍叫修行,那個與修行完全不相干,很多人以為受持經論是早晚把佛經念一遍,就是“我今天把功課做完了”。錯了,一定要用經教對照自己的心行,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個經教才有受用。

經天天要聽,不聽經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繼續聽經、繼續念佛,這樣三、五年決定成就。

一切善惡念統統都沒有,叫淨念。讀經是淨念,念佛是淨念,以這兩種方法來修淨念,來修清淨心,最為殊勝。

每天至少念一萬聲佛號,這一萬聲佛號,不必計數,計時就行了,大概念滿兩個小時就可以念到一萬聲了。

每天修十念法,要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

念佛要發一個願心,一定要認真依照經典的道理方法去修學,專修善法,少欲知足。

念佛有口無心的念不行,要誠心誠意的念,心要專,要懇切。

一天到晚,一切時,一切處,好惡環境,心裡一念不生,就一句阿彌陀佛,綿綿密密,日夜不間斷。憶佛念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蚊蟲螞蟻、妖魔鬼怪、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一向專念。

念佛時觀想,除自己,每個人都是佛。

無論做什麼事情,合掌念十聲阿彌陀佛。

心煩時念阿彌陀佛,歡喜時也念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心擺平。

一個討厭的人來找我,阿彌陀佛來了。你的心把他變成阿彌陀佛,相隨心轉。善人、惡人、順境、逆境都是阿彌陀佛,你才入念佛三昧,才得心自在。我心中、眼目中,所看到的一切眾生、山河大地,統統都是阿彌陀佛,我是這個念佛法。你對我好、恭敬我,阿彌陀佛;你侮辱我、誹謗我、作踐我,你也是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分別。

每天拜佛,拜佛是很好的修學方式,拜佛時心地真誠,不起一個妄念,這是修心。

拜佛,專拜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通通都不拜,不專一就不能成就。拜佛儀規中,首先三拜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不忘恩,不忘本師。下面無論拜多少拜,統統拜阿彌陀佛。拜完後,三拜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這才圓滿。這叫專。身專心專,心裡念念就是阿彌陀佛。無論修積大小功德,統統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求人天福報,不求現前福報,來世福報更不求。不要去到處跑道場,在一處修行,才會成就。為什麼?你心定。佛法法門無量無邊,所修的東西是一個,統統修定。

“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佛就現前。在十法界裡,佛最殊勝、最圓滿,為什麼不天天想佛?淨土宗的方法高明,叫你天天想阿彌陀佛,天天想他、念他,不知不覺阿彌陀佛的境界現前了。阿彌陀佛是一真法界,這個方法妙極了。不想佛像,你就會胡思亂想,一定起貪嗔癡慢,胡思亂想是無明,貪嗔癡慢是煩惱,可知,常常想佛像是破二障。煩惱妄想起來了,馬上把念頭轉到佛像上,立刻把它降服住了。這叫功夫得力了。

不要以為我們念佛佛不知道,你念佛佛知道,佛聽見了。你供養的佛像,每天早晚禮佛,佛見到了。不要以為佛像是假的,馬虎一點無所謂,其實佛見到了。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十方世界眾生起心動念他們都曉得。所以我們修學淨土,一定要拿出真誠心、恭敬心 ,感應不可思議,一點都馬虎不得。

每天讀經、聞法、念佛,真誠回向給冤親債主。我修的好處,你們都有份,你們如果障礙我,你們大家功德都沒有份。自己成佛,將來第一個度冤親債主。希望菩提道上冤親債主少找麻煩、少障礙,一定要誠心誠意,把一生中修學所修積的點點滴滴功德都回向給他們。

修行要拼命,修行要分秒必爭。修行就是生活,就是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服務一切眾生。一定要用真誠心,決定不能攙雜絲毫虛妄,一定要用清淨心,不能夾雜一絲毫染污。對眾生決定沒有貢高我慢心,在一切境緣中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捨己為人,歡喜幫助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去做,決定沒有吝啬。這樣的發心、行持,才能感得佛菩薩護念,天龍善神的佑助。

首先修不執著,真實功夫在不執著裡面。放下一切執著,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有執著很難脫離六道輪回。一生中一個方向,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修行從根本修,從簡到繁,從淺到深。這樣用功,兩三年真成就了。

初學的人,功夫在不起貪嗔癡,首先讓分別執著不太嚴重,沒有貪嗔癡,我還有染,但染的不嚴重。順境容易起貪愛心,逆境容易起嗔恨心。如何把嗔恚和貪愛降低,能一年比一年輕,一年比一年淡,功夫就是在進步,這就是好境界。如果我們天天在念佛、誦經、在做所有的功課,六根接觸外境,順境貪愛沒減少,逆境嗔恚沒減少,你的功夫一點都沒有,不是說你每天讀多少部經、磕多少個頭、念多少聲佛號,那都不算。祖師講往生西方,品味高下在功夫淺深,不是你念佛號多少、磕頭多少,是說你煩惱天天輕,一月比一月輕,一年比一年輕。心裡、行動中,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都有佛,才叫真正念佛人,這種人念佛,“萬修萬人去”。一定要念到心口相應、心行相應。

功夫淺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工作應酬裡練功夫。你要是會練,處處是道場,個個都是善知識。這人贊歎幾句,很客氣的應酬,並不真生歡喜心,一贊歎就歡喜、得意洋洋,那你不及格;遇到善知識狠狠地把你臭罵一頓,也歡喜接受,若無其事,心裡一點痕跡都沒有。他贊歎我,有恩於我;毀謗我、罵我,也有恩於我,真正的功夫是在紅塵裡磨煉出來的。要在生活中、人事環境中把貪嗔癡慢、是非人我磨得干干淨淨,就成功了。

吃飯時,菜好吃,歡喜了,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菜不合口味,嗔心起來了;茶燙了、涼了,起心動念,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下去。不執著是修慧,是修定,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修福,福慧雙修,然後一向專念,求生淨土。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聽到念佛法門,心裡不懷疑,心裡再沒有第二個念頭,叫真信。

念念當中想念阿彌陀佛,就像想念父母一樣,懷念西方極樂世界,就像懷念故鄉一樣,有這樣深的樂欲,才是願。

有信有願,在極樂世界就已經報名注冊了。現在我們欠的是行的功夫,行著重在清淨心、斷惡修善、捨己為人,就沒有障礙了,就得自在了。

學佛多少年,功夫不得力,天天還生煩惱。天天讀經、講解、研究、討論,不管用,這是在“信、解”裡打轉轉,沒有去“行”。要“行”才能“證”。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認真去念,勤勤懇懇的去念。謂之行。

“行”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打妄想,老實念佛就行了。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這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

深信切願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是世出世間最大的善根,最大的福德。深信確確實實有極樂世界,深信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深信釋迦佛,深信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證明釋迦佛講的決定沒錯,這是真正的善根。

他能相信,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信了之後立刻發願求生,這是福德,肯去肯念是福德。心性無量無邊,你念一聲,就是一聲無量無邊的福德,念兩聲就是兩聲無量無邊的福德,不想去不肯念沒有福德,有善知識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你,這是因緣。

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多善根福德因緣必定往生,善根福德因緣怎樣培?就是一心稱念。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三資糧,具足三學三慧,三學是戒定慧,三慧是聞思修,一句佛號中圓滿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展開來,就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量法門,一切經教,就收在這一句名號裡頭,持這一句名號,就是持一切法門,念這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極樂世界就是生十方諸佛剎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不能一心執持,還要把心分一部分去研究這個研究那個,去學這個學那個,就不是真信、切願,不是一心執持,這樣修法,一生再精進,實在講那不是精進,那是雜進亂進。這一生中不能成就。

信願行在一心當中,一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裡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是非人我,真心就圓滿具足信願行。不是一心,用三心二意這個心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用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一心念佛的人少。一心不但具足信願行,也具足覺正淨,具足戒定慧。

我們可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所修行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怎麼變?真信切願執持名號。這裡最重要的信要真,決定沒一絲毫懷疑,願要切,切願就是純一的心想,純而不雜,一心一意就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方法就是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

修行秘要就在於一心,修行修什麼?就是修一心。特別是淨宗,修學的目標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淨宗的功夫就這八個字。

把修行綱領所說的依三皈依,說覺正淨,覺正淨都從一心當中得到,如果二心,覺正淨三個字決定沒有。一心就是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二就不一了。《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淨宗修什麼?就是修一心不亂。你要知道這樁事情,就認真去修一心不亂,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今天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修錯了,口裡雖然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心裡胡思亂想,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叫你修一心的,不管心裡起什麼念頭,心裡一動念頭,趕緊拉回來,拉到阿彌陀佛來,使你整個心裡一天到晚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沒有第二念,這叫修一心。“心淨則土淨”,這叫修淨土,也可說修淨心、修清淨心。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還想占別人便宜,這樣念佛號,不能斷煩惱,不能恢復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

沒有念頭的心就是一心,起了念頭就叫二心,我們的妄心無常,要捨棄妄心,認真修定,定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習氣很重,所謂業障很重,另外環境誘惑太大,自己做不了主,這是我們很難成就的因素。

祖師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念頭。應有什麼樣的念頭?互相敬愛、信賴、協助。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

根本是起心動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是習氣。“只怕覺遲”,淨宗的覺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這是第一念,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不可讓妄念相續。邪念、惡念、不善的念頭是妄念,善念、正念也是妄念,為什麼?自性裡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因此,無論什麼念頭起來,第二念就歸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的念頭取而代之。

“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作佛。想這個身是我,就決定脫不了輪回身;想天,生天;想財色名食睡這是貪嗔癡,果報地獄、惡鬼、畜生。想什麼現什麼,都在一個念頭。

根本是個心法,心一定要正,一定要中,正而不邪,中而不偏,永遠保持中正,你成佛就不遠了。只要心恢復到中正,自性本具的德能就現前。佛法稱“內學”, 是從自己心性裡面去修學,不在外面 。

起心動念,念頭生起來,立刻明了是善,還是不善,是善,繼續增長,不善,趕緊止住。這叫從根本修。

佛法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孝”字而已。修學的根本,“淨業三福”。你要不從這三條上奠定基礎,大、小乘佛法你都不會成就。

你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嫉妒賢能,你的罪不是很小,你給天下人做了個很壞的榜樣,這個榜樣影響面要大、時間要長,你在地獄裡就出不來。我們起心動念是思想波,思想波比電磁波速度不知快多少倍,思想波剎那間周遍法界。所以,一個善念影響虛空法界,一個惡念也影響虛空法界。修行從哪裡修?從念頭上修。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轉三毒成戒定慧。三毒是煩惱的根,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這是善、惡兩個根本。

生生世世學過、念過佛,為什麼現在還落到這種地步?什麼原因?沒有從根本上修。根本是什麼?真誠心,沒用真誠心,還是夾雜著自欺欺人。現在搞明白了,再也不會以虛情假意待人接物,一片真誠,能不能接受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學佛要改心、換心。把妄心換成真心,把虛偽的心換成真誠的心。

佛菩薩起心動念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所以他那個世界是和平的,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災難。什麼原因?愛心,他那愛是整個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偏愛、沒有偏私。學佛從這學起,這是根本的根本。

從根本修,就要把嗜欲、嗜好,愛欲、愛好斷掉。從哪裡斷?最難斷的地方下手。“財色名食睡”,五種大欲。哪個重就從哪個先下手,然後再對付輕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再沒有一點貪愛之心,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出離六道的機會有了。你有願,想脫離六道,六道的障礙,你除掉了。

真正會用功的人,“從根本修”,根本就是癡,癡就是無明。從這上下手來得快,不從貪嗔上下手,從癡上下手,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

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顛倒了,沒能力辨別,叫愚癡。

學佛要怎麼個學法?就是一念不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修行人是一念不生,這個一念不生就是定,這個法門就是一心去念阿彌陀佛,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把一切妄念都止息住,單單用阿彌陀佛這一念,只許心裡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不能有第二念。

一念是根源,宇宙萬法的本體。

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具足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就在一念之中,能得一念就成功了。

眼睛一張開,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一念。這時沒起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眼睛張開就像照相機一樣,像鏡子一樣,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這是見性見。可第二念就把見性變成眼識。

一念是智,是真智慧。第二念起來了,把智變成識,佛法修學修什麼?“轉識成智”。識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智裡面沒有。可知,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個心叫“至誠心”、叫“直心”,靈明到了極處。它不起作用時,好像無知,起作用時,是“無所不知”。

凡夫用不用一念自性?用。時時刻刻都在用,從來沒停止過。一念自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可我們從第一念立刻就轉到第二念,速度比電還快。我們見色聞聲,沒起心動念時是第一念,起心動念就落二、三。二是二意,三是三心。二意是末那、第六意識,三心就是心意識,就是把自性這一念變成識。三心二意就是講八識。三心二意是妄心,不是真心,一念自性是真心。一切諸佛不落二、三,凡夫沒能力保住這個一念,立刻墮落在二、三。眾生與佛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能把第一念保持住,就成佛。凡夫第一念時間短,一剎那,第二念就落在意識裡了,如睜眼看一切,還沒有分別、執著、妄想,你心地清淨,看得清楚明白,是佛知佛見,這是見性見。第二念,這是張三,那是李四,這個好人,那個壞人,完全掉在妄想、分別、執著裡去了,成凡夫了,能把第一念保持不變,就成功了。無量法門就是這一樁事,怎樣保持這一念不變。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日常用功時一念相應常常有,念念相應就難,如果能保持每一天有一念相應,不要以為這一念的時間太短,一天就這麼一次太短,非常希有,非常可貴。這是很難得的好境界。

“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直成淨土”。這叫一行三昧。直心是一念不生,“不思善,不思惡”,直心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心不亂”。一切時、一切處,你這身體走、坐、站、躺,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時就是一行三昧。這時,你的身心跟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這時真正的淨土,法性土現前了。心裡動一個念頭,一行三昧就失掉了。

宇宙萬法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自性中變現出來的。自性是一念,一念就是真如、本性、真心,我們想體會就落二、三念,你要能見到一念、契入一念,你就成佛,佛法修學無論哪個宗派,最終極的目標就是一念,宗門叫“明心見性”,淨土叫“一心不亂”,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證得一心你就成佛。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十五:往生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十七:修行(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