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永遠的微笑者:釋迦牟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肉身成道的佛陀
佛陀是一個人,他是經由恆久的修證而成佛的,他並非天神下凡,不必經由修持就得道的"道成肉身"。他原本與我們一樣是凡夫,但經由永不退墮的修持,終於成佛了,這帶給我們廣大的希望。從佛陀的身上,我們發覺任何人都可修行而成佛,而不必由天神的指定或差遣,一切生命的主權,還是操縱在自己的精進努力。
釋尊是人間的導師
《阿含經》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這是佛陀成道的抉擇。人類是一切六道眾生中造業的主體。天上太快樂,純享樂報,阿修羅嗔念太強,有福而無德,餓鬼、畜生、地獄等三惡道純受惡果,他們都無法有造作的堅決業行。只有人類可造善業,也可造惡業,可行染業,也能成就淨業,所以適合修行也適合成佛。我們千萬不要把佛當神來信仰,他是圓滿的人,也是一切人天的導師,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更是特別示現在人間的導師,是導引我們走向解脫乃至成佛的覺者。
佛陀具足廣大的慈悲心慈是給與喜樂,悲是拔除痛苦,而慈悲的行為是不伴隨任何條件的。尤其佛陀的慈悲稱之為無緣的大慈、大悲,更是不必有任何的因緣,都能有著永遠不間斷而能實踐自如的慈悲。
佛陀並不忿恨世人,他認為世人之不能令人滿意,是暫時性的,而不是怙惡不悛的,是愚昧無知,而不是存心叛逆。他對於那些不聽他話的人,並不煩心。許多故事中說他具有的安詳與自信,很少不受到人們給以應有的尊敬。
佛法的信仰來自智慧的覺知
佛法的信仰,不是來自強烈而虔誠的感性信心,而是源於智慧的覺知。眾生痛苦的根本來自無明;而佛陀是由於完全覺悟宇宙中痛苦的實相,破除一切的無明而成道的。因此,眾生要解脫自在,只有學習佛陀的智慧,來破除無明煩惱才能達到,絕不只是透過單純感性的信仰就能覺悟的。所以自佛陀在世的時代以來,佛法都是以智慧貫穿的;而一切對佛法與佛陀的信心,也是透過智慧覺知產生體悟之後,所自然產生的信心。
自由平等的徹底實踐者
佛陀自由而寬大,他所建立的僧團也具備了平等自由的風范。他曾經使央掘摩羅這樣的大盜修行證果成為聖者,也受妓女庵婆波利供養而一同吃飯,所謂高貴與低賤,不過是世間的假相而已。
佛陀也對僧團中的每一份子賦予廣大的自由。在佛陀的一切教義中,他只堅持根本的生命問題,他不肯用他的名義和權威去支持枝末的問題。
直到入滅之前,佛陀都不曾認可某一個人指揮僧團的觀念,如果有人以為"是我領導僧團"或者"僧團要依賴我",那就應該由他來教導。但是如來不這麼想,不認為如來要領導僧團,或者僧團要依賴如來。他只是要大家在如來滅後以教法與戒律為師,使自己成為自身的光明。
佛陀的寬大容忍
佛教最嚴重的處罰,恐怕是將人拼除在僧團之外。佛陀入滅前曾說道:"我去世以後,應當以最高的處罰懲戒車匿。""怎麼懲戒呢,世尊?""無論他說什麼,弟兄們不要和他說話,也不要勸勉他和告誡他。"車匿是佛陀出家前的馬夫,這個處罰十分有效,車匿後來證道成阿羅漢聖者。
傳說阿阇世王曾支持提婆達多謀殺佛陀,如果這是事實的話,他也是毫不在意地忽視這種令人不快的瑣事,依然前往王捨城接待國王,向他宣講了取微妙的教法,壓根不提往事。
佛陀不只對僧團內部的人如此寬人,對其他宗教也保持著慈和的心。他度化離車毗族將軍耆那教徒悉诃的時候,吩咐他像從前一樣以食品及禮物供養常到他家中來的耆那教僧人,這是佛陀所表現的寬和容忍的事例,在經典中,也是同樣地規定著善良的人要照顧僧人和婆羅門。和其他宗教領袖相比,佛陀指正錯誤時,則特別溫和,他常常認為這是不相干的事而加以忽視。他在臨終時對他的最後一個皈依他教法的弟子說:"不要緊,別的導師是正確也好,是錯誤也好;聽我說吧!我來把真理告訴你。"
永遠的微笑者
佛陀被稱為永遠的微笑者,他解脫自在像溫暖陽光一般,照耀著每一個眾生。佛陀從不生氣,對於執迷不悟的人最多也是指斥為癡人而已。所有對佛陀不敬、不友善及至謀害的事,從來不曾影響佛陀的微笑。
和平的革命家
佛陀拒絕任何戰爭殺戮,他說:"戰勝增怨敵,戰敗臥不安;勝敗兩俱捨,臥覺寂靜樂。"他不認為任何以暴易暴的行為,能帶來任何恆遠的光明。佛陀承認世間的政治現實,但卻推動著永不停止的和平革命,改造一切不義,使人間趣向淨土。
所有人間的不圓滿來自眾生的貪、嗔、癡,佛陀了解這不是任何外在世界的發展所能化除的,外在世間的改造是助緣,內心世界的升華才是主因。我們向內化除貪、嗔、癡而修行成佛,外在莊嚴人間使之成為淨土,這是佛陀出現於世間的大事因緣,也是對我們的教誨。
|
|
|
|
|
|
上一篇:善良改變了世界
下一篇:寬容他人,何止是快樂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