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在江西省雜文學會精英拜訪會上的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江西省雜文學會精英拜訪廬山東林寺

蓮覺

2008年8月30日(佛歷2552 年7月30日 ),喜逢大願地藏王菩薩的誕辰日。江西省雜文學會部分作家,在會長危仁晸(原江西省委秘書長)先生的帶領下,帶著“了解淨土文化,感受宗教信仰”的情懷,來到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廬山東林寺,拜見了代住持大安法師,並與法師進行了愉快的會談。

30日一早,天空布滿雲層,似在醞釀一次豐沛的秋雨。上午十點半左右,江西省雜文學會會長、副會長,以及學會創作骨干作家一行20人,從省城南昌專程驅車兩個小時,拜訪了千年古剎廬山東林寺。下車伊始,這群文人墨客就對寺廟的青山綠水贊歎不已,與都市嘈雜的環境、渾濁的空氣相比,東林寺無疑是人間的一方淨土。

在大知客道岸師父的引領下,客人們瞻仰了淨宗始祖慧遠大師紀念堂,還參觀了出木池、聰明泉、六朝松和虎溪等名勝古跡,道岸師父簡單地給作家們講解了古跡的歷史傳說和文學佳話,引發了他們的濃厚興趣。

中午,東林寺當家師道元師父,陪同作家們在齋堂小寮用素餐。餐後,東林寺代住持大安法師,在接待室與作家們一道就座品茗,並與客人就淨土宗文化、以及儒、釋、道三家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進行了言簡意赅的探討。

危仁晸會長首先咨詢了東林白蓮社的發起和歷史淵源,法師和大知客師均做了提綱挈領的介紹,使大家對西方三聖和西方極樂世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座談中,雜文學會副會長、原江西電大校長、省內外知名作家省三先生首先向大安法師提問:“自有人類以來,宗教一直被稱作是彼岸精神,也就是說求來世。請問大安法師,您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您本人為何會出家?為何又選擇修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對修道者來說,有什麼大利益?”

大安法師微笑著贊歎省三先生不愧為作家,所提問題一語中的。法師說:“正如您所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是平等的,沒有人可以逃脫,只不過在平時,人們因為恐懼而普遍采取回避的態度。”一番話說得眾人會心一笑。

大安法師繼續說:“本人出家的因緣,一是我本來就是三寶弟子,二是因為生了一場重病。在病中,我醒悟到生死無常,若一個人連生死問題都沒能得到解決,那麼他的一生到死都是糊塗的。”

大安法師簡單講解了佛教三世因果輪回的義理,法師說:“如今,國內盛行‘人死如燈滅’的斷滅論,有人統計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宗教信仰,而中國大陸占了很大一部分。斷滅論很可怕,既然人生就是短短幾十年,那麼為了名利就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是三惡道眾生的因。”

大安法師繼續說:“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生命是循環不已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如何生,如何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善惡,都會有因果報應,自古以來這方面的印證很多,如今美國的生命科學試驗,也證實了人除了易朽的肉身,還有不滅的精神,佛教稱之為慧命。這不是迷信,是真理,因為生命的輪回,與宇宙因果定律相吻合。而佛教的終極目的,就是回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淨土法門,正是達到涅槃境界最快捷最穩妥的一個法門。”

省三先生不解的問:“那麼涅槃是不是人們說的反物質現象?”

大安法師說:“不是。有反物質,就必定有物質,這是物理學上的一種對待,只要有對待現象,就是生滅法,而涅槃是不生不滅的,是一元化,是沒有任何對待的。”

省三先生說:“按照大師的說法,佛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種後退?”

大安法師說:“可以這麼理解,就像農民插秧。”

省三若有所悟,說:“法師的意思是,身體在後退,秧苗卻在前進?”

法師颔首微笑說:“是這樣。”

眾人聽了如醍醐灌頂。省三先生非常激動,問可不可以按照世俗禮儀為法師的精妙回答鼓掌?法師笑了,接待室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有作家又提出一個問題,說“虎溪三笑”的典故流傳甚廣,但據歷史學家考證,典故中涉及的人物——慧遠大師、陶淵明、陸修靜並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大安法師對這個典故作何理解?

法師說:“‘虎溪三笑’的故事非常感人,千百年來都是文人墨客的創作題材,有關‘虎溪三笑’的名畫和名詩不勝枚舉。據我所知,慧遠大師和陶淵明的交往是事實,陸修靜卻比慧遠大師和陶淵明的時代稍晚。我想之所以會有‘虎溪三笑’的故事流傳,是表達了國人的良好願望,希望儒釋道三家交匯融合。所幸的是,事實上儒、道兩家的一些教理,與釋家有相似之處,比如說孝道,與人為善,因果報應等等,從我們的語言、風俗和行為規范中,處處都能看到儒釋道交匯融合的影子,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

大安法師環顧眾位作家,笑著說:“諸位都是文人墨客,具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我們不妨把‘虎溪三笑’看作是和諧社會的一種向往和象征如何?”

作家們神情興奮,大家又報以熱烈的掌聲。此刻,陰霾的天空突然放晴,秋陽熠熠,東林寺的宮殿和庭院一片金光燦爛。在大雄寶殿前,大家排列成行,與大安法師和道岸師合影留念。

離開東林寺之際,雜文界的精英紛紛感歎不虛此行,猶如雲開日出,蒙受了佛光的照耀。恃才傲物的省三先生更是感慨良多,他說:“一見到大安法師,就感覺有股氣場,絕對是大和尚的品相。特別難能可貴的是,法師能從儒家、道家和西方哲學相比較的層面上來诠釋佛教義理,令人不得不信服!”

2008年9月1日於東林寺
 

上一篇:一心不亂的故事
下一篇:ZENDO:從經文看在家人獲得安樂生活的方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