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菩提心是學佛的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心是一切善惡的根源,是萬法的根本。我們日常思慮的心,可為善,亦可為惡,十法界不離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但唯有菩提心,才是真心,其余心皆是妄心。
要知道真正從內心發起菩提心,談何容易呢?讀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大師至誠懇切,剖心瀝血的言詞,令我激動不已,他說“入道之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億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無功的辛苦。我們學佛是學佛的“覺”,並不是*那些儀式、儀軌可成。正如妙境法師所說:“我們學佛必須要有正如正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菩提心。”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是為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說如宋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覆也。”
那什麼是菩提心呢?宣化上人在開示中曾打了這樣一個比喻:未發菩提心前,好像面粉未發粉:一旦發菩提心之後,好像放下面種。久而久之,面便會長大。那可能又有人要問菩提心是什麼樣子呢?宣化上人又開示道:“菩提心本是無形無相,只是個覺道。正如一座寶塔,無論它多高多大,必須從地上修起。地就是我們的心地。要從地上建這座寶塔,使它一層比一層高。菩提心,也是從心地上建起,愈發愈大,愈發愈高。然菩提心也不是盲目地、一時沖動地亂發。
省庵大師給了我們一個真正菩提心的標准:“真發菩提心,必須去掉邪、偽、小、偏四種不正確的觀點,建立起正、真、大、圓四種正確觀點。”修行之法,八萬四千法門,菩提心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之王。因為五戒是人善、十善及味禅是欲界天善;四禅八定是色,無色界天善、戒、定、慧,是二乘善,六度萬行是菩薩善;菩提心為成佛正因,故為佛之善,因此稱為諸善之王,而此菩提心,眾生人人本具“不生不滅”,然無因緣不能發。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這是我們常聽到的幾句話。一切事物的生起必各有因緣。因是菩提種子,如果沒有菩提種子,即便遇到外緣,亦不會發起菩提心。由於我們內心皆具菩提種,外緣一遇皆可發起,故大師特別引出發菩提心的幾種因緣。《法華經》雲:“佛種從緣生”,這就更加可以知道發菩提心的因緣亦不可少。最後大師勉學人說:“若懼地獄苦,則精進自身,若念無常速,則懈怠不起……心真則是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我讀了大師此文,對發菩提心有了更具體、深刻的了解。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說過:“為欲令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故。”大師即要我們發菩提大心,樹立大乘正信,使佛法得以紹隆,使正法得以永昌!
我們作為諸佛弟子,皆是生死未了,大事不明,才辭親出家,既然出了家,就應立願於今生吃得苦,放得下,拋棄幻軀心;捨色身生為常住,置性命附於龍天,以菩提心為基礎,蒙佛接引往西方極樂世界。最後以清蓮隱大師所作共勉之。
殘月鐘聲欲曉天,如何高枕尚安眠;請看竹馬風鸢日,忽到頭童齒豁年。
休逐世波沉黑業,快稱佛號育清蓮;樂邦歸去須歸去,莫待他人把手牽。
|
|
|
|
|
|
上一篇: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
下一篇:YIN欲的本質:怎麼才能徹底革除YIN心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