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釋了幻]婚姻與佛法:五乘婚姻觀概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乘人中,其實只有人乘、天乘的一部分(六欲天)和菩薩乘有婚姻家庭,聲聞、緣覺乘人因厭惡男女情欲,一般皆遠離婚姻。
在佛教裡面,聲聞緣覺乘講究離欲,人乘的佛教講究節欲,大乘菩薩不是離欲,也不是節欲,而是對五欲——財、色、名、食、睡,加以化導,叫做化欲。

一、人乘的婚姻觀

佛法認為:愛欲、婚姻為欲界眾生輪回之根,但除少數出家僧尼外,絕大多數人則應按照佛法及社會法律、道德,合理地處理好婚姻生活。
人乘佛教又可名為“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它主要講如何度過合理人生,獲得現世安樂幸福,並在來世再生為人的道理及方法。
人乘的婚姻觀的內容包括:學會處理好婚姻、居家生活;以及如何擁有健康的情感生活;管理好家庭財產;贍養老人;教育子女等。
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單元。人類社會是依靠人與人的結合,互相關懷照顧,努力合作,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如果在一個社會體的結構中,男女間沒有夫妻的分際,也沒有家庭的倫理,一定會制造許多的亂源。人間佛教,就是希望大家能組織美滿的家庭,“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家和萬事興”,家和國家才安寧。
雖然佛陀說法教化的主要對象是出家僧尼,說法內容側重斷欲去愛,了生死、證菩提。但仍有相當部分是為在家人而演說的,如《善生經》、《佛說玉耶女經》、《六方禮經》、《法句經?吉祥品》、《維摩诘所說經》等。在經中,佛陀為在家人說明了如何立身安命、合理的居家生活等。
如何才能過好合理、道德的世俗生活呢?佛教對於社會大眾,其基本要求是:

● 要求人們要順應、接受現實,以中道的精神,合理的安排、過好世俗生活;
● 要求人們要有覺悟的心,學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要沉溺在五欲 之樂中,更不要使欲望無限膨脹;
● 要學會轉化欲望,逐漸地把低級的欲望(本能),轉化為高尚理想,不再為欲望所制約。
●要有慈悲利人的心,在世俗生活中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為眾生作楷模典范。


二、天乘的愛欲與婚姻

天乘是五乘之一。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奉行十善 ,積善積德,命終之後,就能生於欲界六天;如修十善同時又修禅定,命終後可生於色界、無色界之諸天,是名天乘。
如果有人不眷戀這世界,可是對妻子的恩愛又捨不掉。如《楞嚴經》雲:“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但又努力修行積善,像這樣有相當修養的人,命終後,可以超越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到欲界中的六欲天。
六欲天的天人,壽命比我們人類長太多了,而且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痛苦、煩惱。他們福報很大,所以都是做善事、修善行、修禅定的人往生。因為沒有離開男女的欲念,所以叫六欲天。六欲天皆不離淫欲,而淫相各異。雖未離欲念,但已將欲念升華到很高的境界,所以能升到六欲天。
六欲天的婚姻與人類大致相同,如《阿含經卷第二十》言:“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人類靠兩性關系生下一代,欲界天人行欲時,性行為的方式,比人類要高尚許多,甚至男女根(性器官)不必接觸,就能產生後代。
如在欲界六層天中,四天王天與忉利天男女行淫的方式與人間相同,但夜摩天則以男女“勾抱”成淫,兜率天以男女“執手”成淫,樂化天以男女“對面熟笑成淫”,到欲界第六層天(即他化自在天)則男女以“相視成淫”。他化自在天以上進入色界天就沒有淫欲存在。我們可以看出,忉利天以上的四層欲界天眾生,已經進化到只有“心淫”沒有“身淫”了。
如《起世經卷七》雲:“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時,根到暢適,亦出風氣,夜摩諸天,執手成欲;兜率陀天,憶念成欲;化樂諸天,熟視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語成欲,魔身諸天,相看成欲,並得暢適。成其欲事。”。
六欲天以上,則進入了色界、無色界天。此二界天人,因已離男女貪愛,沒有了婚姻家庭,故省略不述。如經雲:“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皆有婚娶,略說如前。從此已上所有諸天,不復婚嫁,以無男女異故。”
天人出生方式——往生到天道的人(天人),其出生方式與人間完全不同,既不用十月懷胎,出生時也沒有人間的血污與痛苦。可以說是非常輕松而奇特的:生產時猶如耍魔術一樣,瞬間就變化而出,出生處並非一定在產門,而是可於肩上、頭上、或於兩股之間生產子女,最妙的是天子、天女均可生產,真是意想不到的男女平等。
如《瑜伽師地論卷五?本地分》雲:“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兒歘然化出。”
《起世經卷七?三十三天品》雲:“彼於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於坐處或兩膝內,或兩股間忽然而生,初出生時,即如人間十二歲兒,若是天男,則在天子坐膝邊生,若是天女,則在天女兩股內生。”

 

上一篇:[釋了幻]婚姻與佛法:佛經中關於人類、婚姻的起源
下一篇:[釋了幻]婚姻與佛法:聲聞、緣覺乘的離欲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