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法師開示
|
索達吉堪布:只有能安忍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摘自:《修心八頌》略釋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願恆惜此難得寶。
這一個修法極其殊勝。如果一個大乘行者沒有具足這種功德,即生成佛是不用說了,就連一般世間的成就也難如願。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大乘修法中的殊勝竅決。
現在是末法時代,大多數眾生的秉性都顯得很惡劣、粗暴和橫蠻。他們相續中充滿了邪知、邪念和邪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呢?如果因為眾生秉性下劣而蔑視、厭煩,從而遠離這些眾生,顯然是不對的。這些道理在《入行論》中有詳細論述,你們可以參閱。
眾生和佛在本性上、究竟實相上,雖然沒有一點差別,然而,在顯現上,眾生被煩惱所逼迫,身心都不得自在,從而形成了這樣惡劣的秉性。也就是說,眾生是因為往昔無量劫以來,自己造了無數猛烈的罪業,被這些罪業所逼迫,沒有自在,從而形成了極其惡劣的秉性。
然而,我們應該相信,大多數眾生,尤其是信佛學佛者,都願意制止自己的煩惱。但強大的業力使這些美好願望不能實現。比如嗔恨心大的人,深感嗔恨煩惱的痛苦,每當嗔恨心平息下去以後,他們心裡都有份煎熬,有份掙扎,心靈極為不安。每次都想:下次再不能這樣了。但當一遇嗔境,就又舊病重犯,這樣反反復復,受盡折磨。
因為無始以來業力所帶來的果報,如果今生不以精進修持來斷除煩惱,來世就會更加不自在,更可憐,更悲慘,最後終於墮入三趣,感受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痛苦。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眾生,因為身心不自在的緣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甚至毫無理由地對眾生做傷害。作為修行者的我們,自己的煩惱還沒有斷除,是一個受外境所轉的凡夫,當然也會常受惡劣眾生的傷害,遭受痛苦與不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情況呢?應該按照這裡的竅決來對待。這一頌和第二頌有相似的地方,但這一頌更進一步講述了更深一層的修行竅決。 “見時如遇大寶藏”,雖然各種眾生有貪心大的,嗔心大的,癡心大的,慢心大的以及疑心大的,但是,我們也不可能遠離他們,這一點在第一頌當中曾經講過了。《佛子行三十七頌》也說:“欲享善物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是故諸眾無怨心,修忍辱是佛子行。”
每當眾生損害我們時,不但不生厭離和嗔恨心,反而將他們當作大寶藏,這種竅決口頭講起來容易,心裡卻很難這樣觀修,行為上就更難加以實施了。可是,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白道理,然後漸漸地進行修持。凡事開頭難,等慢慢習慣也就成為自然。比如剛開始學電腦時,會被操縱電腦的復雜程序弄得暈頭轉向,但,一但熟練之後,電腦就會成為工作的一種方便。當我們開示修這竅決時,也會覺得與自己很難適應,只要自己堅持修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