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下載 :圖片

 

觀音法像及觀音菩薩介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音道場】

  觀音菩薩,悲心救苦,不捨眾生,何止在極樂世界,現菩薩身,助佛教化,亦於十方佛前,以菩薩身,大作佛事。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時,觀世音菩薩,亦同時垂跡娑婆,現菩薩身,助佛教化。


  眾所周知而又能受持讀誦的大悲咒,是當日世尊駕臨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時,觀世音菩薩於世尊前說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雲:“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普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幡周匝懸列。爾時如來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詞薩俱,其名曰總特王菩薩……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而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悲聽許……。”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於是說出無量憶劫前,千光王靜如來,授其大悲咒的經過。及授持大悲咒的功德。


  普陀落迦山,梵文POTALAKA,音譯補陀落迦山,或補但洛迦山。義靜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布小白華,清香美麗,觀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


  (1)印度補怛洛伽山
  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雲:“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萦映,樹林翡郁,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伽跌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


  唐三藏玄藏法師之西游記中,亦有記述:“株羅矩咤MALAKUTA南方海濱,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東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徑危險,巖谷崎岖,山頂有池,其水澄清如鏡。有大河繞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測有石天宮,觀世音菩薩往來其間。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險,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見菩薩,則菩薩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塗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願……。”


  (2)中國普陀洛迦山
  在中國浙江省定海縣,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岖,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游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記載:謂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谔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谔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名勝古跡甚多,佛教寺庵百數十座。其中位於白華頂南靈鹫峰下的普濟寺,是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開辟深遂,殿閣七重,建築總面積為一萬一千四百平方米。宏偉莊嚴,氣勢非凡。其中圓通寶殿,是觀世音菩薩正殿,建於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高六丈余,廣十四丈,闊八文,內供八米多高觀音聖像。四周塑有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其余殿堂僧捨,約二百余間。亭台樓閣,十分壯觀。普濟禅寺,位於前山,與後山的法雨禅寺,及山頂之慧濟禅寺,合稱普陀三大寺。其它歷代興建大小寺庵,約二百余間。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海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巖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游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普陀山既為四大名山之一,游客固多,而僧人由各地雲集掛單者亦眾。難免聖凡混雜,良萎不齊。何況羅漢境界,往往隱德露癡,游戲人間。凡人肉眼不識,自會發生誤會。觀世音菩薩,為衛護道場,對破戒僧人,固然慈威兼施,而對蓄意擾亂道場之人,亦每現身點化。


  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拜訪普陀山。當其微服上山,立即被化緣和尚包圍,並將所得,就地聚賭,令乾隆皇十分反感。回宮後將所見奏知母後,並欲大興問罪之師,但因母後善言相勸作罷。豈料第二次下江南,再訪普陀山時,和尚何止包圍化緣,且三五成群,吸姻飲酒,喧鬧不已,丑態畢露。乾隆喝問:“因何不守佛門清規?”竟然有人回答:“此是海外家風,羅漢境界;即使皇帝在此,亦管不了。”真氣煞乾隆,誓必發兵捕殺;雖然母後再三勸告,勿作殺業,而毀名山,亦難息怒。是以第三次下江南時,帶備兵船,再訪普陀。


  及其登山一看,聚賭的人數更多,下注更大;而且衣冠不整,男女混雜。乾隆心想,窮和尚何來許多銀兩,讓我來豪賭,看你窮和尚如何賠償。隨即掏出大堆銀兩下注,旋即被和尚吃掉,一連數次皆輸,最後將僅有銀兩孤注一擲,竟然輸光。氣極將頭上寶冠除下押上,又被一衣衫檻褛的和尚贏去。往頭上一載;乾隆盛怒之下,再脫下龍袍作為賭本。結果,又被一個女人贏去,往身上一披,並問皇帝還有何物可賭?皇帝隨即命同來官兵包圍前寺,下命捉捕和尚。


  聚賭之眾,見被包圍,唯有陸續走進大殿。及軍隊趕到大殿,人影全無,而皇帝寶冠,卻載在羅漢頭上,皇帝龍袍,則披在觀世音菩薩身中。至此:乾隆始知自己所見,真是羅漢境界,菩薩神變;隨即叩頭謝罪,笃信佛教。普陀山於悠悠歲月中,雖然幾經興廢,於今仍然屹立不倒,游客如雲,朝山者眾,被菩薩感化而改邪歸正,笃信佛教者,不知凡幾。可見觀世音菩薩衛護道場之威德神力,實不可思議。


【觀音聖誕】

觀世音菩薩聖誕在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間菩薩成道日在農歷六月十九,觀世間菩薩出家日在農歷九月十九。
觀音是大乘佛教中十分崇奉的一尊菩薩,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如天台宗、密宗分別傳有“六觀音”,禅宗亦塑有各種觀音像。淨土宗更是把觀音作為“西方三聖”之一來供奉。從隋唐以來,民間更是形成了廣泛的觀音信仰,並逐漸形成了以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農歷宗教節日: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為觀音出家日,民間有的將這三日並稱為“觀音菩薩聖誕”。
觀音菩薩聖誕的起源和依據,現在均無法考定。每逢這三個節日,寺院均要舉行慶祝儀式,其一般祝儀是:唱《香贊》,誦菩薩名、《大悲咒》,唱《觀音大士贊》、《觀音菩薩偈》、念觀音聖號,拜願,三皈依畢。廣大佛教徒慶祝觀音聖誕的香會稱作觀音會。普陀山是觀音會的中心,為觀音道場,因而香會更是盛大、壯觀。


【祝聖儀規】

(香贊)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頃刻紛纭,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三稱)
(稱聖號)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大悲咒)南無、喝臘怛奴、哆臘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盧揭帝、爍缽臘耶。菩提薩多婆耶。摩诃薩多婆耶。摩诃、迦盧尼迦耶。俺,薩皤臘罰耶。數怛奴怛寫。南無、悉吉利朵、伊蒙阿利耶。婆盧吉帝、室佛拉愣馱婆。南無、奴臘謹持。唏利摩诃、皤哆沙咩。薩婆阿陀、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至馱,俺,阿婆盧唏。盧迦帝。迦羅帝。伊唏利。摩诃菩提薩朵,薩婆薩婆。摩臘摩臘,摩唏摩唏、利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捨耶帝。摩诃罰捨耶帝。陀臘陀臘。帝利尼。室佛臘耶。遮臘遮臘。摩摩罰摩臘。穆帝利。伊唏伊唏。室奴室奴。阿臘參、佛臘捨利。罰沙罰參。佛臘捨耶。呼盧呼盧摩臘。呼盧呼盧唏利。娑臘娑臘,唏利唏利。蘇盧蘇盧。菩提夜、菩提夜。菩陀夜、菩陀夜。彌帝利夜。奴臘謹持。地利瑟尼奴。波夜摩奴。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藝。室皤臘耶。娑婆诃。奴拉謹持。娑婆诃。悉臘僧、阿穆伽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臘、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奴臘謹持、皤伽臘耶。娑婆诃。摩婆利、勝羯臘夜。娑婆诃。南無、喝臘怛奴、哆臘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盧吉帝。爍皤臘耶。娑婆诃。俺,悉殿都。漫多臘。跋陀耶,娑婆诃。(七遍)


(心經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捨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诃


(贊偈)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宮,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熏盟,千層浪頭放神通,光降道場中。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無菩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繞佛約數百聲然後各歸原位)
(拜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阿彌陀佛(三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十二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拜)


(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合南聖眾。
(禮畢)




【常念觀音】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恆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內在身心疾病綿纏,煩惱困擾,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無論是生理上,心理上,事業上,人事上,甚至聰明智能,菩提上進,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稱念菩薩聖號,菩薩即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令其離苦得樂,稱心如意。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又雲:“爭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楞嚴經觀音菩薩說:“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法華經釋尊亦告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因為觀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所以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志願,慈悲,是觀音菩薩的德性,慈悲,亦是觀音菩薩的特殊功德。觀音菩薩,由於無限慈悲的驅使,曾經救拔無邊眾生的苦惱,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凡稱念菩薩聖號之人,其功德不但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法王子相等,且與稱念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數如來功德相等。
  當今之世,人間苦難重重,災禍頻生,正急於需要觀音菩薩的慈悲救濟。如果,人皆能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人皆能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人皆能發揚光大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平等與樂的精神,使自己與他人都變為現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間的斗爭,以及拯救全世界人類的不幸,給予全世界人類生活上的幸福,與心靈上的快樂!
  
【詩詞歌贊】

  觀世音菩薩贊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灣灣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增廣卷四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卷首像贊
  猗欤大士,誓願難宣,悲運同體,慈起無緣。
  尋聲救苦,隨類逐形,普現色身,遍情無情。
  若有眾生,遇諸苦難,一稱其名,立見救援。
  富壽兒女,凡有所求,禮拜供養,隨願悉酬。
  何以稱名,便獲感通,由菩薩心,久證真空。
  無心之心,合生佛心,眾生迷背,無從受恩。
  因遇災難,並所懇叨,一發誠心,感應道交。
  如清涼月,麗彼中天,影現群水,一無所偏。
  若或無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動,月影不顯。
  咎在於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靜,即現光耀。
  亦如陽春,普生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
  甘霖普澍,草木同榮,唯無根者,不荷生成。
  入道之要,信為第一,欲蒙慈濟,非信莫得。
  緬維菩薩,何能如此,為有遠本,故致爾爾。
  遠本維何,圓證三覺,名正法明,福慧兩足。
  雖住寂光,悲願無央,復現菩薩,輔弼法王。
  十法界身,無身不現,三際豎窮,十方橫遍。
  菩薩功德,難盡贊揚,垂示梗概,作長夜光。
  特祈江西,居士止淨,遍閱藏典,撰為贊頌。
  恭摹聖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識,同蒙覆護。
  增廣卷四泥金繪像普門品頌
  大哉觀世音,徹證法界藏,乘大悲願力,普現諸色相。
  尋聲以救苦,隨感而遍應,如月到中天,萬川悉印映。
  良由眾生心,與菩薩無二,因其背覺故,遂致成隔異。
  既遇諸災難,仰冀垂救援,即此一念心,便契真覺源。
  以故一起念,念於菩薩名,遂於當念中,蒙救離災刑。
  世尊在靈鹫,廣宣法華經,無盡意菩薩,以名敬致征。
  世尊遂略說,現身救苦事,大地舉一塵,略示少分義。
  由是諸眾生,得有所怙恃,如天地覆載,如父母撫育。
  昔有一善士,欲廣菩薩慈,泥金書普門,兼繪救苦儀。
  年代已久遠,幸得常保守,故致吳蜨卿,親獲謹承受。
  欲啟世正信,因祈為著語,願令法界眾,同證實相理。
  乃忘其固陋,略表諸因緣,庶幾見聞者,登第一義天。


  增廣卷四附錄南五台山圓光寺觀音菩薩示跡之記之序及觀音贊
  示跡之記,文詞典雅,敘事精詳。惜於菩薩不思議無作妙力,殊欠發揮。量不揣固陋,勉述一贊,以冠於首。俾事理交融,體用鹹彰。生之所以能感,聖之所以能應,俱在斯焉。以企後之覽者,發菩提心,見賢思齊。以觀音之心為心,以觀音之事為事。庶可亦為未來世之觀世音耳。雖文不雅馴,而其意義有可取焉。贊曰。
  觀音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
  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
  又復普應群機,垂形六道。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度脫群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復毫不差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眾生之念以為心,盡法界之境以為量。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鹹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釋聖量和南謹述此下乃示跡之記)
  續編卷下觀世音菩薩偈贊
  觀音誓願妙難思,赴感應機不失時。
  救苦尋聲磁吸鐵,現身說法月印池。
  塵剎國中鹹事濟,娑婆界內更垂慈。
  深恩窮劫莫能贊,冀愍群萌普護持。
  觀世音誓願深,度生悉出苦輪。
  興慈運悲遍剎塵,一一攝入普門。
  三十二應示現今,畢竟令證佛心。
  常念恭敬觀世音,災消吉慶臨。
  續編卷下觀音七回向偈
  願此持誦勝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
  消除自他宿現業,增長我人勝善根。
  永劫恆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
  盡未來際作饒益,普令有情無禍害。
  願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增長諸福慧,圓成勝善根。所有刀兵劫,及與饑馑等,鹹皆盡滅除,世界永升平。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安寧,法界諸含識,同證無上道。
  
【民間信仰】

  恰恰是這樣中國化和世俗化了的觀音,成為中國民間最流行的信仰。同樣,也是廈門民間最流行的信仰。把舊時那些觀音亭之類的小店都忽略去不算,現今廈門供奉觀音的寺廟就有30多處。廈門最大的寺院南普陀,是閩南最大也是全國有名的觀音梵剎。據說觀音誕生於農歷二月卜九,涅盤於九月十九,成道於六月十九。這三個日子廈門皆稱為"佛祖生"。每逢這三日,南普陀寺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香火之鼎盛,令人吃驚。
  不僅僅在寺院,在廈門許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都供著觀音像,早晚一爐香。
  觀音崇拜在廈門民間歷久不衰,實在值得思索。仔細想來.原因固然很復雜,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許許多多並不了解觀世音來歷的善男信女對觀音的崇拜,是一種對"善"的希望和追求。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民間傳說】

  到了北宋,中國人又創造了新的關於觀音身世的故事。說是有位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只手、一只眼來作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為千手千眼的觀世音。這個故事揉進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為"仙長"),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產物。
  《西游記》中的觀世音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薩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上一篇:淨空法師關於貪睡的答問
下一篇:淫書之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