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文學創作
聽話 規矩 尊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自己不聽話,卻要別人聽他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身教不夠的人,說的再好也只不過是好聽,但卻不能讓人感動受用。一個不守法的人,一定是從最初的不守規矩開始造作起。不守規矩的人,必也是從最初的不尊重別人開始。而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一定是從隨心所欲及自私自利的小習氣開始。
有一次,在一個研習營的雙向交流環節裡,有人如是發問:“聽說慈濟四神湯很補,可是為什麼我們服了都無效?”我回答:“就因為四神湯很補,所以服用者必須先確保本身體質也很好,如此才不會虛不受補。因為補藥是補強不補弱。”胃腸或體質不好的人,即使吃得再補也不會受補,這是生活中大家都有的一種經驗與常識。因此,有些醫生才會建議病人先把體質調養好,才進行補身的計劃。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謂之“慈濟四神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謂之“慈濟四物湯”。它是修心養身的大補帖,念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因此我總覺得,這帖補藥要讓我們吃了受用,就要自己先做好“體質培養”的准備工作。體質不好的人,再怎麼進補也是白費工夫,因為“虛不受補”。生病的人需要吃藥而不是吃補,道理在此。一旦發現服用四神湯或四物湯不見效,就必須趕緊進行“強胃整腸”的保健工作。這種調整體質的保健良方,就是:聽話、規矩、尊重。
壽命要長,事業要順,身體要好,家庭要幸福,只有一個秘訣:“自己必須是一個聽話的人”。自己不聽話,卻要別人聽他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身教不夠的人,說得再好也只不過是好聽,但卻不能讓人感動受用。身體不聽話,手腳當然不聽使喚,手腳不聽正念的使喚,則舉手投足當然是陰錯陽差。太太不聽先生的話,先生不尊重太太的話,子女又不守規矩,如此失去“聽話、規矩、尊重”的家庭,就是一個“失序的家庭”。失序的家庭當然不會長幼有序,更不可能順心如意。家庭是如此,團體也是如此,人倫道理更是如此。
聽話的人就會碰到聽話的人,不聽話的人就會碰到不聽話的人。一個懂得聽話、規矩、尊重的領導者,就會自動凝聚一群也同樣懂得聽話、規矩、尊重的追隨者。有一次,證嚴上人向弟子們隨機開示說道:“要問我怎麼做,只要看我怎麼對我的師父,你們就應該知道要怎麼做。”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身示教”。有時我們說“物以類聚”,其實不管好人或壞人,會聚在一起,就是“因緣成熟”,當然也跟因果有關。
“戒規”顧名思義就是戒律與規矩。規是畫圓的工具,矩是畫方的工具,人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家有家規,校有校規,廠有廠規,國有國法。同理,道場也有道規。一個不守規矩的人,必也是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而不守規矩的習性一旦惡化,就是會做出違法的事情。所以,一個不守法的人,一定是從最初的不守規矩開始造作起。不守規矩的人,必也是從最初的不尊重別人開始。而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一定是從隨心所欲及自私自利的小習氣開始。所以古諺才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警惕世人。
要讓人家尊重或讓人見了起歡喜心,就要培養良好的形象與氣質,那就是“人格”,佛家則稱此為“德行”。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意思就是,要讓人家尊重,自己就要先學會莊重,言行不失戒規就是自重,懂得自重的君子才會散發出良好的形象與威儀,這就是讓人高山仰止的德風。
心靈要自由,生活就要有規律,要生活有規律,就要心中有戒律,能嚴守戒律,言行才不會脫序,也才能使自己免於種種誘惑,這樣才能維持平穩的生活步調。對佛家而言,“戒如珍寶”。佛陀在涅盤之前告誡弟子“以戒為師”,就是要我們心中有戒,才不會被種種名利物欲所奴役,也才不會讓貪、瞋、癡、慢、疑等五毒,在我們身上肆虐。
持守戒規的人,自然而然會有“戒德之香”,此猶如一盞明燈,其所散發出來的慧光,會指引迷途的夜歸人一條光明的人生路。與其相處,會讓人如沐春風,與其相談,如法雨滋潤,身心清淨的人自然歡喜在這種光明之下。雖然約束自己的剛開始,會感覺有一點不自由,但是如果懂得稍微約束自己的自由,我們會發現,不但日子會過得“心安理得”,而時間一久,更會令自己“心清安詳”,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些被關在監牢裡失去自由的人,就是因為享受太多不被規范的自由,而最終失去了自由。
現代的人比較不注重規矩,也比較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藉由自由的說辭而隨心所欲、肆意放縱。對名利、物欲及權勢的追逐到了狂熱的地步,在外表上他們說這是自由,其實內心充滿了煎熬與掙扎,他們的身心已經完全被物欲套牢而失去自由,如此更甭談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聽話、規矩、尊重”是做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修身養性的基礎。做得到,就是基礎打穩了。做不到,就是基礎還不穩。地基打得穩,才能繼續蓋高樓。地基打不穩,就要加強打地基,而非忙著蓋高樓。
四神湯是寶,四物湯也是寶,服用之前,要先將基本體質照顧好,經過內服外用,讓身心永保安康,如此才是真正的寶中寶。
|
|
|
|
|
|
上一篇:貪與貧
下一篇:紫虛居士:情緣戒----寫給紅塵男女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