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希阿榮博堪布:在家人容易犯的毛病—財色名利要,成佛也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共同外前行,簡而言之,就是修出離心。出離心並非人人生而有之,上來就純粹是為了解脫而學佛,大多數人的起點沒有這麼高。出離心要一步步培養起來。大家剛開始進到佛門裡來,多是因為遇到了難事,求佛菩薩幫忙解決問題的,要不就是求福報,求平安,希望這輩子能少點磨難多點快樂。然而有些人慢慢就體會到,人這一輩子,溝溝坎坎是填不完的,快樂不是沒有,轉瞬即逝。多好的緣分,多好的人,輕易也就散了。這世間的事真是沒道理可講,你不學佛不生出離心,一切也是轉頭成空。知道世間法有多麼靠不住,修出離心才算是有點影子了。

  開門見山就談出離心,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好接受,可是要繞過出離心先說別的,人生短短幾十年,東繞西繞,轉眼就沒了。佛教的修行,再怎麼繞終歸要回到出離心上來。

  我知道,大多數人成長、生活的環境和傳統都不鼓勵人們過多地關注解脫輪回這件事,今生今世一帆風順、幸福安穩就夠了。即使在信佛學佛的人當中,也有不少人認為現世的幸福美滿是學佛最起碼應得的好處,如果連眼前想要的都得不到,還說什麼來生來世得大福報。就算不以財富、地位、才智、健康、長壽等等為目標,也應該在追求解脫的過程中,順便把這些福報體現出來,這也是大乘佛教度化眾生的方便,否則學佛就有點理不直氣不壯,不但不能說服身邊的親朋好友跟著一起學佛,連自己也開始猶疑了。現世、世俗的福報常被當作衡量學佛是否有成效的指標。說某位名人、富豪也是信佛的,大家便感到“與有榮焉”,備受鼓舞。如果一位居士越來越窮或者工作生活不太順利,人們就會想:要麼是佛法不靈,要麼是他學佛沒學好。

  你也許會說: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難尊者當初就是因為羨慕佛陀寶相莊嚴,自己也想修成那樣美好的相貌,才決定跟隨佛陀出家的,可見要接引眾生,自身各項條件還是要過硬,要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才能把愛漂亮、愛健康、愛享受、愛這愛那的眾生們接引到學佛求解脫的路上來。我想,如果為了眾生解脫而發願示現福壽圓滿,那很好。那是大出離心、大悲心。真要是發了這樣大的願心,十方三世諸佛菩薩都會隨喜贊歎的。你看《大乘無量壽經》裡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所發四十八願,是何等樣的氣概!他說他作佛時,要身體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身口常出無量妙香;他作佛時,壽命無量,就算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裡日夜計算,也算不盡他的壽量;他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都將稱歎傳頌他的名號、功德;他作佛時,要成就一個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的美好剎土,七寶成樹,黃金為地,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發深廣志願,積功累德,為“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看見他,被他的身光照耀,聽聞他的名號,都會心生歡喜,希望能追隨他左右,在他的極樂剎土生活、修行,永不退轉,直至成佛。

  相比之下,扪心自問,大家平時希望自己年輕漂亮、傑出富有,求這求那,是為了眾生的解脫嗎?說來慚愧,你我眾人與諸佛菩薩的差別就在這裡,佛菩薩做什麼都是為眾生,我們做什麼都是為自己。嘴上說學佛,心裡還是不免為自己打算,明明是放不下眼前這一點卑微的生活受用,卻還要找借口說是為了接引眾生、不做自了漢。

  法藏比丘出家前是一位國君,因聽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歡喜開解,生起道心,毅然棄國捐王,行作沙門。他不僅放棄了一生一世的榮華富貴,連來生來世的享受也一概不再期求,其後“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後人示現的修行之路也是這樣,他放棄舒適榮耀的宮廷生活去做苦行僧。雖然避世、苦行本身並非修行的目的,但在不停頓地追名逐利、散亂攀緣的同時,修行解脫道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並不是說,大家學佛就得馬上放下手頭的事,跑到深山裡去不見人。功名利祿、是非功過,或是感情,要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習氣若是那樣容易改變,大家恐怕早就解脫了。面對生活的瑣碎和挫折,難免有個厭煩得想一走了之的時候,可郁悶歸郁悶,真狠下心來跟過去現在做個了斷的不多。再說,你就算表面上放下了,可心裡還有很大的不平,不服氣,處處想顯得自己高明,那麼你的厭世不過是與人競爭的一種手段,與解脫無關。

    心裡放下才是真放下。有些人學佛,不在出離心上下功夫,開口就是:我是出家好呢還是不出家好?心裡為此很糾結,跑來問我該怎麼辦,這倒讓我為了難。出家當然好,修行的障礙少,可以專心辦道,進步自然快,但前提條件是要有出離心,與世無爭不是做做樣子,是心裡真覺得這世間的五光十色沒什麼好。否則加入僧團過集體生活,很容易與道友發生矛盾,或是成天被人圍著叫“師父”“師父”,不自我膨脹才怪。在家同樣可以修行可以解脫,然而障礙多,睜眼閉眼全是冤親債主,意志不堅定的話,修行路上是進一步退十步,舉步維艱。說來說去,關鍵還是出離心。有出離心的人,出家的因緣成熟了就出家,因緣不具足就居家修行,發菩提心積累資糧,一樣解脫。不用為此另生出一樁煩惱來,也不必一定等到出家了才開始修行。

  在家身份的,尤其不能忘記自己是修行人,雖然也朝九晚五為生活打拼,卻終究與一般人不同。別人想的是如何在人群當中混出頭,你想的卻是要盡早結束這頭出頭沒的無奈循環。別人可以隨心所欲、隨波逐流,而你,懈怠放逸了要知道心生慚愧。這一點很重要。在家學佛的人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名利財色統統都要,一點不虧待自己,最後解脫也要,成佛也要,他耽著世間而心無愧疚,反倒覺得世間出世間兩不耽誤,才叫有本事。你若講出離心,他覺得你小裡小氣走極端,沒有大乘氣象。的確有很多大菩薩示現不離凡俗享受五欲,但他心無掛礙,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五欲動搖不了他。我們自己是什麼程度自己知道。若沒到這種境界,還是老老實實盡量遠離誘惑障難為好。

  佛門當然講福報。佛陀教授的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在幫助我們積累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修行和世間福報的關系,就像燒柴火做飯的同時會產生炊煙一樣,修行是為了解脫不是為福報,而自然會伴生福報。一般世間福報對學佛人來說真的是很容易得到。有一位弟子看見電視裡播放名人顯貴的鏡頭,對我說:師父,這些人福報好大呀!以前一定做過很大的善事。我說佛經裡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曾有個窮人拿著一把豌豆准備向一位新娘拋灑,以示慶賀,這時正巧遇見德護如來前往城中,窮人生起極大的信心,將豌豆撒向佛陀,其中四粒落入佛的缽中,兩粒觸到佛的胸口。以此異熟果他轉生為南瞻部洲的轉輪王;以四粒豆落入佛缽中的果報,執掌四大部洲的國政八萬年;兩粒豆接觸到佛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報是成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萬年,另一粒的果報在三十三天第三十七代帝釋王朝中與帝釋天平起平坐,執掌國政。世間的榮華富貴其實並不難求,也不需要很大的福報。縱然是洪福齊天,也逃不出生老病死去;滿目繁華,愛恨情仇,轉眼就煙消雲散了。若能勘破這個,生起出離心、菩提心,那是真正有大福報。   

 

上一篇:濟群法師:《心經》的般若正觀
下一篇:你知道香菇、紅棗、枸杞對於你的身體的營養價值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