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建立自信自在的人際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 傅佩榮

    對於長期在校園教書的人來說,放言高論遠比具體實踐要容易得多了。我很早就有這樣的警覺,所以總是提醒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展現自信自在的風格。    

    綜合自己的心得,我認為自信自在有三點特色。一是對外,求其單純而和諧;二是對內,求其堅定而豐富;三是隨時想到整體的觀點。以下略申其理。 

    首先,處於今日社會,個人生活受到外界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光就“信息”這一項,已經足以讓人從眼花缭亂到疲於奔命。我們以五官代替思想,以數量取代了質量,在熱鬧一陣之後,難免覺得茫然與無趣。於是,單純成了唯一的選擇,所謂單純,是指為生活建立規律,從衣食住行開始,減少復雜的花樣,在有限的項目中推移,久之便會產生一種安定感。能夠安定,則自我與親人及朋友,與環境及自然,推而至於與身外的一切,都可以保持和諧。 

    笛卡爾是西方近代哲學之父,他的生活態度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不去欲求任何在我能力之外的事物。”這句話看似簡單,其中卻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有何范圍。接著要做的,才是對欲望設限。自我設限,才能集中精力去達成重要的目標。重要的是針對自己而言,不必與別人斤斤計較。 

    其次,若要避開人際關系的壓力,除了上述的單純與和諧之外,還須自己內在有堅定的立場與豐富的內容。所謂立場堅定,方法不只一端。譬如,一個人若信仰宗教,連生前死後都有了答案,試問還有比他更堅定的立場嗎?現在各地流行“靈修”的風潮,其目的不正是想由內在世界找到穩當的定風石嗎?問題往往不在於尋找的途徑,而在於肯不肯真正回到內心,每天安靜省思半個小時。 

    安靜無聲,平靜無波,寧靜安詳,這三靜是依序而現的,由此才可能達到堅定的心態,可以開始重內而輕外。光是堅定,未免乏味,還需要豐富的內容。以閱讀為例,人們大致有兩種看法:一是莊子所說的“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念書求知是沒有止境的,不如改弦更張;二是在善加選擇的情況下,必定開卷有益。莊子並不反對人念書,而是擔心有人成為書呆子,反而遺忘了更重要的“道”,亦即一切現象底下的真實基礎。我們肯定開卷有益,因為豐富的資源才足以孕生活潑的動力,即使外在走投無路,亦不妨礙在自己內心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後,對內與對外各安其位之後,還有最後一步,就是經常由“整體”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處境。譬如,大而言之,宇宙是一個整體;中而言之,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小而言之,個人的一生是一個整體。這三者之間,還有各種層次的整體可言。即使所把握的只是小小的個人一生,我們也能由此化解無數的情緒困擾。有恩才有怨,無情不生仇,悲歡離合也都互為因緣;孤立在當下,情緒難免似波濤;整體而觀之,不妨一笑泯恩仇。方東美先生晚年時,有一句詩:“一心璀璨花千樹,六合飄香天地春。”“一心”是指內在,“六合”指涉整體,千樹與天地是外在的自然界。哲人之詩,與本文所述者可以呼應。

 

上一篇:公安部開展整治網絡黑市行動查辦網絡違法
下一篇:南懷瑾:中國字是最能表達人類思想的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