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福報功德漏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賺得的錢財,把它放在口袋裡,口袋有缺口,錢財漏了;一個蓄水池,它要是有了大的裂縫,水也就從縫隙中漏了。我們積聚的東西,把它放到破箱子或破籃子裡,也會漏了。

有的人修福積功德,犧牲奉獻,如果不懂得攝心守意,讓身口意有了缺漏,善行義舉也會隨著缺口漏了,殊為可惜。

有的人布施行善,但在布施的時候,心不甘情不願,讓受者的尊嚴受到傷害,對方不但不感謝你的施予,反而因為你的語言行為刻薄,因此懷恨在心,如此縱有善行,布施的功德也會漏了。布施不在乎物資施捨的多少,在於你的發心和真誠,《賢愚經》有這麼個故事:貧女難陀誠心供燈,光明特朗,勝於諸燈,承蒙佛為她授記,將來成佛的名號為燈光如來。真誠的布施就是供養,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願我們用真誠供養來圓滿布施波羅蜜。

你幫人忙,協助別人做了多少好事,但是你一直抬高自己,自我膨脹,別人不服氣,反而對你指責議論,這就是你的功德有漏了。《道德經》中講“上善若水”,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所以我們為人處事,幫助他人,要像水那樣的柔和、清澈、隨緣,至高處流向低處的這種德性。也告訴我們為人處事不要為了一己的利益,要謙虛低頭,必能受人尊重。語雲:要成功,何妨低頭;要處世,必須忍耐。樹木花草都是向上生長,但是成熟的葵花,頭是低垂的;成熟的稻穗,也是低垂著頭。成熟的人生,往往懂得當低頭時就低頭。

有的人信仰宗教,受到信仰的熏陶,也懂得要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如此積聚很多的功德福報。如果在某一種情況之下,只要稍遇逆境,他就大發牢騷,心生怨恨,感到懊惱,或口不擇言、怨天尤人,故而他的義行福報就會漏了,甚至有的漏光了還無法彌補,真是不值。所以有許多人為什麼做好事,卻沒有好報呢?因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報功德自然也會漏了! 

所以我們為人處事要慎言、慎行、慎思惟。

第一、待人要慎言,謹防口業之過。口業是我們四眾弟子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平時,在家人也都是容易犯口業。你看在家人,沒事的時候總是喋喋不休說別人過失,不說心裡就不痛快,非得說。有時針對某事越說越厲害,造業太多。這也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一個漏洞。

惡語最傷人。一個傷他人,一個傷自己。特別是對方的事情,比如說有個人犯了一種過失,你想去說他,就你想說的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那斧子能砸到虛空嗎?能把虛空破掉嗎?破不掉。而最後這把斧子還得落下來,從哪扔出還落到哪地方去,還得砸你自己。這就是自作自受,多厲害的事情!

如果你這一天忍住了,不說什麼閒話,而且心裡能夠放得非常平靜,這就是功德。即使你心裡忍不住,口要能忍住,它也同樣有功德。忍住了以後,心裡暧洋洋的,久而久之,功德逐漸地攢滿。如果你就是有那麼一點好處,剛積攢那麼一點好,你說來說去的,慢慢地,就這點東西,也沒有了。這心裡一片空白,一片空虛。所以一般口業過惡都非常大。更何況說僧眾之過,那就更大了。因為僧是三寶的代表,那是我們的命根,是我們的家。就像人坐船似的,本來要渡過苦海,你硬拿刀在船上挖個窟窿,好玩啊!挖來挖去,你能過得了苦海嗎?一旦挖穿了,你會沉沒在大海裡。所以說,說僧眾過就這麼厲害。我們現在修行就好像在大海裡航行一樣,說僧眾過就等於在海裡航行的時候,把船鑿個窟窿。過去無始劫我們造的業,我們都堵不過來,更何況你又親自去鑿個洞呢?船哪能不沉沒在大海裡呢?你何時才能渡過這生死苦海呢?

一句話可以令人成功,一句話也可以讓人失敗;一句話可以救人,一句話可以害死人,甚至一句話可以造作天堂,一句話可以造作地獄。一句良言,如三冬暖爐;一句惡言,似六月寒冰。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是一門藝術,說話一定要謙虛、感恩、贊歎、隨喜,方能福上加福。如果說話傷害到別人,縱有功德,福報也會漏了。

第二、做事要慎行,捨己為人,無怨無悔。只要真實利益眾生的事,我們就去做,眾生得不到真實利益的事,我們就不去做。我們所做每件事都要經過時空的考驗,才能對其善惡下定論。所以做事的人要有長遠心,更要有獨特的智慧。既已做了好事,就應該好好地把握,不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正如自己的物品,不懂得保養,反而加以踐踏,當然好的東西也就壞了。做事是要謹慎,但如果真的做錯了,知道就行了,不要一味地後悔,只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後再不犯同樣的過失就行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世間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雖做些有利於社會的事,但還是時常想到自己的利益,或者做了善事之後,再來後悔,福報功德就漏了。

第三、遇事要慎思,念念思惟善法。《地藏經》中雲:“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凡夫做不到像如來一樣如如不動,我們起心動念都在造作善惡業,何況我們的言行。又《佛說十善業道經》中雲:“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所以我們凡夫要多思善,少思惡,乃至於只思善,不思惡。既已給別人好因好緣,就要往好處去思想,如果幫助了別人,心中又生懊惱,如此即使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想好意,但是因為有漏,就如同鍋子漏了,碗盤漏了,口袋漏了,你怎麼能積聚福報功德呢?印祖開示中也告訴我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看別人的好處自然思惟別人的好處,永遠記住別人對你的好處,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就好比時時刻刻接受陽光的普照。其實有時候福報和功德的積聚就在我們一念之間,凡夫和聖人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

有的人一面賺錢、一面浪費;一面種植、一面踐踏。有漏的世間,有漏的眾生,保不住功德因緣,世間的功德好事都被我們自己的身、口、意漏了,佛制定戒律就是要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為什麼我們修行不上路,不是別人的事,是自己的事。我們沒有按照佛的教誡去做,沒有好好地持戒。我們淨業行人為什麼口念彌陀心散亂,也就是這句彌陀聖號的功德被我們自己的身、口、意漏了。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謹言慎行,攝身防意,千萬不要讓三業把我們的福報漏了,把我們辛辛苦苦積累的念佛功德漏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無量壽經》雲:“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願我們淨業行人三業清淨,信願念佛,蓮登上品。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你知道值佛出世多難嗎?
下一篇:有些性格影響壽命:緊張憂郁愛鑽牛角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