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素食護生 :素食文化

 

過午不食與素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據說,佛陀當初求道,為了在物質上解除人間的饑苦,他特地到森林裡去修行,首先訓練的就是減餐和不食。如今,生活在物質文明進步一日千裡的現代社會裡,人們雖說沒有必要去“效法”佛陀當年的減餐或不食,但試行一下“過午不食”或少食,對人的健康而言,想必不會有壞的結果。

 

 

  佛教裡的有關飲食上的學問是值得人們學習和探討。例如“過午不食”與“素食”。眾所周知,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少不了進餐(吃飯),而進餐次數通常以一日三餐為標准。可在東南亞地區,佛教的信徒們卻每日只食兩餐:早上起床後的一餐和中午十二點鐘的一餐,過了中午一點他們就不再進食了。因為在佛教裡,午時前乃供佛所需,午時後則共鬼神所要了。在我國漢族地區,僧侶們除了誦經和料理佛事之外還要耕種勞作,由於生活結構不同,所以他們晚上還得吃點東西,不過,這時的晚餐人們稱之為“藥食”(即少食)。實質上,所謂的一日三餐,只是人們的一個習慣問題。當然,開始體驗只吃兩餐,想必人們有些難受,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逐步地調整了過來,到那時,人們也就習已為常,不會覺得很餓了。誠然,從醫學或生理學的觀點看,少食和短時間不食,也是有利於人的健康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是機體代謝中最旺盛的器官,其耗氧量是整個身體的20%左右。倘若我們吃了過多的食物,那麼,大量的氧就要去消化胃中的食物,這時大腦一旦供氧不足,便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飯飽神虛”。因此,孔子在《論語》中說:“食無求飽”。莊子在《外篇》中說:“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即使《黃帝內經》也有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有節,重在不‘過’。”再說,在人體的大;小腸中,都存有大量的渣滓和病菌。如果我們在十幾個小時內不吃食物,腸中的污物細菌就容易排掉,人體就不會生病。相反,一旦我們食量過大,必定增加消化和轉化功能的負荷,使腸胃、心髒、肝膽等都得不到休息,這又怎能不影響身體的健康呢?! 

  據說,佛陀當初求道,為了在物質上解除人間的饑苦,拋開榮華富貴,他特地到林裡苦行,首先所訓練的就是減餐和不食。 

  如今,生活在物質文明進步一日千裡的現代社會裡,人們雖說沒有必要去“效法”佛陀當年的減餐或不食,但試行一下“過午不食”或少食,對人的健康而言,想必不會有壞的結果。在佛教中,“吃素”也是修行者們大力提倡的規范。在他們看來,“吃素”既能起到五戒中的“不殺生”,又可以培養信徒們的恆求善事、大慈大悲、功德無量。然而,佛教以外的人提倡吃素,對身體的健康顯然也是有益的。吃素可以降低膽固醇、減少高血壓和心髒病的發生。常吃葷者其膽固醇含量平均為180毫克,常吃素者則平均只有158毫克。 

  

  另外,吃素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自律神經的平衡。素食者血液偏於弱鹼性,肌肉和身體各部位不易疲勞,頭腦也很清醒。記得幾年前,我地有一位老者,他平生長年不動魚肉,唯獨天天食青菜、豆腐,92歲時耳不聾、眼不花、齒不搖、背不駝,還能推車背米,後來活到102歲方才去世。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素食與保健》一書中寫道,動物在宰殺時因為疼痛會產生怒恨和怨氣,通過生理反應,這些氣往往會變成某毒素隨血液進入肌膚。因此,一旦我們吃了這些肉,當然對健康會帶來不利。他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當一個人在生氣發怒時,將他所呼出的氣體搜集在一起注入水中,足以毒死一只老鼠。相比之下,素食對人就沒有那些不利的環節了。為了證明該論點,馬斯洛還對兩組鴿子作了有趣的對比試驗:一組喂肉食,另一組喂五谷。一個月後,喂肉食者變得凶猛、易怒。喂五谷的卻十分溫順,體態也顯得完美。他進而指出:“在動物界中,為什麼豺、狼、虎、豹之類的性格如此凶猛,而牛、羊、鹿、兔之類的性格卻又是那樣的溫順可親,原因就是:前者為肉食動物,而後者是草食動物。”由此可見,如果人類也是常食肉類,長此下去,想必對身體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看來,“過午不食”與“素食”雖為佛教的清規戒律,但它畢竟還是對身體有益,對延年有益。

 

上一篇:傷頸肩的4種壞習慣
下一篇:淨空法師:直下承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