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善回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滅道聖谛第四句:

  【或名善回向。】

  『善回向』,也是菩薩修因的總的德號之一。「回向」我們很熟,為什麼?每天都要念回向偈,一天至少要念兩、三遍,哪有不熟悉的道理!可是念是念了,你懂得什麼叫回向?尤其這上面加個「善」字,善加在這上面,意義就不平凡,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先來談談回向,經論裡頭佛菩薩常講回向有三處,回是回轉,向是方向,回轉向著哪一個方向。佛告訴我們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實際」。實際就是自性,要回向自性;換句話說,不離自性,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覺悟、是智慧,菩提是梵語;換句話說,我們所有一切的修持,求什麼?求智慧。回向實際,就是我們要求與性德相應,與自性相應。第三,回向「眾生」,決定要利益一切眾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修持,我們所求的,求願就是這三樁事情。今天我們雖然每天回向偈念好幾遍,與這三條相不相應?難了!所以,回向只有言語,真的有口無心。果然要是有心、有願,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你就有很大的成就。這個成就,就是一般講的契入佛的境界,悟入心性。

  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能成片,學教不能開悟,什麼原因?我們天天回向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我們的修學就會有非常好的成績展現出來。學習過程當中,學習包括我們的生活,包括工作,包括處事待人接物,與自性相不相應?回向實際就是與自性相應。與智慧相不相應?那就是說,與煩惱輕、智慧長相不相應?與眾生相不相應?我們每天的修學是不是給眾生帶來幸福,帶來真實利益,有沒有?諸佛菩薩的回向決定落實,我們每天干的落空了,不知道回向。那我們再看看,我們天天念的回向偈,回向偈是祖師大德,都是大徹大悟的人;換句話說,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做的,他們的回向。我們天天念,不懂得意思。

  頭一句,「願以此功德」,所以先要問問你,你這一天有什麼功德?這一句是能回向。我今天有什麼功德,總不可以拿煩惱習氣去回向,今天我做了些什麼好事可以回向的?「莊嚴佛淨土」,這句話就是回向實際。佛淨土是什麼?法性土,也就是說與法性相應就莊嚴;與法性不相應的時候,那不是莊嚴。這八句偈裡面,所包容的無限的深廣,稱性,稱性哪有邊際!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是回向菩提,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沒有真實智慧,哪裡知道報恩?與性德不相應,他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恩德,更不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他怎麼會有「下濟三途苦」的這個意願,這個願心生不起來。所以這兩句回向菩提,大菩提心生起來了,那個現象就是這兩句,報恩、度苦。度苦,「下濟三途苦」也是回向眾生。這四句偈,前面四句偈,第一句「莊嚴佛淨土」,回向實際;第二句「上報四重恩」,回向菩提;第三句「下濟三途苦」,回向眾生。你所做的,「願以此功德」,這個功德是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說,如教修行,這就是功德。佛在經典上怎樣教導我的,我完全接受過來,我把它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功德。我真做到了,我把這個回向給與自性相應,與菩提相應,與一切眾生相應,真正利益眾生。

  底下那一首,那是勸導別人的,「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這是一個願望,希望見到我的這些眾生要學我,跟我一樣,我們都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就是回向心。回向實際,回向菩提,回向眾生,真正的菩提心;「四弘誓願」也是真正的菩提心。最後這兩句是自他大圓滿,「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究竟圓滿!這個圓滿,是三個都圓滿,與性德圓滿相應,與菩提圓滿相應,利益眾生也是圓滿相應。

  「善」是什麼意思?善就妙了,善是念念回向,不一定要去念這個回向偈,特別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古大德曾經說過這個法門叫「不回向法門」。也就是說,念佛人二六時中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完了要不要回向?不要。為什麼不要?他念念句句都是回向。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用意何在?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一念就是回向。我是念念為求生淨土,豈不是念念都是回向,還要什麼回向偈?回向偈八句意思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這一句名號圓圓滿滿包括了。我念佛號就是為這個,我求生淨土也就是為這個,我親近阿彌陀佛,圓滿成佛道,還是為這個,就是為莊嚴佛淨土,為上報四重恩,為下濟三途苦,我就為這個,除這個之外,什麼都不為,這叫「善回向」。我們懂不懂?

  我們天天念這個回向偈,八句兩首偈,我們的精神,我們的願望,我們的祈求,在不在其中?如果只知道念這個回向偈,精神、意願、祈求都沒有,這個回向不就是有口無心嗎?「善」這談不上!善是念念相應。古大德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果我們連一念都沒有,這回向偈叫白念,就像古大德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你沒有心,你沒有願,沒有這個祈求,就是沒有行。你的心、願、祈求都沒有,口念有什麼用?

  我們看到這個名詞,這個名詞是菩薩修行證果的總名稱。為什麼回向是菩薩修行證果的總名稱?佛法術語裡面講,「總持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現在人講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總持包括這些意思在裡頭。「善回向」這一句是菩薩修行總持法門,這裡頭每一句都是總持法門。我們從這麼多名詞,這麼多意思在裡頭,你才曉得,真正體會到大總持法門。佛法裡頭,梵語稱為大陀羅尼,翻成中文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經裡頭所說的字字句句,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裡頭無量無邊的義趣,一句話包括了。他這每一句都包括一切法、一切義,一句話裡頭含無量義,這叫善。

  古大德這個回向偈,兩首偈八句,不可思議,做得是真好,做絕了。言語這麼簡單,法義這麼圓滿,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一堂功課做完之後,念這個回向偈,這一堂功課認真去做,那就是功德。誦經、學教,古大德說,怎樣有功德?隨文入觀;換句話說,你念了之後,真的把你自己的思想、見解、觀念轉過來了,這就是功德。我這一部經念下來之後,我就學到如來知見,《法華經》上講「佛知佛見」,把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換成佛知佛見,這是功德。為什麼天天要念,天天要學?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太重、太深了,伏不住。念一遍,好像剛剛伏住,兩天不念的話,妄想雜念又起來了,天天要干。一遍不夠,兩遍,兩遍不夠,三遍。所以,真正有毅力的人要改造自己,改造自己是超凡入聖。自己劣根性太重,那怎麼辦?勇猛精進。

  一天,讀《無量壽經》,一天讀十遍,一天讀二十遍,這就是密集的薰修。一遍一遍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壓了,這樣干法。一天十遍、二十遍,干上個三年、五年,真的把它壓平了。煩惱習氣有沒有?有,不起作用了,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不起作用。功夫不能間斷,還要依舊加強,再有個三年五載,煩惱真的沒有了。它產生變化了,變成什麼?完全變成佛菩薩教誨。你要聽懂這一句話的意思,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變成了佛菩薩的教誨。我這句話多重覆幾遍,你多聽聽,看你懂不懂這個意思?這就是個轉變!煩惱轉變成菩提,轉煩惱成菩提,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轉變成跟佛陀教誨一樣。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諸佛菩薩的教誨,不是他的經教,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無量壽經》,也不是阿彌陀佛講的,是自性裡面本有《無量壽經》顯現出來。顯現出來跟諸佛菩薩所講的一模一樣,這叫大開圓解,這就是宗門所講的明心見性,你的性德圓滿流露出來。這一部經現前了,再給你說,部部經都現前,不就是講嗎?一經通一切經通。那試問問,我們凡夫一生能不能做到?能,肯定能!能為什麼做不到?是你沒做!你能勇猛精進嗎?你能一天把《無量壽經》念二十遍、三十遍嗎?古人講的,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你不肯用這功夫,這個境界當然不能現前。誰肯干,誰就能得到。

  當然這裡頭有客觀環境,客觀環境就是業障!我想做沒有緣分,畢竟這個身體是個肉身,業報身,業報身他要吃飯,他要生活。我要是干這個,專心干這一門,我的生活從哪裡來?誰能照顧?這就是外緣,外緣是要有護法!誰肯發心照顧你?我希望我能干三年,我能干五年,五年的生活要有人照顧;沒有人照顧,你想干,難!你還要為生活奔波,還要為這個操心;換句話說,你的功夫有夾雜,夾雜就很難成片,不是不能成片,難!三年、五年不容易做到,總得個十年、八年,甚至於二十年、三十年,夾雜。不夾雜,三、五年就成就了。

  這個緣可不是容易遇到的,今天縱然在寺院裡面都不行。寺院裡頭也不能白住白吃,寺院裡還要分一份工作給你做。古時候行,古時候寺院是成就人修道的,你真正發這個大願心,常住供養你。你每天誦經,你每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一天念三十部經,常住供養,所有一切執事你不要做。從前有這個環境,現在沒有了!為什麼?現在人不相信你,你說我每天拜三千拜,沒有人看到你就休息,沒有信心。你說我每天念三十部《無量壽經》,你是真的念,還是假的念?因此,你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沒有這種真心誠意,不起感應,沒有人護持你。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要求真實的感應,你真做,自然有感應。沒有人?沒有人,佛菩薩來照顧你。

  你們看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他誠心誠意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兩、三年才走到。這兩、三年當中,保不住身體不生病。路上生病,曠野裡頭連個村莊都沒有,那真可憐,生死關頭。遇到一個叫化,叫化來照顧他,來幫助他,等他身體病好了,恢復健康了,那叫化走了。到五台山之後,才知道這叫化是文殊菩薩。所以,你誠心誠意,不怕死、不怕難,到真正有困難的時候,佛菩薩現身來照顧你。所以一切法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摻一點假,不能有絲毫虛偽,你才會有感應。佛經上講的這句話,《楞嚴經》上說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孟夫子所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要反省,你要檢點,你要找出毛病究竟發生在什麼地方,你能把這個因消除,果地上自然一帆風順。

  世出世法第一個,「真誠」,沒有真誠一切都落空。大聖大賢教導我們,「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句話重要。離開真實,你怎麼能證到正果!虛妄決定不能證正果,正果要真實心中作。活要活得真實,工作要真實,待人接物要真實,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統統要真實,真實就是自性,用真實就與自性相應。自性是真的,真與真相應,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性成佛;虛偽不行。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樁事不能不透徹,不能不明白。然後你自然知道從哪裡下手,自然知道怎樣用功,不需要去問人。

  經教,是諸佛菩薩親身的教誨,展開經卷就是接受佛菩薩真實教誨。這樁事情過去有人問過印光大師,大師怎麼教他的?只講兩個字「誠敬」,這是入道的秘訣,「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不自欺,這太難太難了,自己欺騙自己,誠就沒有了。誠沒有了,縱然表現的敬,那個敬是虛偽的,不是真的。果然有誠意,這個敬是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絕對不是假裝的。虛偽假裝,裝得再像,不能持久,總有一天被人拆穿,拆穿之後一文不值。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一切法從真實心中成就。這些都是「善回向」。

  每天功課完畢,念回向偈,要懂得回向偈裡面的真實義,然後你才能真正做到隨文入觀。讀到這個句子,聽到這一句,在內心裡頭就起作用。你不懂這個意思,你雖然念,雖然聽,耳邊風一樣,不起作用,那就叫白念了。真懂得這個意思,真起作用,與性德相應,與菩提相應,惠予眾生真實利益,與這個相應,這就是真實功德。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動一個善念,說一句善言,做一樁善事,好像與別人不相干,那就錯了。現在我們懂得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科學裡面講都有波動。這個波動是善的,是美好的,這個善再小、再微弱,它的波動都周遍法界。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回向偈裡面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不是一句空話,你的善念、善意、善行真起作用。

  我們看到眾生苦難,還是不能避免。沒錯,眾生苦難雖然不能避免,你懂得嗎?他的苦難已經減輕了一些。我們自己做的功德愈大、愈真、愈純,他得的利益愈大。因此,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善,不做;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惡,無所謂。再小的惡,那個惡的波動給眾生增加苦難;極小的善,給眾生帶來消除業障,化解災難。這樁事情,我們可以從近代許許多多科學家研究報告裡面得到。

  前幾個月,也是最近,有個同學送了本書給我看,西方跟印度一些學者研究植物,發現植物有靈性,植物有見聞覺知,植物也有感情。這一片樹林當中,你要是去砍一棵樹,它周邊這幾棵樹都感覺到很悲哀,都感覺到很痛苦;植物如是,礦物亦如是。我們以善意對待這些花草,連附近的花草都有喜悅的感受表現。我們以不善的意念,「我討厭它,我要把它砍掉」,你還沒有砍,有這個意念了,它自己本身當然很苦,圍著它周邊的這些花草都感到很痛苦,都感到很難過。科學家做實驗,實驗出來的。我們知道不僅是植物,連礦物都如是。

  所以,佛在經上講的那一句話,「境隨心轉」,這個境包括動物、植物、礦物跟自然現象,跟我們起心動念不是沒有關系,有密切關系。所以,念頭不能不善,存心不能不善,行為不能不善。我們的心意、言行善,沒有一樣不善。你所接觸的人善,他有感應,你所接觸的一切動物、植物也善,甚至於你居住在這裡,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善,這是說明《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是總原則、總綱領,我們都能記得,也都能說,但是沒有辦法得受用,這是什麼原因?你知之不夠深,你了解得不夠透徹。果然了解得夠深、夠透徹,你一定會依教奉行,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破迷開悟是功,離苦得樂是德,真實功德!以這個功德,實際上不必要作意去回向,自自然然感應所有一切現象,它都產生變化了,這叫善回向。你看這個「善」微不微妙?不需要作意去回向,自自然然與性德相應,與菩提相應,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了,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不就是回向眾生嗎?妙絕了。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是一體,我們常說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體,這一體就是法性。所以,只要與法性相應就是善;與法性不相應,不善。事上有,理上無;相上有,體上無。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一九卷)B集  2003/10/1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19

 

上一篇:淨空法師: 哪樣東西是你的
下一篇:鐘茂森博士:功過格是最好的起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