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來一身活力
平常吃蔬果,劉紀勝有四大原則:
第一要‘本土’;二要‘盛產’;三要‘成熟’;四要‘完整’。
東勢鎮東新國小上學時分,校門對面馬路上,爸媽或阿公阿嬷載孩子上學,小朋友一定會鞠躬答禮說感謝;如果頭歪斜、姿勢不正確,‘劉爺爺’一定叫他們重做一遍。劉爺爺說這是‘人之初’的禮儀。
一百七十六公分、七十五公斤的劉紀勝,每天送孫子上學後,就在校門口擔任‘導護爺爺’,不但維護學生安全,也教導他們注重禮貌。每星期三下午更是一身輕裝,白步鞋、運動褲,開著慈濟東勢環保站資源回收車做環保。
看他車上車下俐落的身手,活像‘少年家’,看不出已是六十出頭的銀發族,學生口中的‘劉爺爺’。
◆痛風纏身二十年
以往劉紀勝是醫院診所常客,現在則是捐血站常客。‘捐血要乘早,滿六十五歲就沒辦法再捐了!’他一邊說一邊拿出捐血卡,上頭標示的血液檢查一切正常;這一、兩年不魚不肉、多蔬多果的飲食生活,讓他脫胎換骨、神清氣爽。
熟識的朋友都知道,劉紀勝痛風病史已經二十幾年;最嚴重的時候連多喝幾瓶礦泉水,微量礦物質也會讓他的痛風蠢蠢欲動。
談到從年輕就糾葛他的痛風,劉紀勝說起初是腳盤腫脹,還曾找國術師父推拿,讓他痛得呲牙裂嘴。後來甚至必須請病假在家休息。躺著疼、站著也痛,抬起右腿換左腿疼,可用‘痛不欲生’來形容,‘有時痛到還真想把腿切掉!’
那時聽朋友說一種‘四腳草’治痛風有效,他車子行李廂就曾載滿四腳草,可是吃了還是沒見效。
劉紀勝不斷看書、找資料、聽演講之後,才真切體悟疾病跟飲食有絕對關系。‘所謂家族遺傳,絕大部分跟飲食脫離不了關系,尤其全家人都這麼吃,經年累月下來,難免不會吃出同樣症狀來。’劉紀勝強調:‘酸性體質更是萬病之源。’
◆食物,天然的最好
純粹為了改善體質吃素的劉紀勝說,素食是最接近天然的食物。每天早餐,他會吃清蒸地瓜、五谷饅頭、當季蔬果汁一杯。家人敬謝不敏,但他可吃得津津有味。
‘地瓜得連皮帶肉吃下去。’劉紀勝選瓜肉皆黃的地瓜,把皮刷洗干淨,再放入鍋子蒸。他還說,地瓜吃到現在連排氣都不會臭。
平常吃蔬果,劉紀勝有四大原則。第一要‘本土’,因為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二要‘盛產’,他說上蒼造物自有奧妙,什麼時候就該吃什麼東西;三要‘成熟’,他以人來比喻,十五歲的人不能結婚,蔬菜水果也是一樣;四要‘完整’,像本土葡萄、蘋果最好連皮帶子吃下去,因為養分都藏在皮下,這也是惜福。
他舉一份美國農業部飲食方針資料為例,一九五六年,營養飲食金字塔比例最重的是乳類、肉類,中上才是蔬果與谷類;但到一九九一年,健康新飲食的比例倒了過來,全谷與蔬果成為金字塔底端,乳肉則在其次甚至要少用。
劉紀勝的飲食原則是,五谷類占三餐比例四到五成,青菜、水果占三到四成,豆制品及其他占一點五到二點五成。在家裡更以姜汁代替醬油為沾料,‘不只要少鹽,油尤其要少用。’
問他吃素還做環保會不會沒力氣?他笑著說,你看草食類動物,像牛、馬、大象、駱駝,它們的力氣很大更有耐力,反而那些吃肉的動物,力氣都不如吃草的動物。
用飲食調整體質一、兩年下來,劉紀勝一回和朋友到竹林打筍子,林下深處小黑蚊停在他臂膀上,奇怪的就是不叮,他打趣說:‘我不吃動物的肉,它們也不喝我的血。’事實上,科學驗證蚊子較不喜歡鹼性體質。
中壯年飽受痛風折磨的他,沒料到飲食改變後能換來一身活力。劉紀勝不認為吃素會欠缺血紅素,可以用深綠與鮮紅色蔬果來補充,還要多吃堅果類食物。‘其實,食物只在口舌三寸有感覺,到肚子裡根本分不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