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啖張村長
這是發生在前清時期陽高縣某村的故事。
清末某年,在現在的山西、河北北部發生了一場大旱,民眾把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諸如樹皮、草根等。但是旱魔還在進一步肆虐,許多人家因為找不到吃得東西,多有老人、孩子被餓死。即使在大白天走進村子,也看不到幾個人,大家都餓得走不動了,平時犬吠雞鳴的景象蕩然無存。民眾在絕望與恐懼中煎熬著,在無盡的等待中,不知無常鬼何時會到來。
忽然有一日,村中響起了急促的鑼聲。原來是張村長在召集大家到龍王廟前議事,可是鑼聲響了半天,村人只去了聊聊幾個。張村長見此勢頭,知道大家在此生死攸關的時候不會為一些胡七雜八的事多耗一絲力氣的,於是只好強撐著沿街邊敲邊喊:“各位老少爺們,朝庭放的赈糧已運到陽高縣府,剛才縣老爺派衙門漢(即為衙役)到村中傳信,令各村到縣府領糧食。請大家速到龍王廟前商議領糧事宜喽!”
村中百姓聽得要放赈糧,雖多日不曾食得什麼糧食,但是不知哪裡來的力氣,不多時就在龍王廟前聚了黑壓壓的一片,連婦孺老幼都出來了。
張村長清了清嗓子:“哼,哼!”又從左往右掃視了一大圈才不慌不忙道:
“各位老少爺們、嬸子大娘!今日我召集大家來商量一下,如何把縣府發給我們的糧食運回來。陽高城離我們這裡說遠不遠,說近呢也不近,整整九十裡地,平時步行一天可以打個來回。可這大災之年,家家都已多日斷糧多日,壯漢了也餓得直不起腰來了,更別說去扛糧食了。我知道大家都為難,我也為難,下面大家議一議如何?”
村民們餓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一心只想著糧食,根本不及細琢磨張村長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一時間都默然無語。
“大家議一議吧!”
“村長,莫不如由公中派大車去縣城拉吧!大家這許多日不曾食得一粒米,全靠平時牲口都不吃的蒿草樹皮繼命,身子早掏空了。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如今若去陽高城背糧食,單去這一出九十裡地恐怕就捱不到,何況還要背一口袋糧食往回返!路上肯定是凶多吉少,公中出車吧!”
眾人見有此一議,紛紛附和:“是啊,是啊!公中出面總比這一家一戶手提肩扛要好過百倍。”
張村長眼見眾人都畏懼路遠恐遭不測,不肯去背糧食,於是將商量的臉色換了去,轉而一臉憂急:
“我說各位呀,縣中的糧食可是有數的!我們若去晚了,糧食早發放淨光,又找何人去要呢?我家和村中幾家富戶剩下的牲畜現如今餓得皮包骨頭,死在路上反而耽誤了大家事情。我看還是各家自出勞力,往縣中去領糧食吧!”
村長如此一說,眾人都覺在理,又紛紛議論了一番,就各自散去,回家准備第二日進城背糧。村中青壯四處搜羅可以充饑這物,以養些力氣,可草木之物終究無法和食物相比,一夜過去眾人力氣反不如前一日足了。
次日一早,張村長帶領村眾向陽高城行去。一路上,眾人淒苦萬狀,但思及家中老幼望眼欲穿,只得打起精神迤逦而行。大家心中明白這九十裡的一個往返行得下來就是往後的生路,行不回來就是黃泉路。
好不容易捱到縣城,府庫之前早已是人歡馬嘶,各村的車馬都早早地到了,遠遠看見張村長與這一干人眾提著口袋呼啦啦的走來,目光之中多有詫異。想這大災之年人人都只剩下喘氣的力氣,張村長卻將著這一干人來背糧食,真是不知死活!
張村長到了這一步田地心下已是悔恨不已。心想別村都是公中出人出車,只自己這一村徒步而來,若在回去的路有所不測,今後恐無顏面對村中父老。可是事已至此,絕無挽回的余地,只好硬著頭皮讓同行人等進庫中領糧。同來諸人也多有抱怨,怪張村長只知惜護自家畜力及公中給費,不顧眾人死活。張村長只當沒有聽見,知自己理虧,並不發一言以駁,只顧招呼眾人領足錢糧數目。不多時,縣府已依成例將所派數目盡數發放,眾人清點清楚,都急著回去供家中老幼取食,所以不欲停留,即刻返程。
誰知這返時不比去時,眾人多有脫力,無法將這糧食背將回去,於是只好他人幫襯,慢慢往回挪。路上有人在重負之下,竟一頭栽在路旁,余人上前急忙扶起,任百般呼喚卻不答應,以手試鼻息卻已是氣絕多時。眾人不免心中悲痛,卻不得忍住眼淚,背著這活命的糧食繼續前行。路上又有多人因體力不支倒斃於途,眾人愈發心中悲痛。好不容易回得村來,村人因見到這救命糧多欣喜不已。卻不料那邊卻是呼天搶地,撫屍痛哭,那殁去的是都是家中的柱梁,思及日後的生路,家人多有昏厥於地的。可憐那死去的人,背著黃澄澄的糧食,倒斃於地,眼看著到手的糧食卻吃不到口,真正是做鬼也心有不甘。
此後,每逢團圓佳節、亡靈祭掃,常有婦孺望空禱祝:張村長惡心害我丈夫(兒子、兄弟等),致其命喪於途。我等懇求上蒼派一惡虎取其性命,食啖其肉,以解我等痛喪親人之恨。張村長知村人有此祈禱一事,認為只是喪親者口宣憤恨而已,又深知已身所犯過失,所以只當不知。
如此不知過了幾許歲月,又是一年中的深秋時節。這時每當夜幕降臨,大地寂然無聲,村民偶爾會隱隱聽到三十裡外的南山上傳來陣陣虎嘯,村中老人會告訴年輕的子弟:“山大王”又來巡山了。不過盡可以放心,“山大王”只管山上的事情,從來不到川上來。
張村長這一日吃過午飯,隨手將瓜殼帽扣在頭上,一人施施然向南堡門走來。一路上不斷與行人搭讪:
“老大,吃了嗎?”
“二兄弟,糧食都收回家了吧!”
“二嬸子,你家過冬的柴禾可打得夠用?不行再多打一些。”
不知不覺,張村長獨自一人出了堡門,往南向官首道上走去。這是一天當中莊戶人最感惬意的時候,暖洋洋的陽光照在人身上,兩邊收得淨盡的田地泛著白亮的光澤,遠近不時有農人來來去去。只要不鬧年景,莊戶人的日子總能過得去。自己這一村之長雖無銜無品,平日裡只須動動嘴皮子,村裡的大小事情沒有搞不定的,這當村長的日子自然比普通百姓要安逸好多。
張村長這裡正信步閒田,猛聽得平空“嗷”地一聲巨吼,一只斑斓猛虎從路邊的水壕裡一躍而起,帶起的腥風刮得地上的枯枝敗葉刷刷直響。遠處的村民看到張村長作勢欲跑,可老虎的兩只前爪已搭在張村長的肩膀上,張開血噴大口向臉上咬了下去。張村長的腦袋登時沒了蹤影。
村民大駭,紛紛叫嚷:
“不好了,張村長被老虎吃了!”
“大家快跑,老虎往村子裡來了!”
“大家快上堡牆,不要躲在家裡!”
……
整個村子都亂作了一團。
這時只見老虎慢慢悠悠進了堡門,順著街巷溜達了一番,進了一戶人家的磨坊,再也不肯出來。眾村民在堡牆上看得是心驚肉跳。這時村中有人騎快馬往陽高縣衙送信,請縣府派人驅趕捉拿老虎。
一直到天色將暗,才見衙門漢騎著快馬、背著火槍一溜煙從北邊奔來。走得近前,翻身下馬,村人有膽大的上前迎接。衙門漢持槍而立,卻也不敢貿然動手。村人具述大蟲為害的過程,並指示其藏身之處。衙門漢聚在一起叽叽咕咕半天,令村民找來兩只肥雞,並以繩索縛於槍口之上。然後其中二人從大蟲所藏磨坊的鄰院潛行到大蟲所處的磨坊屋頂,悄悄破開屋頂,發現老虎臥在磨盤旁,覺察頂上有人只是抬眼看了一下,又伏下不動了。衙門漢甚覺驚異,只覺大蟲見人毫不驚懼,似乎已知宿命。衙門漢於是又將洞口擴大,然後把縛有肥雞的火槍伸入洞中,老虎見是肥雞,縱身往上一撲咬住槍口,衙門漢旋即開槍,子彈從口中射入,老虎萎頓於地,立時殒命。
村民紛紛從堡牆下來,近前觀看,老虎已死得停當了。後虎皮剝下獻於陽高陽今,以謝殺虎濟眾之恩。
張村長在大旱之年因一已之私念,不體恤村民多日不食的苦楚,反以花言巧語令村民冒死背糧,以致多人於路中喪命,余下老弱怨氣凝結,咒其死於虎口,後果應驗。村長一職雖非要職,但關系一村人之福祉,張氏只是一時不察,犯下大錯,終應誓而亡。可見凡居於上位者,起心動念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因一已之私欲而造下萬劫不復之惡業,致於生時不見容於大眾,死時不見容於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