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居士在寺院應注意事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禮儀,是一種規范,同時也承載著一種文化。中國佛教的禮儀不僅包含佛教的行為規范,而在這種行為中更蘊藏著中華文化。禮儀在某種角度來講也可視為,維護人們日常生活當中行為的潛規則,因為它畢竟不像法律那樣具有強制性遵守、認識與運用禮儀規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自在與超凡。

禮儀有很多種,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關於居士進入寺院的一些禮儀常識。

一、著裝 

寺院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地方,一進去就可以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自然我們的服裝也會對這種環境起著一種襯托作用。

去寺院參訪與禮佛時,我們最好穿著樸素大方,應避免穿顏色鮮艷及過於另類的服裝。尤其女士進入寺院盡量不要穿得過於暴露與鮮艷。因為不同場合有著不同的穿著要求。

無論男女入寺參訪應著寬松之衣,以便於禮拜,否則衣褲過緊,禮佛跪拜會很不方便。

服裝的搭配通用原則是,莫過於得體大方,這樣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會適用的。 


二、見僧人禮儀

    在寺院當中,必然會遇到出家師父。出家人捨棄世間的五欲六塵,每日在那種清淨的院落裡修行梵行,他們代佛說法,開導群生,無論是他們的德行還是行持,都是值得我們去禮敬的。

通常來講,在寺中行走時遇見出家人應恭敬合掌,同時口中可以說:「阿彌陀佛」「師父您好」,以示恭敬。

在這裡需要注意幾點:

1、在廁所中不得禮拜問訊;

2、手中捧經典佛像時不得禮拜問訊;

3、手捧其它雜物時不得問訊。

其總的原則無非就是處處體現著恭敬即可。

至於如何稱呼,我們可稱僧人為法師或師父,若知道師父的法號則可以加上師父的法號稱某某法師或某某師父。

三、進入殿堂 

一個大的寺院會有很多的殿,例如: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那麼我們進入殿堂需要注意些甚麼呢?在進門的時候,要靠門的一側進入,在哪一側進入則先邁哪只腳,例如:在右側進入,那麼我們則先讓右腳進去,反之亦然。不得從中間進入,因為那樣會長養我慢心及不恭敬。

有些殿堂會有供果,常見有的居士會隨意拿取,這都是不如法的,因為佛前的供品都是十方三寶物,我們若隨意拿取,罪過是非常嚴重的,還有的殿中會有法器我們不可以隨意擊打,因為有的法器是召集僧眾用的,若任意擊打會影響大眾的修學,罪過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殿當中我們可以繞佛,據經典記載是有很多功德的,但我們要注意旋轉的方向,應該是右繞佛,即順時針,不得逆旋,因正旋表示恭敬之意,這也是源於印度人的禮儀與習慣。

在殿堂中不得大聲嘻笑及大聲說話,不要亂扔雜物及吐痰,這些都是沒有素養的表現,況且佛殿是供養佛菩薩的莊嚴聖地,我們一定要十分注意。

印光大師說,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所以我們處處要體現著恭敬之心,自然在心中就會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同時也可以收攝我們身心。

四、參加法會 

在家學佛居士與寺院及出家僧眾的學修之一,便是參加寺院興辦的各種大大小小法會。

通常會每逢佛菩薩聖誕日舉辦法會,內容多為集眾誦經、禮忏、念佛、聽開示等。參加法會期間一些大的寺院會人數眾多,那麼自然需要一種良好的秩序,所以一定要服從寺院常住的安排,主要包括上殿和過堂的時間、課誦內容等。

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關於參加法會時上殿誦經的注意事項:

上殿應著海青及居士服。海青是具有漢傳佛教特色及中國古殿服裝風格的服飾,為漢代人所穿著的服裝,一直延用至今。出家眾多著黃顏色及黑色海青,在家居士不可著黃色的海青,而一般穿著黑色及咖啡色海青。穿著海青時最好搭配布鞋、長褲,若穿皮鞋及短褲會顯得不倫不類,有失莊嚴,另外海青的袖子很大,裡面不宜放置雜物和經書等,這樣走起路來會顯得很不雅觀。

在大眾集體誦經的時候,個人的聲音不宜過大,以自己能聽清為宜,因為梵呗念誦以清淨莊嚴韻律和諧為主。在於攝心以至安靜調服諸根。還有就是,人多的時候因為地方的差異所致,可能會存在不同方言及唱誦旋律的不同,如果一味大聲唱誦,必然會聽起來非常凌亂。

在大殿排班的次序依次是,出家男眾、出家女眾、在家男眾、在家女眾,所以在家居士都是站在後面的,而且是穿著海青的站在在家眾的前面,未穿著的站在最後面。 

五、住宿 

上面談到入寺及參加法會,那麼有可能我們是在異地參加法會,這就需要在寺院借宿。一般來說若想在寺中住宿,首先應該到客堂,要說明來意,並出示相關證件,待知客師父及相關負責人允許方可入住。要知道寺院的一切皆是十方常住物,在使用上一定要倍加節儉,珍惜自己的福報。若不小心損壞常住物要按原價賠償,更不得偷盜寺院的東西。

寺院生活一般很有規律性,例如作息時間、過齋(吃飯)時間及以上殿時間等,這樣一來就需要我們的配合及自覺遵守寺院的安排,以免影響他人的學修生活,否則便失去了參訪的意義了。


六、其它 

   寺院會不定期的舉行講經開示,這也是在家居士親近三寶的最好方式,經雲:「諸供養中,法供養最」。這也是我們出入寺院及親近僧寶的最終目標和意義。

   參加開示要以恭敬心聽法師講法,聽的過程中不要打斷法師說法,不要交頭接耳、相互攀談及喧嘩。佛法應在恭敬中求,法師為代佛說法,教化眾生,人天所應恭敬,這就要求我們生起恭敬謙卑之心。  

   此外有很多寺院規模很大,會有很多部門和弘法工作要做,我們也可以憑著自己的一技之能參與到寺院的工作當中,作義工,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佛法的弘揚與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以報三寶之洪恩。 

居士上香的正確方法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歷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上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上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諸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上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三、上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范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捨財種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捨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裡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上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八、寺院裡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上一篇:海濤法師說故事5:神奇的旃檀樹
下一篇:無牽無掛的快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