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漫談之佛珠數目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義,茲列表如下: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數目在經典中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捨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別知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按天台宗理論,十界無不性具善惡,故一千零八十數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即: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護法心,7、迴向心,8、戒心,9、捨心,10、願心。
十住:
1、初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2、饒益行,3、無瞋恨行,4、無盡行,5、離癡亂行,6、善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
十迴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2、不壞迴向,3、等一切佛迴向,4、至一切處迴向,5、無盡功德藏迴向,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8、如相迴向,9、無縛無著解脫迴向,10、法界無量迴向。
十地:
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觀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鸠摩羅什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係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身證,6、家家,7、一間(一種),8、預流向,9、預流果,10、一來向,11、一來果,12、不還向,13、不還果,14、中般涅槃,15、生般涅槃,16、有行般涅槃,17、無行般涅槃,18、上流色究竟。
九無學: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進相,6、不壞相,7、不退相,8、慧解脫相,9、俱解脫相。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十地”見“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弟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1、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
六識: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九)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
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
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眾生入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
5、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
8、使眾生行於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闇;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恆河沙數無異。
佛珠漫談之佛珠質料
用來制造佛珠的質料,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礦物還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當中有記載、可用來制造佛珠的質料,卻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過十余種,實在無法與現今眾多繁雜的品類相比了。下面將佛經中所舉的佛珠質料加以列表說明。
在佛教中,以“七寶”所制成的佛珠最為殊勝尊貴。七寶的名目,諸經中說法各有不同,《般若經》說有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琥珀、珊瑚七種。佛珠的質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寶”以外,可用五大類別加以劃分:
(一)菩提類
菩提子,恐怕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類佛珠了。其實,菩提子並非菩提樹所結的果實,而是指一種產於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體相狀是:
春天長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色花,呈穗狀,夏秋之際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因多用念佛之數珠,故又稱菩提子。木本者為其別種,我國唯天台山有之,稱為天台菩提。
而現今,“菩提”早已是一個通稱了,代表著“覺悟”的含義。《大唐西域記》雲:
菩提樹者,即畢缽羅之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尤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
而以菩提來命名的佛珠質料,總計有三十多個品種。這其中有依產地來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紋理來命名的,如星月菩提、鳳眼菩提等。攜帶一串菩提佛珠,是會給人增福無量的。《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說:
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
正因為菩提子有如此深遠的含義,因此通常將許多的佛珠皆命名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二)寶玉石類
寶石,因其顏色鮮艷、質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較為貴重。一般來講,比較常見的寶石種類有:水晶、橄榄石、木變石、綠松石、孔雀石、芙蓉石、東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諸多品類。但這些只能算是次等寶石,遠遠比不上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這四大名貴寶石,因這些寶石異常珍貴,故用這些寶石來制造佛珠,多為皇室或富紳所持用,一般人是無法得到的。如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一書中,便有關於虛雲老和尚委托寬航法師將某親王所贈的“七色九寶羅漢珠”一串,帶到香港交給岑學呂居士留念的記載。
玉石,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包括許多種用於工藝美術雕琢的礦物和巖石。諸如大理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硯石等均屬此范疇。而狹義上講,玉石僅指硬玉(以緬甸優質翡翠為代表)和軟玉(以優質和田玉為代表)二種。由於千百年來,玉石象征吉祥,傳說可以避邪、禳災和帶來幸運,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禮、忠、信之道”的影響,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發受到人們的喜愛了。
(三)果實(核)類
果實(核)類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人們隨便就可以列舉出不少種類,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剛子、太陽子、天薏子、蓮子、椰蒂、五眼六通等,簡直不勝枚舉。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為果核類的代表,以木槵子、椰殼(蒂)為果實類的代表。
桃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們廣泛種植。據傳桃木可以驅鬼,桃梗可能禳惡,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堅硬,可以用來雕刻成具有深刻含義的各類佛珠。
橄榄是一種常綠喬木,果實長圓而兩頭尖,因其味苦澀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稱。橄榄核堅硬如石,是制造佛珠的極佳材料。
木槵子,亦稱作無患子,是一種生長在高山上的喬木,枝葉如椿樹,其葉對生,初夏之季開黃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為三。結實大如彈丸,堅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經》中佛陀曾教導波流離王貫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後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來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誨,無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常綠喬木。果實叫椰子,可用來制造佛珠。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說:“近來習尚,丈夫多臂纏金镯,手弄椰珠……。”趙棻在《濾月軒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記載:“乾隆年間,戶部侍郎趙秉沖,精選一串椰子數珠,珍比千狐之腋。”由此可知用椰殼(蒂)來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四)竹木類
竹和木都可以用來制造佛珠。竹是一種多年生長的禾本木質常綠植物,柔體而虛中,不易被風雨所摧折,經歷寒暑,枝葉蒼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臨大節而不可奪”之君子。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類。篁竹,質堅皮白;邛竹,高節實中;箭竹,堅勁中矢,這些都是用來制造佛珠的好材料。
至於木的種類,可以說是不可勝數。用來制造佛珠的一般材質,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因為松柏後凋,比喻堅貞、壽考;桂椒馥郁,表示拔萃通神;桐為嘉木,鳳凰可棲;梓是良材,用制琴瑟,大都具有一定的含義。但是,比較名貴的木制佛珠,則多選用檀香、沉香、伽南、烏木等珍貴質料。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燒,亦可入藥。如《一切經音義》中注釋說:旃檀,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安身之藥,故名與樂。[23]
時至今日,用來制造佛珠的檀木,以黃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其木材堅實,紋理細密,色澤紫紅,加之有馥郁的香氣,被列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羅香、天木香)之一,更為人們所鐘愛。
(五)其它種類
這一項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可以說,除了上述的珍寶類、菩提類、寶玉石類、果實(核)類、竹木類之外,皆應屬於此項。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於律制所限,一向被漢傳佛教所排斥,卻深受藏傳佛教的喜愛,藏傳佛教甚至還有用人頭骨來制造佛珠的,佩帶或持用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來。同時,還會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氣氛。
除此之外,還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質料做成的佛珠,這些形態各異的佛珠,也同樣會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