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生命健康發展的交通規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邁向解脫,必須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和解脫相應的生活方式。我們沒有學佛受戒之前,所有行為都是貪嗔癡不良串習的延續。而這種串習是和煩惱相應的,是和輪回相應的。如果不依戒律徹底扭轉的話,我們就會在串習形成的洪流中繼續沉淪。

  為什麼說戒律能幫助我們建立一種解脫的生活?戒,為防非止惡之義,以此幫助我們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續。需要注意的是,戒律不只是一種行為約束,因為心才是一切行為的源頭。所有習慣,都是心理活動的延續。我們止息不良行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續,這才是持戒的關鍵所在。

  我們希望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就要立即停止心行的不良發展。所以,我對戒律的定義是——生命健康發展的交通規則。生命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正是取決於我們的心行。心念會成為心態,心態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為性格,性格會成為人格,人格會成為生命品質,決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也是生命發展的因果。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人?根源就在於每天的起心動念。生命是無盡的積累,是我們所有想法和行為的積累。我們想過、做過的一切,在客觀上會消失,但內心卻會忠實記錄每個行為產生的痕跡,並逐步積累力量,最終造就我們的人格和生命品質。

  在佛教中,將生命形態歸納為十法界,即六凡四聖。六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六道,分別為天、人、阿修羅三善道和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四聖,則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陀。這些生命形態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各自的所作所為決定,由各自的不同選擇決定。

  對一般人來說,面對選擇往往是盲目的,身不由己的。但對學佛者來說,應該看清生命發展的軌道,從而主動選擇,把握未來。所以,我們必須時時進行檢查,對照當下的行為是否和戒律相應,是否和佛菩薩的行為相應。一旦發現這些心行將帶來不良生命結果,應立即停止其相續。否則的話,最後必然走向惡道。所以,戒律也是幫助我們選擇善惡之道的交通規則。

  如果我們認識到戒律的作用和意義,就不再會覺得戒律是一種外在約束。沒有誰不願意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沒有誰不願意自己有一個良好的未來。基於對生命的負責,我們一定會自覺約束自己,自覺以戒為師,因為這是抵達解脫的基礎。
 
 

    我們止息不良行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續,這才是持戒的關鍵所在。”,與同修共勉!是一切行為的源頭,遵守外在的約束,是對生命的負責。止息不良心理相續、檢查對照當下行為,對生命負責、自覺約束、以戒為師,常行忏悔。斷諸惡道,開眾善門,戒為至要之關津。源心說戒,稱性極談,當今之世,是篇為上以戒律規范自己的行為是為了不造新業戒,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續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淨化心靈的甘露
下一篇:文荼王的喪妻之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