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居士心得:觀過之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過之苦

  賢啟法師有法寶“三劍客”,雖然我們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但法師以此三招總能解決我們的一切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觀功念恩。常在法師身邊的同學,有時也會覺得:怎麼老念叨呢?

  不過,佛法即是這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強調“觀功念恩”,說明我們“觀過”比較嚴重。問題在於為何不能觀過?明明是你錯了,為啥我不能觀你錯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觀過很苦。

  當觀某人過的當下,內心緊縮、僵硬,失去觀照的智慧,被境界糾纏,進一步情緒泛起,開始諸多的非理作意。有的人形容:這就像是一架失控了的車,眼看著踩剎車,但還是要沖過去。此時不僅感受是苦,這種內心不能做主的狀態,更是苦。

  而此時,由於內心觀過,自然散發的業力就不是良善的了,對方也感受的到。本著觀過的心,不論我們說再多的愛語,做任何行為,都是無用的,因為那些都是表面文章。所以,自己的言行自然會遭到別人的反駁和抵觸,會遇到不順利的境界,這就會引發苦受。我們還會埋怨說:“我付出了,為何沒有回報?”

  更進一步,若自己還不及時調整,觀過次數多了,無形中就與對方結下違緣,彼此互為障礙。若此人偶爾出現,倒也罷了。偏偏是日日常伴的人,卻如同雞蛋裡夾石頭一樣,豈不難受?

  若問題擴大化,我們因為這個人,而對師長三寶失去信心,離團體同行越來越遠,虧的就更大了。這觀過不僅影響現在,也讓我們的生命在未來失去改善和解脫的希望。我們常常會說:“你都學佛了,你都常住了,他都出家了,還……”“佛法裡講的那麼好,你怎麼就是這個樣子?”

  其意思暗含的就是:某人一學佛,就應該立刻變成佛菩薩。否則,那就是沒學好。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個人還未證得菩提之前,都是學人,都是在不斷地向著真理和美好接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苦有樂,有起有落,自然有不足的地方。更何況,一個人不能代表團體,更不能代表三寶。若僅因為與一個人過不去,就情緒化地捨棄師長三寶,這定不是明智的選擇。在生命裡,失去師友團體,就只有不斷的輪回受苦。

  一旦養成了觀過習慣,我們千辛萬苦累積的資糧,很容易就消耗了。《廣論》裡講:“又於惡行,若煩惱心,猛利恆長,其力則大,其中復以嗔力為大。”《入行論》雲:“千劫所集施,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說的就是,在惡心中,嗔恚的力量最大,所謂火燒功德林就是此意。

  大火一下子可以把多劫的功德燒毀,而小火也會悄悄腐蝕我們的善業。“腹誹”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雖然表面在做著善事,但心裡一直嘀咕,一直懷疑,一直觀過,還指望這點善業能夠改變什麼,豈不是癡人說夢?所做一切都白做了,還不苦嗎?

  而在嗔心裡面,對於同行,對於發菩提心的菩薩,一念的嗔心,惡報尤其嚴重。《廣論》裡引《入行論》的話:“如此勝子施主所,設若有發暴惡心,能仁說如惡心數,當處地獄經而劫。”我們為何無法親近善知識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觀過心太重。美好產生於距離,若沒有了距離,我們那猛利的觀過習氣是不分對象的。但因觀過,我們無法親近善知識,這豈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生命裡,缺少貴人的指點,自己摸爬滾打,跌跌撞撞,不斷走彎路的苦,又是何其深切和無奈?!

  有的情況,自己是羨慕嫉妒,但是做不到別人那麼好,於是觀過。比如我們觀某個人太散亂,話多,恰恰他對團體的熱情、慈悲是自己很難突破的;比如觀某人奉迎上位,恰恰此人有比較好的依師等流,能夠善巧請示,揣摩師意;比如觀某人沒有人情味,不關懷人,但他的冷靜和智慧是自己缺乏的;比如觀某人很圓滑,但他的靈活是自己不具備的。所以,雖然呈現的表相是觀過,但實際上是嫉妒。這也很苦。還不如坦白地說自己這方面不足,好好跟人搞好關系,向別人學習。越是觀過,越學不到人家的好東西。

  對別人觀過,還來自一種幻想的期待:希望別人要如何對待自己,但別人沒有。這完全是出於自己情緒上的一廂情願,沒有用智慧去觀照現實緣起。比如某人提前離開,我們執著說他應該跟自己說一聲,但他就是沒有說。此時我們就開始觀過,由此無中生出很多事端。

  觀過更虧本的是,觀別人的過失之後,你會在偶爾一個不經意的因緣下,發現自己也會這樣去做。熏習就是一種力量。正如《廣論》裡講:“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別人的好處都看不到,總是執取不足,自己拿來串習。我們的心慢慢地揀垃圾,數垃圾,然後把自己變成垃圾場。

  觀過是一切時處的,別人狀態好了,自己會觀過。他為什麼狀態這麼好,我不好?別人狀態不好,自己也會觀過,他狀態不好,影響到我了。這就是凡夫的用心。

  其實只要有觀過心,一切境界都會觀過。不僅是對他人,對自己也會。我們總是執取自己不足的部分,錯誤的部分,這樣越想自己就越差。對過去的自己觀過,當時為何沒有做的更好一點?過去的自己就與現在的自己對立。對當下的自己觀過,覺得自己哪裡哪裡都不對,就是自己跟自己對立。抓著自己的過失不放,也是強烈的我執和我愛。

  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會觀過。無論做什麼,都會看到這件事的不利方面,認為沒有意義,不能安住,缺乏信心。本來做這件事情很有功德的,但因為觀過心重,總是執取其不利方面,由此也失去了做事的歡喜心,缺乏昂揚的志氣和長久的願力。做的當下不快樂,事情難見成效,累積資糧也很慢。

  對於團體的觀過更是五花八門了。比如組織一次活動,從發送通知到最後成行,都有很多的變化,不同參與者對此的認識就不同。有的人覺得,每一次變化的安排都越來越好,寺裡對我們真是很關心照顧!心中升起歡喜親近之心。有的人覺得,一次次的變化,正好訓練團隊的應變能力,所以積極配合上位,應對變化。自身與團體的共業恰好由此因緣,更加緊密。

  而有的人覺得,這樣變來變去,怎麼這麼沒有信譽?做事沒有章法。內心對團體就會產生疏離和不信任。有人覺得,這樣不斷地通知,太麻煩了,我才不想做這麼瑣碎的事情,自然就失去了承擔的因緣。

  所以,念念間,都是種因。

  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蒙上眼睛,不敢去明了正誤,那是愚癡。人、事、物是否有這個過失是一回事,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自己的心,安住與功德的方面?還是過失的方面?有過失,而不執取,是第一步。更進一步,若能夠借此境界,善巧用心,過失也會轉為我們的功德資糧。

  這一切都要靠心的力量。觀過的苦,在於把自己的苦樂交給了外境,自己無法做主,而白白受苦。所以,了知觀過對現在和未來的苦,唯一要做的,就是提起內心的力量,通過刻意執取功德的練習,善巧用心的學習,慢慢地由苦轉樂,讓自己的當下和未來遠離觀過之苦。

 

上一篇:達真堪布:怎樣從種種惡緣中解脫
下一篇:道證法師:癌細胞可以變成快樂的佛細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