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佛聖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佛聖誕

 【定光佛聖誕】定光佛聖誕在農歷正月初六。

  定光,梵名Dipam!kara ,巴利名同。音譯提和竭羅、提洹竭。出現於過去世,曾為釋尊授記之佛。又作錠光如來、然燈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

  關於其本緣,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三所載,過去久遠劫有王名為地主,將統領之閻浮裡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統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際,閻浮裡內金光晃然,該子顏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為燈光。年二十九,出家學道,即夜成佛。善明王與四十億眾詣燈光如來,聽其說法,如來又至地主王處,為其說法。此處,地主王乃釋尊自身,燈光如來即善明之王子,出現於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養。

   四分律卷三十一,則以定光如來為勝怨王大臣提閻浮婆提之子,受勝怨王之供養,其時,有比丘名為彌卻,以花散如來之上,脫鹿皮衣掩泥濘路,讓如來踏過,如來因此為彌卻記別,此處即以彌卻為釋尊之前身。又關於定光如來出現之時劫,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佛本行集經卷三等,謂過去久遠劫;修行本起經卷上、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則謂過去九十一劫。

  定光如來乃過去佛中最有名者,故諸經論多以定光為中心,而說其前後諸佛之出現,如大阿彌陀經卷上載,定光之後有三十三佛,平等覺經卷一載,有三十八佛。於今印度山崎(梵Sanchi )塔門浮雕中,有定光如來化作大城之圖像,此與四分律卷三十一所載相合。[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卷四十、道行般若經卷六、放光般若經卷六、中本起經卷上轉法輪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    

    定光如來

    (定光,梵名Dipam!kara ,巴利名同。音譯提和竭羅、提洹竭。)

    名稱由來

    定光佛的名稱由來已久。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定光”條曰:「(佛名)梵名提洹羯佛,Dipamkara,譯言錠光佛或然燈佛。有足曰錠,無足曰燈,作定非。釋迦佛嘗稱為儒童。此佛出世之時,買五莖之蓮奉佛,因而得未來成佛之別記。」

    《大智度論》曰:「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

    《瑞應經》卷上載:「錠光佛時,釋迦菩薩名儒童,見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表蓮燈,以五百金錢買五莖蓮奉佛。又見地泥濘,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發布地,使佛蹈之而過。佛因授記曰:‘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

    從上述記載可知,定光佛即然(燃)燈佛,因其點化釋迦菩薩而成佛果,當九十一劫時,將轉世普渡眾生。

    本緣

    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三所載,過去久遠劫有王名為地主,將統領之閻浮裡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統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際,閻浮裡內金光晃然,該子顏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為燈光。年二十九,出家學道,即夜成佛。善明王與四十億眾詣燈光如來,聽其說法,如來又至地主王處,為其說法。此處,地主王乃釋尊自身,燈光如來即善明之王子,出現於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養。

    《四分律》卷三十一,則以定光如來為勝怨王大臣提閻浮婆提之子,受勝怨王之供養,其時,有比丘名為彌卻,以花散如來之上,脫鹿皮衣掩泥濘路,讓如來踏過,如來因此為彌卻記別,此處即以彌卻為釋尊之前身。

    又關於定光如來出現之時劫,《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佛本行集經》卷三等,謂過去久遠劫;《修行本起經》卷上、《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則謂過去九十一劫。

    諸經授記

    定光如來乃過去佛中最有名者,故諸經論多以定光為中心,而說其前後諸佛之出現。如:

    《無量壽經》謂--過去久遠劫,錠光如來出世,教化眾生,其後歷經十劫,依次出現五十三佛。最後之世自在如來時,有法藏比丘修因行而成道者即為阿彌陀如來(阿彌陀佛)。

    《大悲經》卷三〈殖善根品〉謂此如來以後,有蓮華上佛乃至過去七佛等,總有十四佛出世。

    《大阿彌陀經》卷上載,定光之後有三十三佛。

    《平等覺經》卷一載,有三十八佛。

    歷史記載

    依《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述,北印度那揭羅曷國有釋尊供養燃燈佛而受記之遺跡。今印度山崎(Sanchi)塔門之刻畫中,有定光如來化作大城之圖像,此與《四分律》所述相合

浙江衢州天寧寺為定光古佛道場。

 

上一篇:愛情是綁匪使用的迷幻藥
下一篇:祈竹仁波切:心經的除障修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