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剛進寺院成為一個小沙彌時,我的師父教我如何做管理工作的。從中可以看出寺廟教育的特色,以及寺廟是如何鍛煉人的思維的。
徒:師父,我以後還用得著管廟嗎?
師:怎麼就不用管廟呢?”
徒:我還是讀書吧!
師: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做事,不能為讀書而讀書,只讀書不做事,那讀書有什麼用?
徒:很多事情,我不會做怎麼辦?
師:管理不是要什麼事都自己做,如果是那樣,就不叫管理了。
徒:不做事還叫管理?
師:管理就是自己想做更多的事,請別人來幫忙。
徒:別人願意嗎?他們憑什麼要幫我呢?
師:憑的是一致的信念。寺院裡的師父都在盡心盡力地發心做事;很少因為個人得失而鬧情緒。社會上的人工作,目的是要養家糊口。我們出家人不一樣,我們有信念,為了這個信念,我們可以拋開一切,即使是生命,也不會吝惜。而且,出家人做事,是為了更多的人。現在,社會發達進步,困惑也與日俱增。我們出家人能幫助他們解脫內心的困惑。
徒:怎麼管呢?
師:最糟的是用條條框框來管理,高尚的管理是管人心,讓人自覺管理自己。
徒:人不自覺,怎麼辦?
師:要有完備的規約、制度做最基本的條件。要是連這個最基本的框架和共同遵守的規約都沒有,就根本不要談管理了。那些條條框框都是牆,總想出去的人,就總會碰上去;要是根本就沒想越軌的人,那些牆對他們來說,就一點兒都不礙事,反倒成了安全的保障。
管理最終要做的是關注人們的觀念,導向他們的觀念,改善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這就是管理人心。
徒:管理是叫別人來幫我們做事,您能說得通俗一點嗎?
師:《管子》的頭一篇是《牧民》,講的就是管理民眾的目的和方法。“倉廪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管理時要充分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以及他們在想什麼,之後再把給予當作獲取。這就是管理的根本核心。如果不了解這層含義,管理就復雜了,因為糾葛到了錯綜復雜的人情世故之中而不能自拔。
徒:如果管理是單純的技術,是不是就容易了呢?
師:相比較於復雜的關系、人情世故而言,已經簡單多了。
徒:技術怎麼管?
師:就拿西牆外李家的羊來說吧!你知道李家現在放了多少只羊嗎?
徒:才十幾只。
師:要是現在給你50只羊,你能放得過來嗎?
徒:能!
師:100只呢?
徒:也行!
師:再多一些呢?
徒:太多了就忙不過來了!
師:怎麼辦?”
徒:叫道海師跟我一起放,行嗎?
師:不行,他有別的事情要做。你想想看,還有別的辦法嗎?
徒:我可以帶後院的狗去嗎?”
師:行!但是,後院的狗會看羊嗎?要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狗,會不會把羊咬死呢?
徒:那怎麼辦?
師:你會教狗嗎?訓練它幫你照顧羊,不讓羊亂跑,又不會把羊咬死。你能行嗎?
徒:行!我會教它,讓它幫我趕羊,不讓羊亂跑。
師:過了兩年,羊下了很多小羊,有400只,或者500只羊。怎麼辦?
師:是不是要再蓋幾個羊圈?一只狗不夠了,要不要再養幾只狗?如果再多了呢?
徒:狗太多了,我也管不過來。可以叫道海來幫忙嗎?
師:行!道海來幫你做什麼?
徒:幫我一起養狗,照顧羊!
師:你知道道海該怎麼做嗎?狗該怎麼做嗎?還有,羊的任務是什麼嗎?
徒:我跟道海商量一下,定一個規矩。狗也要定規矩,還有羊。
師:一定記著原始目的,養羊的目的是要擠奶、剪羊毛。養狗的目的是幫你照顧羊。請道海來,是幫你一起養狗、看羊。
師:要是道海不盡責怎麼辦?狗貪玩不負責怎麼辦?羊受了委屈,來找你訴苦,怎麼辦?狗又來討好、告狀,怎麼辦?你可要好好想想。這就是管理。
徒:有本事的人可能不願意受人管!要是找不到人幫忙,怎麼辦?
師:問得有道理,但是,又多慮了。管理不會缺人的,缺的只是善待被管理的人。你回去好好讀讀《管子》吧!還是在《牧民篇》裡,管子說,‘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對於管理人員來說,不要擔心沒有人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也正在那裡等著呢!等著能用他們的人去找他,而後任用、善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