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作者:布萊恩.魏斯(Brian L.Weiss)
譯者:黃漢輝
第五章 治療內心的幼童
最近,大家一直很注重“治療內心的幼童”(healing the inner child)。布雷蕭(John Bradshaw)[編注:布雷蕭著有《家庭會傷人》(The Family - A Revoltionary Way of Discovery)一書。]和其他許多人,大力推廣這種治療技巧,讓患者在放松與輕微催眠狀態下回到過去,發現成長之後依然住在心中的那名受傷、迷惑的脆弱幼童。這個治療觀念是從心理分析蛻變出來的。傳統治療所運用的自由聯想可以宣洩幼童時期的心靈創傷,改善臨床症狀,心理分析稱此為發洩。
溝通分析(Tranaction Anslysis)則改良心理分析的觀念。心理分析的任務是要發現兒童時期所壓抑、遺忘的痛苦記憶。溝通分析的創始人柏尼(Erie Berne)說道:“每個人都曾比現在的自己年輕,每個人的內心都攜帶著早年凝固下來的殘跡,這些殘跡在某些狀況裡會再度活躍起來……說得淺顯些,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名小男孩兒或小女孩兒。”
如果童年的痛苦沒有解決,而且在長大成人後浮現,就會引起一大堆症狀,包括罪疚、羞愧、憂郁、自貶、自毀等等。當某個人顯現孩子氣的行為,諸如撅嘴、無理取鬧、過度專注,那麼,內心的幼童已經開始活動了。如果觸發內心幼童的作用沒有被帶到意識中察覺出來,患者兒童時期因為痛苦所造成的不良行為就會再度傷害自己,或是轉而傷害他人,而患者自己的孩子更可能受到傷害。例如,虐待孩子的父母親,他們小時候通常也被自己的父母虐待過。佛洛依德學派的治療師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強迫性重復”。而布雷蕭則稱之為“自發的年齡退休”(spontaneors age regression)。
根據溝通分析理論,人的心理結構包含三部分:兒童(內心中的孩童式)、成人(目前個人所具有的理性客觀部分)、父母(內化父親或母親的思想、感覺、行為)。在溝通分析的治療裡,兒童、成人、父母這三部分要有實際的對話或溝通,由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眾所周知的心理劇(Psycho drama)則有更多變化,在治療時,患者要扮演更多的角色,觸及兒童期存留的恐懼與傷害。例如,代我(alter ego,即觀察說話、行為、身份語言的人)可以闡述由別人所演出的兒童、成人、父母等等不同角色。多名參與者可以一起演出重大事件、並變換角色,當兒童的痛苦記憶能帶進意識並被覺察到,強烈的情緒就此宣洩。
布雷蕭把艾瑞克遜(Erik Erikson)的人格發展理論,結合在溝通分析的概念裡,借此精確針對問題,隨著特殊的兒童階段而調整治療。
上述這些技巧及其他要求和我們“內心幼童”對話的技巧,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要我們回想兒童期的痛苦記憶,並釋放情緒。這些技巧經常施用於曾在失和、虐待、酗酒、吸毒家庭成長的成人身上,很有效果,他們都能在放松狀態中,浮現幼時記憶。
譬如在放松狀態時,成人要回到童年找尋這些年來一直存在於自己心靈的“幼童”。透過回想,他看到幼時的房子、每個人的房間,還有整個家庭,然後看到那名孩子。成人帶著日益增長的眼界與成熟的理解力和孩子交談,和孩子一起推理,並擁抱孩子,答應保護這個孩子,並把孩子從創傷的環境帶出來,來到目前所處的時代。於是,孩子就被拯救了。
理論上,如果孩子對事情發生的觀點能拉得更寬廣,他對幼時的創傷反映也將隨之改變,也就是所謂的“改寫”。人生的劇本重新改寫,演出也會不一樣。治療師都希望,內心的幼童可以了解到,父母親的失和行為,不是他們的責任,而且也能原諒父母,或者至少可以理解父母所以有某些非理性行為的原因。這個成年人終可蛻變成愛護自己內心幼童的父母親。
當然,過去的事件不會因此改變,改變的只是成人內心對這些事件的看法。他們能夠放開痛苦,釋放受傷心情,並醫治孩童的創傷。這個技巧很有威力,可幫助受傷的幼童,直接步上痊愈的坦途。
不過有時候,這樣的情緒發洩仍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因為我們不只有一個童年期,或者痛苦的根源距今非常遙遠。
拯救斷頭台上的人
林達是個魅力十足的35歲女秘書,來自賓州中部的小城鎮。她離過婚,因為前夫在精神上虐待她。林達來看我時穿得很體面,一套海藍色洋裝,上披開領罩衫。她沒有穿戴任何首飾,不過卻戴著大鑽石戒指。她看起來很冷靜,她有自制力,似乎努力在營造成功女性專業人員的形象。
第一次門診時,我們先討論她的過去。她童年所受到的暴力傷害,以及她冷靜外表下的剛烈脾氣令我驚異。林達對8歲以前的事,絲毫記不起來。甚至想不起幼時父母親長什麼樣子。她只記得父親曾用皮帶、拳頭、大衣衣架、木條打過她,而且也經常扼住她的脖子大罵“妓女、賤貨、婊子”。林達的母親對她說,她在更小的時候就常挨打。有時林達的母親也會一起修理女兒,她會用手指甲抓人。而且林達不斷被叔叔性騷擾,知情的父母竟視若無睹。
了解這名小女生的受虐程度,我的心隱隱發痛,極不舒服。林達小時候就被要求,要負責照顧小弟妹,而她也盡量保護弟妹,以免受到相同的虐待。父母親的許多氣都出在她頭上,她被虐待得更嚴重。林達曾打電話向兒童福利機構求救過好多次,希望有轉機,保護幼小的弟妹,可惜無效。因為父母親否認林達的指控。調查的社會工作者離去後,林達的苦頭更多,她被父親打得幾乎昏死。
青少年時期,林達開始氣喘,同時也有強烈的慢性窒息恐懼症。脖子上穿戴任何東西都會難以忍受——不能帶珠寶首飾、不能披圍巾、甚至也不能穿高領毛衣。而衣服的領子也常被拉扯而松垂著,她所穿的罩衫,上面的第一粒鈕扣絕對不敢扣上。
林達也逃家多次,可是無處可去。最後她離家上大學,並和一名年輕男子結婚,從此不再回家。
第一次門診時,我企圖解開林達混亂的心結,可是她8歲之前的記憶一片空白。這點我並不覺得奇怪。這種回憶空白的現象反而是一種慈悲,特別是她小時候受過那麼多暴力與凌辱。林達一直不快樂、不安全,有許多症狀,如重復的噩夢、恐懼症、驚慌症、擔心窒息,及害怕任何人或任何東西碰到脖子。
我知道我一定要協助她深入地探索她的過去。
我給她一卷錄音帶回家。錄音帶A面是教人如何放松冥想,B面則是回溯練習,兩面都由我說話指引。我告訴林達,她可以自由選聽任一面,或兩面都聽。如果因此而引起焦慮或負面情緒,一定要打電話與我聯絡。
林達在家時,每天兩面都聽,她覺得獲得放松,實際上,每次她聽聽就睡著了。但目前的所有症狀和恐懼心情,一點都沒有改善。
林達依約再次來看診,同意試試催眠。她馬上就進入中度的催眠狀態。我引導她回到童年,然後她果然想起更多小時候的情景,例如上課的情形,那位和氣的導師。現在,林達終於能看到她8歲時父母親的臉型,她開始低聲啜泣,我也開始“治療內心的幼童”。我指引林達派出她的成人自我,去和內心那名受傷害的8歲兒童交談,擁抱她、安慰她,並解救她。她又是恐懼,又是安心,又是感激,然後好像舒服了些。她試圖了解父親,並原諒父親。
隨後我運用我多年前開發出來的技巧,幫助林達解除恐懼,讓她用成人的觀點看整個事件。接著我再用布雷蕭的方法,治療那名創傷受怕的孩子。我們和孩子談話,跟她一起推理、分析、反省,也一起感覺、哭泣,送給她光和愛,改寫人生劇本。經過90分鐘的治療,林達從催眠中醒來時,覺得好很多。
林達開始哼歌,她喜歡唱歌,曾參加教會唱詩班,可是童年的夢魇之後,心中早以沒有歌聲。她也回想出更多東西,焦慮減少了,心情也改善了。然而林達的生活仍充滿恐懼。她依然害怕窒息,忍受不了脖子上的任何東西,而且,氣喘還是會發作。
第三次門診時,我采用快速引導技巧,讓她進入更深沉的催眠狀態裡。林達一下子就傷心哭泣,脖子拱了起來。
“有人抓住我的頭發,把我的頭拉過去!”她失聲尖叫到,“他們要把我送上斷頭台斬首!”
林達馬上就進入死亡經驗裡,我斷定林達這一世是法國人,不過她卻糾正我說,她在英格蘭。(這一點我覺得疑惑,斷頭台應該只存在於法國。當晚我查了資料,果然發現英格蘭、蘇格蘭,還有一些歐洲國家都曾出現斷頭台,不過出現的時間很短暫。)
催眠狀態裡,林達目睹她的頭被斬落。她告訴我,這一世裡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也在群眾裡觀看行刑。斬首之後,林達的頭被裝進粗麻袋,丟進附近的河裡。我們重溫這個死亡景象好幾次,她的情緒愈來愈緩和,最後完全平靜,慢慢把一切告訴我。林達難過得肝腸寸斷,她實在捨不得離開稚女。
靜默了好一陣子。我看到她眼皮跳動,閉起來的眼珠子轉來轉去,好像努力要看清什麼。
“是他!他就是我父親!”我知道林達是在指她今生的父親,前世回溯之後她證實我的看法。“他是我丈夫,故意設計我上斷頭台,這樣就能和情婦遠走高飛。他陷害我!”
林達終於明白,她母親曾對她說,自林達出生之後,她似乎很痛恨父親。父親一抱她,她就大哭大鬧,放下之後才願停止啼哭。林達發現原來道理出在這兒。
在這次診療裡,林達另回想出兩個前世。好幾世紀前,她是名意大利女性,和今生的祖父結婚,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她鮮明地看到自己與丈夫坐在他們所擁有的小船上。她全身穿著白衣裳,黑色的長發隨著微風飄揚。在這一世裡,她是快樂的,生活充滿愛,平靜的日子一直到終老。在今生裡,林達和祖父的關系也是充滿溫馨和愛意。
林達回想出的第三世很簡短,她看到自己在一個大農場裡,戶外有許多草堆和風車。她是名老太太,生活在大家族裡。
我問林達,她需要在這些前世裡學習什麼。
“不要記恨,”她不假思索回答,這個答案似乎源自更高觀點的超意識心靈,“我必須學習原諒,不要記恨。”
她的記恨火氣,還有她父親的暴戾之氣,讓他們今生又再碰頭,引起不幸的劫難。不過她想起了這一切後,治療已開始生效。林達了解她為什麼排斥父親,而且也了解為什麼父親會惱羞成怒責罵她、虐待她。現在,她終於可以原諒這一切了。
整個回溯診療結束後,我請林達別忘了把罩衫上的第一粒扣子扣上。她立刻照辦,沒有猶豫,也絲毫看不出焦慮或恐懼的樣子。
她痊愈了。
診療三次她就痊愈了。她的所有症狀沒有再復發。連氣喘也幾乎完全消失。
我們在第二次就診時一起去解救林達內心的幼童,這是相當重要的,而且真的對她有幫助。不過,回溯上斷頭台的那一世,治療效果更明顯,因為那是更關鍵的因素。
從林達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拯救內心的幼童,宣洩情緒,是很有效的治療方式,如果再結合前世療法,效果更是非凡。今生兒童期的創傷經驗,有時候是從前世的創傷所演變出來的。換言之,兒童時期的痛苦,真正的根源有可能肇因於前世。所以,重新經歷問題的根源,才能醫治今生中那個內心的幼童。
性虐待的前世關系
羅娜是25歲的服飾店經理,她斷斷續續出現憂郁症,長期有飲食異常現象,因此她經常參加治療飲食失調的團體。羅娜最大的困擾在於她疑惑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遭到性虐待,羅娜記不得有沒有這種遭遇,可是她總覺得有被大人撫摸的印象。
初次探討,羅娜提到她和父母親的關系非常疏遠。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她不和父母親說話,後來她終於開口了,可是只要一講話,彼此就覺得尴尬、焦慮,也不舒服,她覺得有種要被“淹死”的感覺。我們一起找尋對過去比較有影響的往事,可是只要她企圖回想幼時情景,記憶卻一片茫然。羅娜根本沒有童年回憶。
我們決定開始找尋她的症狀根源。羅娜說她曾有前世回想經驗,大約9個多月前,羅娜曾參加由我主持的研習會,然後她決定接受個人門診,探索她的困擾。
在那一次的團體回溯裡,羅娜回想出自己曾是13歲的法國男孩,身上背著弓和箭,然後他被某人用箭射入胸部而亡。羅娜認出,那一世裡的祖母,就是今生的母親.在另一世裡,羅娜是倫敦街頭游民,也是扒手。在回想到的第三個前世裡,她是15歲的女孩,住在16世紀的西班牙。
在西班牙這一世裡,她看到自己被子綁在木樁上,即將被施以火刑,因為她醫治同村的一名男孩。羅娜認出,宣判她死刑的法官,就是今生的父親。這些回憶並沒有嚇到羅娜,因為羅娜想到她是永恆的,反而覺得自由與快樂。而且她認知到,她的困擾是有希望解決的,她的憂郁終將消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