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世間百態

 

10歲男孩跟奶奶廣場賣凳子撿飯店剩飯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奶奶,我去廣場上再轉一圈,看看還能撿些飲料瓶不。”
“奶奶,我去廣場上再轉一圈,看看還能撿些飲料瓶不。”

  賣小凳子、撿飲料瓶

  小吃店撿剩飯吃

  捧著孫子凍爛的臉蛋,奶奶喃喃低語

  說起上學,上過兩年學的孩子低頭流淚,許久沒說話

  最後一次考試,老師的話他至今不忘:爭取新學期考得更好

  故事開講

  一陣刺骨的寒風吹來,站在火車站廣場上的崔召均下意識地用雙手舉起小凳子,讓凳子上帶有布料的面朝裡,緊緊地貼在了耳朵上。

  “阿姨,車上人多,買個小凳子吧?”一聲稚嫩的童音從崔召均嘴裡傳出,一位拉著皮箱的女士停頓了一下,轉身看了看站在原地不住跺腳的崔召均,輕輕說了一句:“這麼小就開始賣東西了,給我一個吧,多少錢?”

  “都是賣10塊,你要買就給8塊錢吧。”看到女士低頭去摸錢包,崔召均有些興奮,趕緊將捂在頭上取暖的小凳子放下來,塞到顧客手上……

  晚報記者 常亮 文/圖

  有一種生活叫“相依為命”

  崔召均今年10歲,和66歲的奶奶劉姨新相依為命。

  2009年祖孫倆從老家蘭考來到鄭州,一直靠撿飲料瓶和賣小凳子為生。

  “奶奶在北出站口呢。”崔召均從兜裡掏出一小把零錢,一張張捋順後,整整齊齊地疊在一起,嘴裡不時會傳來數數的聲音:“5塊,15、16、17……”

  “今天賣了30多塊了,生意最好的一天了。”半分鐘後,他笑著將一疊零錢對折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放進了棉衣內兜裡。

  中午12點半,小召均手上最後一個凳子賣完了,他掏出一個黑色的卡通口罩戴在臉上,朝北出站口跑去。

  “奶奶,我賣完了,我賣完了,賣了快40塊呢。”剛見到奶奶,小召均跳著一陣歡呼,迫不及待地從兜裡再次掏出疊好的零錢,不住地在奶奶面前晃。

  “均均越來越中用了,比奶奶掙錢還多。”劉姨新輕輕愛撫了一下小召均的頭發,臉上立刻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奶奶,我去廣場上再轉一圈,看看還能撿些飲料瓶不。”小召均連蹦帶跳地朝廣場中間跑去。

  半個多小時後,小召均拿著一個飲料瓶,一臉苦惱地回到奶奶身邊:“天太冷了,都沒人喝飲料了,就在路邊撿到這一個。”說完話,小召均像個洩了氣的皮球,一屁股坐在奶奶正在休息的石台旁。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小召均被黑色口罩遮擋一大半面部,劉姨新什麼話都沒有說。

  幾秒鐘後,劉姨新伸手解開小召均臉上的口罩,輕輕地撫摸著他帶著幾處傷疤胖乎乎的臉蛋,喃喃地說了一句:“唉,跟著我,真吃了不少苦,看,臉都凍爛了……”

  有一種心酸叫“同甘共苦”

  下午2點多,劉姨新要帶著小召均去吃飯了,這也是他們一天中的第一頓飯。

  祖孫倆手拉著手,一路朝南走去,走到路口的時候,他們拐進了附近的服裝批發市場。

  服裝批發市場的二樓,是一個由多家小商戶組成的快餐廳。剛進門,劉姨新就找了一處空位置坐了下來。

  劉姨新先仔細看了看坐在附近吃飯的每一位顧客,在確定了周圍沒有關注目光的時候,她從桌面上匆匆拎起一個裝有剩飯的塑料袋,站起身來,朝小召均坐的方向走去。

  “來,快吃吧,拉面,還熱著呢,我再去其他桌子上瞅瞅。”把手上的飯放在小召均面前,劉姨新轉身離開,開始順著一張張餐桌旁的小道,仔細地搜尋起來。

  小召均吃飯的速度很快,不到5分鐘就把奶奶掂過來的飯吃得干干淨淨。剛吃完飯,他就站起身朝兩名年輕女孩吃飯的餐桌前走去。

  “阿姨,您喝完飲料後,瓶子留給我吧?”小召均微微彎腰,臉上帶著微笑。

  “嗯,好的,好的。”聽到爽快地回答,小召均稍稍退後了兩步,然後靠在牆邊,開始靜靜地等待。

  下午3點,在另外一張餐桌上吃完飯的劉姨新拎著兩個裝滿剩飯的塑料袋走了過來,這兩個袋子裡的剩飯,是她又在餐廳轉了好幾圈,才找到的。

  “晚上忙完回到馬寨,把飯熱熱,晚飯就有了。”提起和孫子居住的地方,劉姨新格外地高興,她把一個塑料袋交到小召均手上後,開始伸出手指,心裡默默計算起來。

  “到今天,我們在租的房子裡已經住了15天了。”彎腰看了看小召均的臉,劉姨新欣慰地笑了一下,“不管怎麼樣,也算有個家了,對吧,均均?”

  “嗯!”小召均很用力地點了一下頭。

  劉姨新說,過春節的時候,她看到小召均臉上凍爛了很多地方,就跑到馬寨找了間月租只有80元的小屋子。而之前的每天晚上,她都是一直帶著孫子住在廣場附近或街頭上。

  半個月來,每天忙到晚上9點多的祖孫倆,都是靠步行2個多小時走回家的。“遠是遠了點,不過也便宜。再說了,我們倆還可以邊走路邊撿些飲料瓶啊。”

  有一種夢想叫“我想上學”

  小召均的老家在開封蘭考的毛古村。跟奶奶來鄭州前,小召均一直在蘭考毛古村小學上學。

  “他爸爸患了精神上的病症,常年不進家,妻子也離婚走了。家裡條件一直都很艱難。”蘭考毛古村的曹支書對小召均的家庭條件比較了解,他曾多次勸說小召均家人到村裡申請低保。“但奶奶帶著孫子常年都在外面,很少回來。唉,他家還欠別人幾萬塊錢的賬呢。”

  “上到二年級,家裡實在沒錢了,就不上了。”想起以前上學的日子,小召均低下了頭流著淚,許久都沒再說話。

  “你喜歡上學嗎?”

  直到聽見這個問題,小召均才慢慢抬起頭,很堅決地說:“喜歡!”

  小召均說,離開學校前的一件事,他至今都清晰地記得:最後一次考試,小召均的語文考了80分,成績不算很好。分數出來那天,語文老師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鼓勵他加油努力,爭取新學期能考更高一點的分數……

 

上一篇:順境猶如彩虹
下一篇:情人節將至,石家莊網友高舉“反出軌義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