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修行人最缺的不是佛法,而是座上實修。
反躬自省我自己,通過多年的聽聞與思維,確實明白了很多佛法的道理,但是有些道理就是做不到;我也見過不少道友,道理都能振振有詞地說出一大堆,但就是很少能夠真實落實的(這種尋覓他人過失的心,真的不是很好!希望能夠盡快做到印光大師所說的“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有時候我在想,要是我們能夠將口中所說佛法的道理都徹底做到,那麼我們肯定是聖人了!
一個人明白道理,但實際又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座上實修!
什麼是座上實修呢?就是將聽聞到的道理,在座上反復思維,然後自己發願做到,觀想自己的心成為那個樣子,並持續保持在那種狀態不要動搖。
例如,很多人都聽說過“發火不好,不發火很好”的道理,但是實際生活當中一遇到不如意的對境還是會發火,事後想想就很後悔,不僅後悔而且懊惱——我以前明明知道“發火不好,不發火很好”的道理的,而且也下過決心遇事不發火的,怎麼遇到事情就忘了過去的誓言了呢?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自己過去確實下過決心不發火,但是由於缺乏“座上實修”的心理訓練,自己遇事發火的習氣並沒有得到有效對治,所以遇事依然會發火。世間的一切無不在落在因果之中,離開因果規律的事情一件也沒有,既然自心的發火習氣並沒有用一種方法去對治,憑什麼就遇事不發火了呢?打個比方來說,種在田裡的雜草種子,我們在道理上雖然知道這些雜草的種子不好,但是行動上卻沒有用除草劑去除,或者用一種方法將雜草的種子壞掉,然後就希望這些種子不發芽,這不是太愚蠢了嗎?我們必須有一種壞掉這些種子的措施,然後才可以希望這些雜草的種子不發芽。同樣的道理,自己心中的種種習氣的種子,通過過去的很多事情漸漸培養起來了,現在並沒有一種方法去對治它們,有時不但沒有對治,反而還給這些習氣的種子“添水加肥”,我們怎能希冀這些習氣就突然消失呢?
如同僅僅知道“雜草的種子是不好的、是無用的”道理並不能真正去除雜草的種子一樣,僅僅知道不發火的道理也不能真正去除發火的習氣。我們需要一種發火習氣的真實對治法——那就是座上實修。
如何座上實修呢?從形式上來說,座上實修分三個步驟:一是前行,二是正行,三是後行。
前行分兩個步驟:一、調整身口意;二、祈禱。
如何調整身口意呢?調身:於舒適坐墊之上身體端正而坐(或以毗盧七法而坐),既不懶散也不緊張,松緊適當;調氣:口中緩緩呼出濁氣三次,或通過“九節佛風”觀想呼出脈內濁氣;調意:通過口中念誦皈依詞觀想皈依境,以及念誦發菩提心文使內心生起慈悲和覺悟之心,而使心意調柔寧靜。
如何祈禱呢?需要明白祈禱的對境、內容與方式。
祈禱的對境:一、暫時的對境——在自己頭頂上方觀想自己最有信心的佛菩薩或者上師,觀想清晰之後,向其祈禱;二、究竟的對境——在無思無慮中所體會到的無言的空性,在不離這個空性的境界中祈禱。當然,能將頂上之佛菩薩或上師與究竟之無言空性無二雙融作為祈禱之對境為最佳。
祈禱的內容:這一座要修什麼就祈禱什麼。例如,要去除發火的毛病,就這樣祈禱:“祈請佛陀或上師加持我在這一座之上,斷除發火的毛病,迅速修成遇事柔和起念、柔和說話、柔和行動的習氣!”如果要修慈悲心,就這樣祈禱:“祈請佛陀或上師加持在這一座之上,迅速修成慈悲心!”
祈禱的方式:真誠、發自內心,並非僅僅口中不痛不癢地說說而已。祈禱完畢之後,觀想頂上佛菩薩或上師化光從梵頂穴融入心間,自己獲得了加持,從而具足了所祈禱的功德。然後內心寧靜地安住一會,再開始進入正行的觀察修與安住修。
正行有兩個要素:先思維修(或者說觀察修),然後安住修。例如,如果這一座是專門對治發火毛病的,就思維發火的壞處和不合理之處,思維安忍的功德;這樣思維之後,內心就會自然生起一種願望,從今以後不再發火,遇到任何事情都不發火。這樣發起願望之後,就想像自己遇到各種逆境,內心都能平和、言語也很柔和。這樣一邊想像自己安忍的樣子一邊發願成為那個樣子,這是思維修(或者說觀察修)。思維修之後,就可以安住修,想像自己的內心具備了安忍的素質,心在不動搖中安住。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如果起妄念了,就又開始新一輪的思維修與安住修。就這樣,不停地在一座之上發願與想像,並且保持正確的心念安住。到了預定的時間之後,就可以下座了。
結行:下座之前,需要發願下座之後自己遇事真實做到,並將這一座的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也具備這個美德,並願他們最終離苦得樂。
就這樣針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壞毛病一座一座地修。一座、二座、三座,直至上百座、上千座,直到自己座下能夠圓滿做到為止。
要想斷除自己的任何一個過失、培養任何一個美德,無論是慈悲還是空性,也無論是布施還是持戒等美德,在初步聽聞、思維之後,都需要用這種座上實修的方法一遍一遍地訓練自心。如果內心在座下還不圓滿具備這種美德,就說明座上的對治修還不足夠,還不能停止這種座上實修,就像病症沒有消失之前,不能停止服藥一樣。
上面所說的這種實修,或者說心理訓練,就是我們每個修行人真正最最缺少的!
如果我們花了很多精力,搜集了很多美味的食品放在桌子上,但自己沒有去吃,那麼身體的饑餓顯然是不能去除的。同樣的道理,雖然已經聽聞並明白了很多佛法的道理,但是還沒有趨入這裡所說的座上實修,內心仍然會煩惱重重。如果僅僅口中空談佛理而不實修的話,佛經裡面說:“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六祖大師也在《六祖壇經》說:“愚人口說,智者心行。”
願我與普天下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將聽聞的每一個大大小小地道理在座上如是實修,最終斷除內心的一切過失、圓滿具備一切美德!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