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習的秘訣是不斷的重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老法師:學習的秘訣是不斷的重復

學習的秘訣是不斷的重復(共一集)2002/08/10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華嚴經12-17-0813B集)檔名:29-166-0001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前面講的第八首偈。我們要怎樣落實在生活當中,向佛陀學習?佛所行的是什麼,佛所想的是什麼,我們不能不知道。總而言之,佛所想的是普度眾生。要怎樣度眾生?度眾生也是佛門的一個術語,要用現在話來說,度就是幫助;換句話說,佛之所思是如何幫助眾生。幫助眾生什麼?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就這麼一個念頭,所行的就這麼一樁事。所以佛法的宗旨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眾生有苦有難,苦難從哪裡來的?苦難是從迷來的。迷什麼?迷惑宇宙人生真相,他不了解,他不明白,因此他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錯了;想法看法錯了,當然他的作法、說法也就跟著錯了。這個錯誤不是沒事了,錯誤感得來的果報就是苦,特別是六道。

佛給我們講六道眾生他的受用,三類苦報:苦苦、壞苦、行苦,他的享受、感受總不出這三大類。要是在欲界裡面,這三大類的感受你統統都沒有辦法離開。如果你生到色界天,苦苦的感受淡薄了,甚至於你把它忘記掉了,但是壞苦、行苦那個感受是很明顯的。再提升到無色界,連這個身形都不要了,壞苦的感受也沒有了,行苦還在,還有明顯的行苦的感受。所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三界統苦」,這個苦就是有輕重的差別,你沒辦法離開苦。苦怎麼造成的?迷惑造成的。要想真正把這個苦斷掉,永遠斷掉,只有覺悟。由此可知,佛家的教學的內容,主旨是什麼?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佛能辦這個事情,菩薩也能辦這個事情,祖師大德們還是可以辦這個事情,我們為什麼辦不了?我們自己沒有覺悟。

自己沒有覺悟,如何能幫助別人覺悟?這個話大家聽了還是沒有辦法透徹的了解。我們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幫助別人放下?再說得淺白一點,我們自己沒有放下瞋恚,沒有放下憤怒,怎麼能幫助別人放下瞋恚、憤怒?為什麼佛菩薩能幫助人?佛菩薩的心沒有瞋恚、沒有憤怒,所以他能幫助別人。我們今天的心還有七情五欲,還有貪瞋癡慢,你就沒有辦法幫助眾生,你只能說說而已,你不能做出一個覺悟的樣子給人看。佛菩薩行,說到他做到,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們今天說到做不到,所以別人看到我們這個樣子,對我們的信心打折扣了。你叫我這樣做,你自己為什麼沒有做?不服你!他也知道你說的是好話,你自己都不會做,你來騙我,你叫我吃虧,你叫我上當。他把你講的想歪了、曲解了,是這個原因。所以凡夫度眾生,難!不是容易事情;佛菩薩、祖師大德容易。

晚近印光大師,一定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大家服了,真的我們講的是心服口服,沒有話說了。對老法師生起恭敬心、仰慕心,想學他還學不像,生慚愧心,這個教育才能成功。我們學佛,今天大家都很清楚,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它的性質,今天來講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佛一生從事於這個工作,真的是「敦倫盡分」!這句話給釋迦牟尼佛打分數,他老人家是滿分,真做到了。「閒邪存誠」,都是佛做的。我前面跟諸位說,我們的心決定不能夠容納一切眾生的不淨不善,我們不容納這些,這就是「閒邪」。閒是防止,防止邪思、惡見,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要防止,我們的心得清淨。心地純淨純善,我們的言行自自然然純淨純善。戒律、威儀不必一條一條去學習,這叫什麼?道共戒!道是心,心純淨純善,怎麼會做出壞事!當然你的行為也淨也善了,就這麼一樁事情。諸佛所行的,印光大師講得好。後面那個囑咐尤其重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其音普演皆令見』,這一句「其音」就是佛的音聲,就是教學。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薩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耳根利!我們不能不懂,不能不明了,不能不學習。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自己總要清楚,總要明了,要學得跟佛一樣的,把自己所修學統統做到,表演給社會大眾看。「其音普演」,普是普遍、是平等,演是做出來給一切眾生看,讓一切眾生看到之後,他能覺悟,這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眾生才真正能夠離苦得樂。眾生沒有破迷開悟,沒有離苦得樂,是我做得不夠好,我對不起眾生,我對不起佛菩薩。諸位如果常常有這個心,常常有這個念頭,你的道業自然天天在長進。你沒有這個念頭,那就難了,你怎麼能進步?再看底下第九首:

【其河所有漩流處,菩薩如雲常踴出,悉往廣大剎土中,乃至法界鹹充滿。】

這首偈我們學院學經教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要好好記住。佛菩薩沒有一定的住處,游化世間,游化在九法界,哪有什麼一定的住處?古大德常常講「鐵打的常住流水僧」,這首偈給我們寫出來了。

『其河所有漩流處』,什麼叫漩流處?一條大河漩流的地方真的是很多很多,漩流就是洄漩,我們懂得它的意思,就是今天講的重復、反覆。古大德教導我們長時薰修就是洄流,儒家講的溫故知新是洄流。這個河不是外面的河流,是心裡面的念頭在流。前念滅後念生,就像水流一樣的,前面的水流出去,後面的水接著又來了。古人所謂「長江後浪催前浪」,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這個念頭後念推前念,念念不住。但是河流遇到河底突然陷下去的時候會產生洄流,或者河底有大的石頭阻礙它往直流,它也會洄流造成漩渦,造成漩渦的原因。漩渦就代表重復。我們學東西不怕重復,不重復我們記不住,不重復印象不深,不重復不起作用,改不了我們的毛病習氣。漩流就是教給我們要不斷的去溫習,不斷的重復,就是這個意思,溫故知新!

『菩薩如雲常踴出』。菩薩是覺悟的人,覺悟的人是從這個地方踴出來的,這個意思好,這個意思深。我們想超凡入聖,我們是凡夫,如何從凡夫位轉變成菩薩?告訴你,不斷的重復。我早年學教,早年教學就提倡,我是以自己學習的經驗,經驗告訴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就得利益;決定不能同時學幾樣東西,你肯定得不到利益。但是有人問我,我們學院現在有很多部經在開,我樣樣都聽,可不可以?聽,行!不要在那上用功夫,用功夫用在我主修的這一部經上。別的經我去聽聽看,有的時候觸發自己靈感,對我自己主修的這個能夠深入的理解。所以可以聽,不能在這上用功學。學,還是自己這一部,聽聽大家,參考意見。這個學習方法是正確的。如果你每一樣都很認真的學,你就學得很雜、學得很亂,你就分心了。我多聽多看,我絕不分心,我的精神、我的時間都用在一門上。你要懂得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妙絕了。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師學經教的時候,李老師講經我從來一堂不缺,我聽;同學們講經我也不缺課,每一個同學講經我都聽。所以我聽了三十多部經。自己專學的,一部;一部學會了,再學第二部。這個「會」要透徹。李老師當年的標准並不高,你這一部經怎樣才叫學會,可以答應學第二部?你講十遍,這不高。你學了這部經之後,你能夠在指定的時間講十遍,這個大概就是一年的時間。你在一年當中,你能講十遍,你的印象才深刻。你講一遍、兩遍,三個月不講就忘掉了,六個月不講生疏了。老師鼓勵我們不斷的去講。

所以今天的學院,為什麼我急著要把教室蓋好?教室蓋好了,你們每一個學經教的同學,你有機會天天練習。你學了不上台,沒用處!當然初學有困難,天天講,你准備來不及。一個星期講一次,這是頭一遍;第二遍,一個星期講兩次;第三遍,一個星期講三次;第四遍,一個星期講四次。慢慢提升,提升到你天天都可以講。十遍之後,我一天可以講兩次,我上午講一次,下午講一次,精進!你才會有進步。全心全力都在經教上。所以事物,人跟事,腦子裡頭沒有了。腦子裡還加上人跟事在裡頭,就把你學習的專精破壞掉了,你到哪一年才能學成功?

所以,在這裡面護法的功德比什麼都大。你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感激韓館長?我在講台上能夠不間斷,確確實實有的時候我最高的紀錄是一天講九個小時,上午三個小時,下午三個小時,晚上三個小時,我這三個小時當中沒有休息。這個講經的機會是韓館長護持的。所以那個三十年當中,我頭腦裡只有經教,一切人事物我統統不管,她替我管事。我什麼都不操心,我什麼都隨緣,哪個地方講都行、都好,絕不講求要多少聽眾,道場怎麼莊嚴,我沒有那一套。隨緣而不攀緣,只要能給我上講台,聽眾三個、五個不少,三、五百不多,這樣才能夠鍛煉得出來。所以我們今天的學院十幾二十位護法,希望能成就兩、三個人。我們不能希望很多人成就,那個是太奢望,不可能!但是你們如果懂得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念念真誠心、恭敬心,你知道這個護法的恩德,你能成就。

你們現在這個心態,心理上沒有建設,不知道護法恩德之大,超過父母,超過老師。老師是給我們指路,那個功德無量無邊;護法是幫助我們走路,我們在走路時許許多多障礙,他替我們排除,讓我們在菩提道上暢通無阻,這個功德老師、父母都做不到。你心裡頭要沒有十二分的體會,首先心理上造成障礙,你怎麼會有成就?這是根本的障礙。心理障礙排除了,菩提道上障礙就大幅度的減輕,你就有能力通過。雖有些小障礙,不受影響,不能產生障礙作用。

所以一定要記住,不斷重復。古人教人讀書,「好書不厭千回讀」,反覆的去讀,不疲不厭,「細讀深思汝自知」,你就會覺悟了。你為什麼不開悟?你念的時間太短,遍數太少。這裡頭的道理,念的時間長,念的遍數多,心定了,定能開悟。所以我講過很多次,讀經,甚至於看古大德的注解,專心,不斷的重復,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我這一生用這個方法。所以年輕的時候讀書,晚上安靜,大家都休息了,晚上讀書讀到兩、三點鐘是很平常的事。因為我們講經多半都是在晚上,所以白天下午有充分的時間休息,晚上可以工作到兩、三點鐘。講完經之後,回去之後,再細讀深思。一天的光陰都不能空過,空過對不起自己。一生光陰非常有限,一百年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天,這個數字不多;就算你活一百歲,你的光陰只有三萬六千五百天。你要是浪費,你說多可惜!緊緊的抓住。

自己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的目標,絕對不受環境干擾;不受環境干擾,就是三昧,就是禅定。禅的意思,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內不動心,全心全力都在自己所學經教裡面,整個心情投入,你要入境界。學《華嚴》入《華嚴》境界,學《法華》入《法華》境界,學《無量壽經》入《無量壽經》境界,你就真正有受用。你不能契入,那怎麼行?你學講經,你有沒有入這個境界?講經是有一套講經的方法,李老師教給我了,我也傳授給大家了,就像師范學校教學法一樣,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契入境界的人,那就不重要了;沒有契入境界,那個東西很重要。

今天有沒有契入境界的人?我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個人學《華嚴》得華嚴三昧?學《般若》得般若三昧?沒有。得三昧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教下講的大開圓解,跟宗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沒有這種人。沒有這樣的人,那這個方法、技巧就要學,這個一般講是科班出身。你一上台,你的動作、你的言詞,我們一聽一看就曉得你有沒有學過,就是說你有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早年在台灣,台灣講經的法師,老法師很多。李老師跟我講真正受過科班訓練的只有一位,道源老和尚。道源老和尚雖然講經不能說在台灣是第一,但是你細聽,他沒有毛病;講得雖然不好,挑不出毛病,這就是好。他懂得規矩,他懂得方法。也有法師講得是很高明,確實比道源老和尚講得好,他沒有學過規矩,他不懂得這個方法。內行人去聽,聽一堂,至少還能挑出好多個毛病。這是什麼原因?沒開悟!如果像六祖惠能那樣的,他沒有學過方法,他不認識字,你看看他所講的,跟佛講的沒有兩樣,跟菩薩講的沒有兩樣;他悟入,人家入境界了。

法達禅師學《法華經》學了十年,我估計學十年,因為經上講他讀《法華》三千遍,能讀三千遍,大概是十年的時間。《法華經》一天念一遍,十年三千六百遍。沒開悟!但是他念了三千遍《法華經》,貢高我慢,覺得值得驕傲,別人比不上他。參訪六祖,頂禮的時候頭不著地。六祖看出來了,問他:你禮拜頭不著地,一定有值得驕傲之處。你什麼值得驕傲?他才說出念《法華》三千遍。不開悟,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我不認識字,我沒有念過《法華經》,我也沒有聽人念過《法華經》,你的《法華經》念得那麼熟,你念給我聽聽。他就背誦,念到「方便品」。《法華經》總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說:好了,不要再念了,這個經我完全明了了。給他一講,他就開悟了。那個行!可以不要學方法。沒有到那個境界,你不學方法不行。

所以在我們這邊學經教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學經教的一定要學《內典講座之研究》,要學《實用講演術》。我們現在這個班還是臨時的,沒上軌道,我們講堂課室沒有建好,一切都要等設備齊全。我們有了教室,這一門課我要找人來講;這門課大概一個月就完成,一天兩個小時,一個月就完成。我自己不想再教了,我找學生來教。凡是學習經教的,一定要很認真的來學習,從這個裡面出菩薩。

出什麼菩薩?觀行位的菩薩。它這個地方出菩薩是出分證位的菩薩,高!我們從方法裡頭出觀行位的菩薩,相似都不能說,為什麼?相似,他是已經斷煩惱了,阿羅漢以上才是相似。我們自己一定要承認、肯定我們是凡夫,我們見思煩惱沒斷,現在有一點小功夫把見思煩惱伏住。伏住是觀行位,這是伏住;伏斷是相似位,伏斷;把煩惱轉成智慧了,是分證位。像惠能大師是分證位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他能夠轉了,比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高明多了;他能轉,把煩惱轉變成智慧。所以我們要學,我們今天要學的標准是訂在觀行位,慢慢向上提升。

『悉往廣大剎土中』,這個他們行。我們今天要往哪裡游化?我們學成之後,我們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地球,所以我們要游化地球上各個國家地區。我們有使命,這個不能偷懶。這個地方好、舒服,我在這裡多住幾天。不可以!你就已經墮落了;念頭一起,已經墮落了。肯定沒有這個念頭,哪裡有緣哪裡去。為什麼?菩薩住世,自利利他。怎麼樣自利?利他就是自利。沒有緣分的時候,自利就是利他。緣一現前,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普賢菩薩不疲不厭,哪個地方有啟請,緣成熟了,哪有不答應的道理!除非那個道場是邪知邪見。真正有本事、有智慧、有定功,邪知邪見道場請我,也去!為什麼?把那個邪知見轉成正知見,你真的是幫助眾生,那些眾生真的是得度了。這個就是佛度眾生的三個標准:根性成熟的,幫助他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淨土,這是根熟的;根沒有熟的,加強他;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你去想想,哪裡不能去!哪個地方不應該去!

去,要記住「普演」!你要想到現在社會是哪些弊病,你到那裡去表演,做給人家看,要把這些錯誤改正過來,從本身改正過來。現在這個世間人貪財,我們做出個樣子不貪財。你到一個地方講經弘法,肯定這個地方有供養,供養的錢你都帶去了,貪財。應該怎麼樣?所有一切供養一分一毫都不帶,全部供養常住。不要怕自己缺乏財用,你不要怕這個;你怕這個,你根本就不信佛,你也不了解事實真相。你要是真的相信,愈施愈多,自己要用的時候,一絲毫不欠缺。你要這個東西干什麼?這是對治眾生貪財的大病。還有貪名、貪色、貪利、貪權位,我全部放下、全部捨棄,做出一個決定沒有貪心,你把這個樣子做給人看。

第二個,瞋恚。現在貪瞋癡非常非常嚴重,我要做出一個沒有瞋恚的念頭。別人誤會我,「阿彌陀佛」,笑瞇瞇的。別人毀謗我,「阿彌陀佛」;別人陷害我,也「阿彌陀佛」,一點瞋恚心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都沒有。瞋恚心沒有了,忍辱波羅蜜,一絲毫報復的念頭沒有是持戒波羅蜜,「諸惡莫作」。不但沒有絲毫瞋恚、報復的念頭,反而感恩。他要有什麼困難,我會全心全力幫助他。感什麼恩?剛才講的,成就我的持戒波羅蜜,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沒有他那一種惡劣的態度,怎麼知道我忍辱的功夫?明明是個菩薩在我面前,不是惡人。

佛跟魔不在外頭形相,是在自己念頭。自己念頭心地清淨,具足智慧,魔都是佛。自己心地不清淨,還有貪瞋癡慢,想巴結佛,佛賜點福給我!佛也是魔。外境無佛亦無魔,內是佛心,外面全是佛;內是魔心,外頭全是魔。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沒有好惡,好惡在自己的心,境隨心轉。佛祖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今天目標鎖定在觀行位的菩薩,我們要做到這一點。觀行位是什麼?認真依教奉行。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伏住,有這個能力,有這種智慧,有這個小定,伏得住自己的煩惱習氣。哪裡有緣到哪裡去,對於這個地方絲毫貪戀的念頭都沒有,真正放得下,哪裡都自在。

『乃至法界鹹充滿』。我們今天沒這麼大的能力,這是法身菩薩境界。我們今天是整個地球,無論哪一個國家地區,只要有人來啟請,我們都歡喜去。幫助自己、幫助那個地區的人們,到那個地方做出一個好的形象,讓大家看到佛是這個樣子的,你的功德就很大了。千萬不能搞一個壞的形象,壞的形象讓人一看,佛是這個樣子,千萬別學他。那你造的業在地獄了。

一定要有好的形象,這個好的形象是「四攝、六度、三學、六和」。不要搞別的形象,就把我們淨宗訂的這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做出來給人看。你是真正佛弟子,你真正代表了諸佛如來,代表正法住世,你肯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放得下。一般人最大的困難就是放不下,總是斤斤計較,這個麻煩大。損失不是別人,是自己,不能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資料來源;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cn/

 

上一篇:宣化上人:真正誦持陀羅尼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樣才是真正好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