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世尊的開示:報恩孝親經典章句(佛經匯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尊的開示:報恩孝親經典章句(佛經匯編)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 安世高 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悭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護安隱處。
 
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 諸 比 丘。當 學 所生子。口出法味。如 是諸比丘。當 作 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饷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

 

 

佛說報恩奉盆經 阙譯附東晉錄(亦雲報像功德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揵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界。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相連柱。目連悲哀即缽盛飯往饷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飯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告目連。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當須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世父母在厄難中者。具糗飯五果汲灌盆器。香油庭燭床榻臥具。盡世甘美以供養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禅定。或得四道果。或樹下經行。或得六通飛行。教化聲聞緣覺。菩薩大**示比丘在大眾中。皆共同心受缽和羅。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之眾。七世父母五種親屬。得出三塗應時解脫衣食自然。佛敕眾僧。當為施主家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食此供。目連比丘及一切眾歡喜奉行。
 ===========================================

佛說孝子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燥臥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禮賂師友。奉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戚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若此何以報之。諸沙門對曰。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世尊又曰。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養恩。可謂孝乎。諸沙門曰。惟孝之大莫尚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闇不奉三尊。凶虐殘戾。濫竊非理。淫劮外色。偽辭非道。酖愐荒亂。違背正真凶[薛/女]若斯。子當極谏以啟悟之。若猶瞢瞢未悟。即為義化當。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殒命。命終神去系於太山。湯火萬毒獨呼無救。由彼履惡遭斯重殃矣。設復未移。吟泣啼嗷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猶當強忍伏心崇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淫。守信不欺。孝順不醉者。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順從。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敬愛。祐而安之。數有顛倒之政。佞臣之輔。凶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往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
 
佛告諸沙門。睹世無孝唯斯為孝耳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無以[薜/女]妻遠賢不親。女情多欲好色無倦。違孝殺親。國政荒亂。萬民流亡。本志惠施。禮式自撿。軟心祟仁。烝烝進德。潛意寂寞。學志睿達。名動諸天。明齊賢者。自穢妻聚。惑志女色。荒迷於欲。妖蠱姿態其變萬端。薄智之夫。淺見之士。睹其如此。不覺微漸遂回志沒身。從彼魃魅邪巧之亂。或危親殺君。吝色情蕩。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鳥獸。自古世來無不由之殺身滅宗。是以沙門獨而不雙。清潔其志以道是務。奉斯明戒。為君即保四海。為臣即忠。以仁養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婦貞。優婆塞優婆夷執行如是。世世逢佛見法得道。佛說如是。弟子歡喜。
 ===========================================
 01.
佛告王捨城內之妙德長者,勇猛長者,善法長者等言,長者!我今說妙義,欲利益未知未來世之恩德者,世間出世間之恩有四種:一者父母恩,二者眾生恩,三者國王恩,四者三寶恩,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負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02.
依慈父悲母長養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03.
母之悲恩,我一劫之間住世而說,亦說難盡。……悲母之念子,無物可比也。自入胎十個月間,行住坐臥,受諸苦惱,口不能宣之。所欲飲食衣服,雖得亦不喜之,憂心無時休息,但思惟將生產好兒。若產難時,如百千刀,競來割之;若安產時,與諸眷屬共喜樂,如貧人得如意珠,十月苦痛,以生兒一聲忘之矣。如聽音樂之樂,子寢於母之胸臆,以左右膝,為游履處,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長養,其恩德,聳天山岳亦不及,大海亦猶淺。若隨順慈母之教而無違者,諸天護念之,福德無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一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一日之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04.
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毋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05.
有福人,請百人淨婆羅門,百人仙人,百人朋友,於七寶堂內,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寶莊嚴床臥具,以百藥治療病,滿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順心,以微少物,供養悲母,隨從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06.
父母視子有五事:一令去惡就善,二教以書疏,三令持經戒,四使娶婦,五家中所有給與。《六方禮經》
07.
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當念治生,二早起令奴婢於時作飯時,三不增父母憂,四當念父母恩,五父母有疾病,當恐懼求醫治之。《六方禮經》

08.
父母生養,劬勞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長養教誨,艱憂備盡,冀其成立,才藝過人;又望出家,度脫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難報。《最勝佛頂尊勝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09.
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末羅王經》

10.
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三歲,母之懷抱,為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中陰經》

11
、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男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脫免,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捨,使我學道,累功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亦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一墮失人種,累劫不復。《分別經》

12.
知恩者,雖在生死,善根不壞;不知恩者,善根斷滅,是故,諸佛稱贊知恩報德者。《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13.
普賢菩薩告德藏菩薩言:佛子若欲證得此三昧者,先應修福,集諸善根,謂常供養佛法僧眾,及以父母,所有一切貧窮苦惱,無救無歸,可悲愍者,攝取不捨。乃至身肉,無可吝惜。何以故?供養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諸眾生皆獲安樂。供養法者增長智慧,證法自在,能正了知諸法實性。供養僧者,增長無量福智資糧,致成佛道。供養父母和尚尊師,及世間中曾致饒益,賴其恩者,應念倍增報恩供養。何以故?以知恩者,雖在生死,不壞善根;不知恩者,善報斷滅,作諸惡業。故諸如來稱贊知恩,毀背恩者。《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14.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正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梵網經》

15.
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佛說未生冤經》

16.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經》

17.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經》

18.
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經》

19.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事壽量而不暫捨,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20.
奇哉!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干去濕,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南大般涅槃經》

21.
子視父母有五事:一念家事,二修負債,三解誡,四為供養,五令父母歡。《善生子經》

22.
飲食及寶,未足能報父母恩,引導令向正法,便為報二親。《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23.
若父母無信,令起信心;若無戒,令住禁戒;若性悭,使行惠施;若無智慧,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方得曰報恩。《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24.
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中阿含經》

25
、夫為人子者,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父母所為,正業不斷。《長阿含經》

26.
烏答摩納至佛問訊,而作是言:昙雲,若眾生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當得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雜阿含經》

27.
佛告比丘:堅持七行,必得帝釋。何以故?昔者帝釋為人之時,發初履行,孝順父母;供養尊長;所言柔軟;斷於兩舌;好施無悭;恆修實語,終不欺诳;不起嗔恚;設生嫌恨,尋思滅之。《雜阿含經》

28.
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雲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

 

上一篇:《心經》(七種版本)
下一篇:色食睡一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