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自我傷害是一種心理疾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郁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郁症排名第二。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近日,傳奇球星、威爾士國家隊主帥加裡·斯皮德自殺的消息讓喜歡足球的人震驚,他生前被譽為“英超活化石”,見證了英超從創立到輝煌的榮光,自殺前一天還在BBC的足球節目中談笑風生。

  對自殺等蓄意自我傷害行為者,人們通常只是從表面分析,如認為當事人承受了壓力、受到了挫折、經歷了負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響等,甚至認為他們“心眼小”、“想不開”,而其內心的痛苦往往被忽略。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郁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郁症排名第二。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臨床心理學院主任漢斯·烏爾裡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占30國總人口的38%,病症表現主要為抑郁、焦慮、失眠和癡呆。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的報告稱,18~25歲之間的年輕人存在精神疾病的比例高達30%。美國逾450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精神疾病,約占美國成年人口的20%,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達到1100萬。精神疾病如未得到治療,可能會導致殘障、藥物濫用、自殺等問題。

  關於蓄意傷害尤其是自殺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很多。我國自殺死亡率較高,數年來處於1.5~2.5/萬人/年。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占30%左右;自殺死亡人群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這一數字甚至在90%以上。先前有自我傷害史的自殺未遂者,後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行為達20%以上。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日前對1.3萬名公務員、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教師、體力勞動者5類城市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半數人處於抑郁狀態,中度和重度抑郁的人也超過了1/4。令人擔心的是,職場人群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沒有覺察或不會疏導,以至於產生嚴重的後果,加上因有病恥感而回避或掩蓋自己的病情,導致我國焦慮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療率不到10%。

  提升生活欲生存欲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大多數自殺行為是可以預防的。蓄意自我傷害者,常伴有抑郁、失眠、無望等精神心理問題或軀體疾病,家人和朋友如果能及早發現症狀,或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專家研究認為,對有自我傷害意圖和行為的人實行三級預防,可有效改變或提升他們的生活與生存欲,擺脫無望感,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

  初級預防:加強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營造關愛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氛圍,降低傷害風險。地鐵安全門、高樓大廈與外界相連的窗等人性化設計、農藥高度使用地區的藥品合理管理,在這方面都可起到積極作用。

  二級預防:降低那些有可能導致傷害或自殺行為出現的種種因素或條件,如及時治療精神心理障礙者,關注患嚴重軀體疾病、喪失基本功能者,對遭遇重大創傷、生活事件的人,耐心勸導。善於發現可能的傷害線索,做好疏導工作,是二級預防的關鍵。

  三級預防:高風險人群的心理干預與服務是重中之重,針對已經發生傷害行為的人、自殺未遂者實施服務,可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家屬、傷害者本人要正確看待傷害現象,不要把很自然的疾病看作是一種“家丑”。尤其是家屬,要引導、支持當事人主動就醫,尋求幫助,接納病情及再自殺風險評估,切莫忌諱就醫。

 

上一篇:站不住的時候再勇敢一點
下一篇:我的生活思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