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解十二因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講解十二因緣

 

  節錄《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一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1

 

 

請掀開經本,《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第十七面倒數第二行。在這個地方,青蓮法師給我們提出十乘觀法,這是天台家修行重要的綱領。前面四條,第一個「觀不思議境」,第二「真正發菩提心」,第三「善巧安心止觀」,第四「破法遍」,上一次已經介紹過了。今天我們講第五條:

 

『五、識通塞。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無明。為塞。』

 

「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無明,為塞。」塞就是阻塞、障礙。阻塞我們智慧,阻塞我們不能明心見性。佛法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自性本具智慧德能不能現前,就是因為有障礙。佛在一切經論裡說得很多,天台大師將世尊所說的歸納起來告訴我們:

 

「苦」是世間的果報,「集」是世間的業因。這在四谛裡面說得很清楚、很透徹,我們在此地不能講得太遠、太繁。「識通塞」,主要是從四谛說的。「十二因緣」是緣覺,也就是佛經講的辟支佛他們所修學的法門。從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到老死,總共十二條綱目,稱為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裡面有因有果,果是沒有辦法斷的。十二條也分配給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的因緣,我們沒有能力超越時間,所以過去我們用不上力,而未來是指來生,實在講也用不上力,真正能夠用力之處,只是在這一生當中的因果,就是這八個綱目,從「識」到「愛、取、有」。前面五條是屬於果報,所以真正能用功,真正能夠在十二因緣裡面斷掉一條,那就成就了。

 

實際上,能斷的只有「愛、取、有」三條。愛是迷惑,我們講「惑業苦」,取跟有都是屬於業,果報是苦,所以我們下手之處就是從惑業起。如果人能夠把愛欲斷掉,這一關看破了,世出世法都是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所以只有真正徹底看破才能夠斷惑證真。這一條很難很難,上上根人所修的。取就是取捨,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得失,世間人講患得患失,這叫造業。取是染著,佛法講著相。這一染著,必定就「有」,有貪瞋癡慢,有是非人我,阿賴耶識裡面就有業習種子。「有」是指阿賴耶識裡頭的落謝業習種子,既然有,後面就有生老病死的果報。

 

佛說這個道理,跟我們說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輪回的根本原因,我們了解這些道理,才曉得三世輪回是怎麼回事情。我們要想超越六道輪回,這十二個因緣就像十二個連環,你能破掉一個,它整個就會瓦解。佛告訴我們,從什麼地方去破?從愛、取、有。上上根人看破世間一切理事的真相,所以愛欲他能斷,這是上根利智之人。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在這個地方斷不了,佛就教我們從「取」上斷。「不取」就是不著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修們不分別、不執著,而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從「取」下手。由此可知,「愛取有」這三個字,不是說事相,是說用心。事相上不能離開,你每天要吃三餐飯,你要穿衣服,抵御寒冷的氣候,你必須有房屋遮蔽風雨。這些都是事相,但不是從事相離,是從心上、念頭上離,這不能搞錯。日常生活像佛菩薩一切隨緣,決定不要分別執著,這就有方法把十二因緣解開。

 

第三種從「有」斷。這個也不容易,所謂是「為而不有」,那是很高的境界。實在講,從有上斷多半是再來人,諸佛菩薩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看到他也有愛,也有取,他沒有「有」,這個功夫高了。宗門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就是從「有」上斷,他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在我們中國佛教裡面,最明顯的代表人物是濟公和尚,我們一般看的《濟公傳》小說,那是不可靠的。如果真正諸位要了解濟公長老,在《大藏經》裡面有濟公的傳記,他的傳記分量很多,好像是有六卷的樣子。這是從「有」上斷,他的愛取是表演,跟我們凡夫不一樣,他是表演示現。可是在世間諸佛菩薩示現的很多,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但是我們讀了佛經之後,知道有這回事情。因此我們對於有一些示現的人,決定不能輕視,不能輕慢。因為我們是凡夫,不知道他是什麼人,他是不是佛菩薩、是不是羅漢示現的,我們怎麼知道?他也決定不會暴露身分。大經裡面講做種種示現,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覺悟一切眾生,無論是示現正面的,或者是示現反面的,行善的、作惡的,你仔細觀察,都是在教化世人,都是在幫助世人覺悟。

 

如果循著十二因緣流轉,這就「塞」了,永遠在六道輪回。譬如說,「愛」是貪愛,「取」是占有、控制,「有」是造業,業習種子落在阿賴耶識,牽引來生的果報,這就是你永遠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但是我們要曉得,如果不能超越六道輪回,我們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業多過善業,特別是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沒有善知識教導我們,正像《地藏經》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我們將來的果報決定在三途。說來生得人天福報,實在講,那是很渺茫的。我們自己冷靜去反省,我們五戒十善修得怎麼樣?五戒十善修得不好,與經論的標准偏差得很遠,來生人身就得不到。佛經上給我們做比喻,現在得人身的人,失掉人身,來生再得人身,佛說了三個比喻,第一個比喻是「爪上土,大地土」,這是佛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土,手上這把土數量就好比是得人身的人,他把這個土撒在大地,指甲上還留了一點,還沒有掉下去,來生能得人身的就是留在指甲上那一點土,不能得人身的是落在大地上的土,幾個人來生能得人身?

 

我們自己要冷靜去想想,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我們想的是什麼,干的是什麼,來生得什麼樣的果報不要問人,自己冷靜想想就知道了。肯冷靜想的人容易覺悟,想這種事情可怕,可怕就趕緊回頭。回頭就決定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起一個惡念,不能起害眾生的惡念,更不能起害人的惡念,念頭都不能起,當然就不會有這些行為。我們為什麼要這麼作法?希求不落惡道。佛教導我們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教我們斷惡修善,轉惡為善,這樣才能得人身,不失人身。你不肯干,你不能怪佛菩薩,佛菩薩講得那麼清楚,你自己不做,那沒法子。由此,我們也很清楚看得出來,佛教導的這三個目標,第一個是「轉惡為善」,就是教我們在六道裡頭能夠保住人、天兩道,決定不墮三惡道,這是佛法教學最低的要求。第二個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哪些人?是六道之外的,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那是轉迷成悟,超越六道。最後一個目標是「轉凡成聖」,這是超越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才算是聖人,為什麼?見性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轉凡成聖。

 

 

上一篇:淨空法師:佛門學位等級的區別
下一篇:淨空法師:為何我們只要念一句佛號,其他什麼都不要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