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什麼時候才能學密法?
節錄《地 藏經玄義》 (第十五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5
四悉檀的落實,我們講善巧方便,方便裡面就是四攝,四攝才真正把四悉檀落實。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供養」,我們今天講跟人結緣。你光口說,口說有什麼用?你要真的做到。你說幫助,我現在有困難,你真的幫助我。口說得再多,誰相信你?真的要做。第一個要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我們要隨順機緣,他需要什麼,我們就幫助他什麼,盡心盡力功德就圓滿,這裡面完全是智能的應用,智能的落實。在中國,自古以來人與人交往都要准備一份禮物,禮尚往來。古時候,一般家庭收受別人的禮物都要記下來,准備一個簿子記下來。為什麼?到還禮的時候,看看人家送多少,我們再稍微加一點。如果不記下來,人家送我們這個禮厚,我們如果回禮的時候禮薄,這個人情就欠缺了;最低限度要對等,加一點就更好。中國人從前一般應酬也是,跟現在人不一樣。外國人對這個,確實是不如中國人,外國人在表面上做得很好,見面跟你點頭笑笑。中國人見面現在好像很沒有禮貌,但是遇到困難,中國人還真能幫助人,還真有實惠。外國人逢年過節寄一張賀卡,送你一朵鮮花,這就是他們的禮節。實在講,中國文化還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發揚光大。布施才結真正的恩惠,交情深厚。
第二個是「愛語」。這都是講方法手段,你真正愛他,真正關懷他,真正想幫助他。愛語是言語,愛護他的言語,諸位要知道,不是講好聽的話,是真正對他有利益,愛護他的話,所以打他、罵他都是愛護。但是這種交情要夠,不夠交情的話,對方不容易接受。前面四攝裡面,特別是布施,這是接結情摯,情意之厚,然後見到人家的過失,才能夠規勸。而勸善規過,勸善沒有問題,大庭廣眾之下可以,規過就不行了。你要說人家的過失,勸導他改過自新,不可以有第三者在座,為什麼?要顧全他面子,現在講不可以傷他的自尊心。那在什麼時候?沒有第三者在。這是說你的過失,這是真的朋友,真正善知識。
往年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教訓學生,一定是把學生叫到他房間裡,絕對不會有第三個人看到,這個時候認真教訓你。李老師教訓學生,那個學生必定肯接受,會改過的;如果觀察這個學生不能接受,或者教訓他,表面接受不會改過的,李老師絕對不教他。為什麼?這樣就結冤仇。這種學生有,我們看到有些學生確實陽奉陰違,而李老師對於這些學生很客氣,從來不說他的缺點。我們有的時候也問:「這個同學,老師為什麼不說他?」老師笑笑說:「結個善緣,別結惡緣,這種人只喜歡聽好聽的,聽人家恭維他,決定不能忍受別人說他的過失。」所以教學要觀機,你要了解那個人是什麼根性,要用長時間來誘導;到什麼時候他真的覺悟了,真的明白了,有意思回頭,這才教他;還沒有意思回頭,善知識很有耐心,這個時候不說。像這些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懂,這是真正的學問。
所以你看一個善知識,善人對他很好,惡人對他也很好,這是他做人成功。無論是順境、逆境,善人、惡人,他都能處得很好,我們一般人講他做人做到家了,他做人成功了,這是智慧的落實、智能的顯示。善知識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方法,他會幫助一個惡人變成善人,幫助一個壞人變成好人,這種人叫善知識。幫助一個迷人變成覺悟的人,幫助凡人變成聖人,這是大善知識。所以愛語,我們不要誤會愛語是甜言蜜語,你這麼看就錯了,那是真正愛護對方的言語。
第三是「利行」。行是指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決定是利益社會和眾生。無論眾生對佛菩薩怎麼看法、怎麼想法,佛菩薩的作法決定是利益社會和眾生,也不論對方接不接受,一定是真實利益,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奉獻。我們要問,他為什麼這麼做?這部經前面一開端就講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我們講的一個生命共同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佛法講「無緣大慈」,慈是大愛,無緣就是沒有條件;「同體大悲」,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同體。體是什麼?一念自性,這是真的,絕不虛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佛給我們說出,佛親證這個境界。
所以,佛法的殊勝,佛法的好處,佛說了一定要我們自己去證明、去證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確實是一念心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跟識是共同的,十法界一切眾生共同的,所以大乘經上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說到法身那就是共同體,所有一切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體生出來的,所以叫共同一法身。不但一切人,一切有情眾生是從法身裡面變現出來的,無情眾生也是這個法身變現出來的,虛空世界還是這個理體變現出來的,所以《華嚴經》上才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跟無情如果不是同一個體變現出來,怎麼能夠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那怎麼同得起來?所以真正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情與無情就是虛空世界,我們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共同一個生命體。他真正明了,徹底覺悟,愛心才是清淨平等,遍及虛空法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生活在智慧之中,他生活在大愛之中。這種人就叫佛、就叫菩薩,他的行為決定是利益一切眾生,於眾生沒有利益的事情,他決定不會做的,於眾生沒有利益的事情,他決定不會想的,他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決定是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利行。
最後一條是「同事」。這是攝受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最殊勝的方法,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願的落實。眾生喜歡什麼,佛菩薩就隨順,可以陪他。譬如說他喜歡打牌,菩薩天天陪他打牌,他喜歡跳舞,菩薩天天陪他跳舞,跟他同一個嗜好,在同一個嗜好裡面就度他。他迷在五欲六塵裡面,菩薩也裝著跟他一樣,跟他氣味相投,這才成為好朋友。他迷,菩薩覺,菩薩用這個方法幫助他破迷開悟。菩薩有智慧,打麻將一定天天贏錢,一定比他高明,他才佩服得五體投地,到最後一定會請教他:「你打牌很高明,你有什麼方法能夠打得那麼好?」他就告訴他:「念阿彌陀佛就打好了。」這樣就把他度過來了。他不相信,我天天念阿彌陀佛,所以有這麼高明,這是善巧方便。
可是「同事」,我們能不能學?很難,你要沒有真正的定功,沒有真正的智慧,你一同就被他度跑了。你度不了他,被人度跑掉,真正墮落了,那就錯了。所以四攝法裡面,布施、愛語、利行我們應當要學習,同事那要看自己的定功,看自己的智慧,如果自己定功、智慧不夠,你要想學,沒有一個不墮落的。我們在此地看,四攝法的同事誰去做?法身大士。所以在大乘經上我們所看到,這個標准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四條才可以圓滿,這四種手段你都可以用。如果沒有破無明、沒有證法身,你只能用前面三條,第四條不能用,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所以在大乘顯教裡面,這些祖師大德給我們限制得很嚴,真的在四攝法裡頭,到第三條就劃一道界線,要我們嚴守戒律,我們的定功、智慧不夠,守住這個范圍對我們決定有利益。可是在密教裡面,這四個都有,諸位要曉得,密教是佛法裡面最高級的佛法,什麼人有資格學密?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八地菩薩有資格;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差不多快破盡,法身差不多圓滿了。由此可知,真正能跟一切眾生同事是八地菩薩,如果把標准降低一點,也是圓教初住菩薩。由此可知,三賢菩薩,七地以前的菩薩,雖然與眾生同事,還有忌諱;也就是說要看自己的能力,哪些事情可以同事,哪些地方不能同事,他自己清楚。到八地菩薩,才沒有這個忌諱,他的定慧成就了;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同事,決定不會受一切眾生的影響,真正達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才行。
而且與一切眾生同事,決定是利行,決定是幫助這個眾生、成就這個眾生。成就,前面講過三個意思,「化轉三義」,就在這個經文前面,第十四面後面最後的一句,「轉惡為善,轉迷成解,轉凡成聖」,決定是這三個目標。如果不是這三個目標,與一切眾生同事,沒有不墮地獄的。我跟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是真善知識,他沒有傳給我密法。為什麼?不夠程度。但是對密教的教義,跟我講得很多,我了解密法是佛法裡面的研究班,像我們念書一樣是博士班。博士班的學生是什麼程度?八地菩薩,如果不是八地菩薩,凡夫要想學這個法門,統統入阿鼻地獄。
所以黃念祖老居士很感慨的說,不但說還寫在書上,你們看他一本叫《谷響集》一個小冊子,裡面不少篇的文章,答復密宗學人的疑問。這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他肯定現在這個世間,已經沒有密法的根性。他曾經告訴我,在中國大陸半個世紀,五十年來,依密法修學成就的,他說只有六個人,你就曉得這個事情多難;可是依念佛成就的,不計其數。他老人家晚年也是用了苦心,他是密宗的阿阇梨,我們一般講金剛上師,他傳密法。但是他以密法教人,都勸人念阿彌陀佛,他一定教人念《無量壽經》和《彌陀經要解》。《無量壽經》,當然是他老師的會集本,夏蓮居是他的老師,他是夏老師的傳人,也是夏老師唯一的傳人。他是個好學生,不辜負老師的教誨,真的是依教奉行。所以他勸學密的人念《無量壽經》和《彌陀經要解》(蕅益大師的),念《普賢菩薩行願品》,發願求生淨土。
他的用意,跟中國古代永明延壽大師的用意相同。永明大師那個時代學禅的人很多,大師看得很清楚,不是禅的根性,學禅不能成就。但是他有執著,他不肯放棄,於是永明大師就用同事的方法,他也學禅,在禅宗裡面示現大徹大悟,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同事的方法。這個樣子,他勸學禅的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大家沒有話說。如果他不是在禅宗裡面大徹大悟,要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有人就會毀謗他,不能相信。所以他在禅宗裡頭徹悟之後,這才專修淨土,提倡禅淨雙修,「有禅有淨土,猶如戴角虎」。這個話是勸人的,後人不了解祖師的用意,到現在有人說禅淨雙修,他要作戴角虎。他不知道祖師那個話,是看學禅不能成就,用這個方法勸他回頭,你要專修淨土,那什麼話都沒得說,你走的路正確了;意思就是說,你禅的那條路走不通,淨或許還有成就。由此可知,黃念祖這種方法,也就是說你密不能成就,你依靠《無量壽經》、《彌陀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還有分。一定要懂得祖師大德,他說法用意之所在,絕不是教你學兩個法門,絕不是教你學三個法門,現在還有禅淨密三修,你說糟不糟?所以一定要明了這個道理。
我在世界各地,專門提倡《無量壽經》,依一部經。黃老居士在北京,也給他們學生說過,他說:「淨空法師這個作法,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在北京,聽他的學生告訴我,他說他一定有他的用意,是什麼用意、什麼道理,他沒說出來。專修,一門深入,最契合現在人的根性。就是修淨宗,淨宗是五經一論,黃老居士在五經裡面提出三種,都是淨土經典,《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我現在提倡一門,這一門你要真正搞通、搞清楚、搞明白,足夠了,「一即一切」,其余全都包括在這裡面。但是這一部經,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難得這一次有這個機會,我們做一次細講,這次細講,諸位就曉得字字句句,不但是包括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