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類的“貪”讓大氣層病了(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鳳凰網  

    內容摘要:中國明清兩代流行的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一開頭就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就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地是如何形成的看法。對於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在佛教裡頭有更加詳細的論述。佛陀在解說宇宙形成和演化的經書,《起世經》中提出了地輪、水輪、風輪、空輪的概念,認為地球是圓形的,而地球四周是有水蒸汽,水蒸氣外圍是大氣層,大氣層外圍是太空。——《鳳凰大視野》春節特別節目地球心動•大氣。
    鳳凰衛視2月16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周瑛琦:中國明清兩代流行的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一開頭就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就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地是如何形成的看法。由清氣上浮來界定天的概念,似乎更接近今天我們所說的大氣層,而依據佛教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來劃分,大氣層屬於風。

  胡一虎:對於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在佛教裡頭有更加詳細的論述。佛陀在解說宇宙形成和演化的經書,《起世經》中提出了地輪、水輪、風輪、空輪的概念,認為地球是圓形的,而地球四周是有水蒸汽,水蒸氣外圍是大氣層,大氣層外圍是太空。《華嚴經》也有風輪持水輪、水輪持地輪的說法,佛陀所說的水輪和風輪,接近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氣層,當然也不完全相同。它所指的范圍要比大氣層大得多,但是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憑藉他的想像力和觀察力,提出這樣一個接近科學的宇宙觀,不能不讓人驚歎。

  解說:按照近代自然科學,大氣層是由各種氣體混合形成的。包括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等,大氣可以分為四層,要探究大氣各層到底有何作用,需要一種特別的交通工具。一架能飛得非常高的飛機,這是閃電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典軍用噴射機,專門設計於高空執行任務。大氣最下層是我們最熟悉的叫對流層,厚度只有大約十公裡,我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對流層是一層富氧的暖空氣,對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但它也反復無常,混亂又無法預料,因此地球氣候不斷轉變。這架飛機能在短短幾分鐘穿過對流層,在巨無霸噴射客機航行的高度,二十公裡的上空,大氣壓力僅是地面的百分之十八。

  斯達克(飛行員):你准備好超音速飛行嗎?馬赫,4G。

  解說:接近十三公裡高,飛機飛過大氣裡無形的分界線,它離開了對流層,進入第二層平流層,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這裡氣流穩定,並且非常干燥。而且幾乎沒有天氣,臭氧層也在平流層裡,它能減少致命的太陽輻射進入地球表面。飛機已到達十五公裡上空,幾乎是珠穆朗瑪峰高度的兩倍。九成以上構成大氣的氣體,都在這個高度以下,閃電號只能飛到這個高度。

  斯達克:到達危險位置,左轉,你正下降進入雲層。

  解說:但是在大約五十年前,有人曾經感受過大氣,他使用的方式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1960年8月16日,遠在人類首次登月之前,軍部飛行員喬基汀格就已經展開了他在太空邊緣的旅程。他乘坐的不是火箭,而是巨型氦氣球。他到達了三十一公裡上空,平流層的高處,是閃電號飛行高度極限的兩倍,然後基汀格做了一件驚人的事情,他一躍而下,這影片是他下墜時拍的,他以大約一千公裡時速向地球俯沖,在這個高度,大氣很稀薄,他感覺不到風的阻力,什麼都感覺不到。

  喬·基汀格(軍部飛行員):我的壓力衣布料沒有起褶子,那種感覺非常奇怪。沒有任何東西我給做視覺參考,所以我以為自己真的飄懸在太空。

  解說:當他進入對流層,也就是大氣的最下層,震耳欲聾的空氣呼嘯聲,開始迎面襲來。最後,他打開降落傘,他這一躍,成為了歷史上時間最長的自由落體運動,十五分鐘之後,基汀格回到地面。從超過三十公裡的高空躍下,基汀格筆直下落,他穿過百分之九十九構成大氣的氣體。

  喬·基汀格:十五分鐘前,我身處太空邊緣,現在我置身於伊甸園。我們實在沒有察覺到我們的行星是多麼美麗。

  解說:雖然基汀格是從平流層高處跳下,但他並未達到大氣最遙遠的邊緣。平流層上,還有兩層保護層,它們模糊稀薄得幾乎是不存在。但對人類和地球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平流層以外大約五十公裡的高度,就是中間層,它保護我們免受隕石撞擊,當一顆流星體進入中間層,它便會壓縮前方的空氣產生熱力,因此,大部分會燃燒起來,成為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流星。中間層也會出現一種詭異現象,夜光雲,這些雲出現於高緯度地區的夏季,它們稀薄缥缈,只有在日落十分,光線從下面照射,才看得見。

  從大約八十五公裡開始,就是第四層熱層,顧名思義,這裡的溫度急速上升,超過一千度。熱層的大氣也非常稀薄,而在一百公裡高的地方,科學家把它定為太空的起點。這裡是太空梭環繞地球航行的地方,在這裡,危險的太陽風被地球磁場攔截,轉向南北兩極,形成極光,這是大自然最美麗的奇觀之一。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大氣這四層都非常重要,如果能夠把地球表面的大氣,每一層都抽出來,形成一個球體,它就會是這個樣子。事實上大氣的容積只是地球的百分之五,然而它將繁衍不息的地球生命,與冰冷太空的宇宙真空隔離,保護著我們人類,缺少了它,地球只會是另一個荒蕪的行星。

  周瑛琦:在中文裡頭,“氣”字有很多種含義,在中國古代哲學裡,“氣”有時候是指宇宙的本原或本體,道家認為氣化萬物,宇宙萬物都是由“氣”構成的。“氣”充滿天地間,運行不息,它沒有形體,沒有聲音,沒有狀態,卻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基礎。老子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有時候“氣”是指雲氣、風氣或大氣,莊子在《知北游》裡說,大塊噫氣,其名為風,《說文解字》說,氣、雲氣也,後面這種意義上的“氣”,相當於大氣層裡的空氣。

  胡一虎:中國古代哲學所說的“氣”,當它是指雲氣、風氣或大氣的時候,含義相當於佛教所說的“風”,不過中國古代哲學所說的“氣”,完全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佛教則從業力緣起,心識變現來說明“風”的作用,佛陀在《起世經》中,論述大氣層氣候變化的時候說,因為眾生業緣的風刮起,在虛空中形成盤狀的大氣層稱為“風輪”,接著大氣層逐漸產生了雲,雲凝聚成了雨,雨下降形成水層,就叫做“水輪”,大氣層當中風雨雷電等氣象的變化,都有“業力”在起作用。

  解說:風雨雷電這些氣象變化的背後,都是大氣與陸地、海洋等地球環境之間互相作用的結果,這一切都發生在對流層。從太空中看,這條厚度大約是十公裡的狹長對流層,就像一條環繞地球的藍色幼線。要了解對流層裡各種力量的互動,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當成是一團氣體,而更應該把它視為一種流體。在這大氣層的底部,風與水合為一體,天空就像海洋,處處有湍流。這些雲是隨著空氣圍繞山峰流動而形成的,而這片大氣汪洋,也有它的漩渦,龍卷風,這段在美國堪薩斯拍到的影片中,強風正在以超過三百公裡時速旋轉,就像在海洋裡一樣,對流層也會產生波浪,這片位於澳洲昆士蘭的雲層,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浪潮,它可以卷起至兩公裡高。

 

上一篇:學佛筆記—佛祖的格言
下一篇:大地眾生 皆有佛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