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普佛法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佛”,一詞來源於隋代信行所創立的三階教。三階教將佛法分為普法和別法。所謂普法,即於法不分大小,於人不辨聖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為“別”。信行認為在佛滅後初五百年的正法時期,眾生的根機只能學一乘法;第二個五百年的像法時期唯學三乘法,所學各別,所以稱為“別法”,全稱為“別真別正法”。在佛滅後一千年的末法時期,眾生由於根機較鈍,具有空有偏見故,如果偏學大乘或小乘,就會愛此憎彼,必然造成謗法之罪,所以第三階相應的佛法,名為“普法”,全稱為“普真普正佛法”。

  三階教歸依的佛有五種,即真佛、應身佛、形象佛、邪魔佛(外道諸神、佛菩薩所變應身)、普真普正佛。而普真普正佛又有四種,即如來藏佛、佛性佛、當來佛、佛想佛,就是“普法四佛”。三階教認為,一切迷於現實的眾生,從其本有可以為佛的可能性,即如來藏或佛性來看都是佛,因此一切眾生即為“如來藏佛”和“佛性佛”;如果這種可能性開發實現時便成為佛,所以一切眾生都是“當來佛”;對一切眾生皆作佛想,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想佛”。正因為如此,世界眾生無不為佛,所以四佛實際是一“普佛”。既然一切眾生都是如來藏佛,故對一切已成未成諸佛,應該加以尊敬,這就是普敬普禮;因為末法眾生具有空有邪見,所以應該勸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罪,因此三階教非常重視忏悔。所以,普禮諸佛與忏悔認惡便聯系起來。

  由於三階教重視普禮諸佛與忏悔,所以信行編有《七階佛名》作為禮佛忏悔的儀式。根據敦煌文書發現的幾個《七階佛名》寫本,或稱為《禮佛忏悔文》,或稱《晝夜六時發願法》,內容次序雖有不同,但都有三階教徒持誦的課本。《七階佛名》的禮誦次序是:敬禮常住三寶、歎佛功德、普光佛等五十三佛、釋迦佛等三十五佛、寶集佛等廿五佛、忏悔文、梵呗文,說偈文、三歸依文、無常偈等。這一系列宗教儀軌,成為後來中國佛教
寺院晚裹主“打普佛”的母本。

  隨著佛教忏法的流行及儀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明清以來,佛教
寺院的法事儀軌基本成為定型,“普佛”也成為一種祝願、薦亡回向的儀軌。

  由於隨課普佛時間短,簡單方便,可以每天都舉行,同時也很受佛教徒的歡迎,所以這是
寺院最經常的佛事活動。

 

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真實修行平等捨心的五種道理
下一篇:佛陀修忍辱的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