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禅定與養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定與養生

 

禅定是瑜伽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通過修習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強身、怡情養性、延年益壽,防范和治療人的許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誘惑和內心七情五欲的困擾,精神得以專注、安祥,並因禅定能產生智慧,解除人們內心存在的種種煩惱與顛倒妄想,祛除人的“心病”。

修禅定瑜伽須具備以下七個條件:

1.遵守必要的行為規范。

2.飲食潔淨。

3.環境安靜。

4.有好的指導老師。

5.節制乃至杜絕五官受色、聲、香、味、觸五種欲境的勾引。

6.克服貪欲、嗔恨、嗜睡、躁動、多疑等負面心理。

7.合理調節飲食、睡眠、身體姿勢和狀態,呼吸以及心理狀態。

千百年來,瑜伽聖賢及佛教的高僧大德在用禅定進行養生和治療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以隋代智者大師的論述最為系統、精辟。他在《修習止觀坐禅法要》卷下說:“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瘥。”他總結有九種方法:

1.系心臍中像豆子那麼大能治諸病,也能發生諸禅,因為息從臍出,還入至臍。又人托胎之時,帶系在臍是腸胃的根源。

2.諸如上氣胸滿、兩脅痛、背臂急、肩井痛、心熱煩悶、煩不能食、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以及咳嗽等,可以用意守丹田的方法治療。因為“丹田是氣海,能銷吞萬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覺痛切,可以移心於足三裡穴。若還不能止,則可以移心兩腳大拇指甲的橫紋上,以愈為度。

3.心緣兩腳之間可以治愈頭痛,眼睛赤疼、唇口熱、疱疹、腹絞痛、兩耳聾、頸項強等七種病。

4.經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為我們平常用腦的時候多,氣強沖腑髒,反而成病,心如緣下,則五髒順而清化力增強,眾病自愈。

5.自上有病,一心止於病外,如果沒有特殊的障礙,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為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悅,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腫結沉重,身體枯瘠、痰雍脹滿,飲食不清,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憎寒壯熟,支節皆痛,身體虛懸,腳閉脹急,哎逆氣急等病。

8.吹、呼、嘻、呵、噓、哂六種息(或作氣)治五髒諸病。六種息與髒腑的關系為:“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四聖皆知、肝髒熱來噓字至、三焦雍外但言嘻。”俗稱六字廖。

9.上息治沉重,下息洽虛息,滿息治枯瘠,焦息治腫滿,增長息治羸損,減壞息散諸陰膜,暖息治冷,冷息治熱,沖息治雍塞,不通症結腫毒,持息治戰動不安,和息通治四大(地水火風)不和,補息補虛乏。善用此十二息,可以遍治眾患。

禅定瑜伽對養生有著重要作用,可用中醫的觀點來加以解讀。如我國中醫聖典《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邪之所湊,真氣義虛。”(《素問·評熱病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說明精神的安定和諧與正氣在抵抗疾病及延年益壽方面的重要性,做到精神內守恬淡虛無,從而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的自我調節、再生能力與免疫能力。

古代的得道之長壽者皆以禅師居多,他們雖然衣食非常儉樸,醫療條件極差,甚至常年風餐露宿,但精神充實,“禅悅法喜”充滿,因而能盡享天年。虛雲憚師的一弟子妙智法師(俗名蔡松蒼)188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州市鼓樓區,2004年5月於佛堂安祥逝世,世壽年116歲。他生前總結自己養生之道是:“三勤、三靜、三淡、三樂。”三勤謂腦勤、手勤、腳勤;三靜即靜心、靜氣、靜行;三淡是看淡權力、看淡金錢、淡忘年齡;三樂就是要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他的這種養生之道與他的禅修生涯是分不開的。

無數瑜伽聖賢及高僧大德的禅修實踐證明:”生命在於靜“,瑜伽“禅定”的理念輿方法是瑜伽、中國傳統養生的一大秘訣,人人都可以通過修禅定瑜伽充分調動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潛能,從而實現祛病強身,恰情養性,延年益壽。

 

上一篇:淨空法師:發深廣心,住堅信位
下一篇:禅定何以對養生有重要作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