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極樂世界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健康又莊嚴的色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界法師】【四十八願導讀62】極樂世界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健康又莊嚴的色身呢?

     極樂世界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健康又莊嚴的色身呢?

                                  淨界法師

    丙三、出世解脫 七

    我們前面講到極樂世界人民的情況,從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都是偏重在離苦得樂的角度,這個地方包括了離開痛苦的因、就是悭貪,我們可以供佛培養一種善因,一方面有種種自在的安樂,這栽培善因善果;這個地方講到出世解脫,這個出世解脫整個經文的結構分成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三個重點,這個極樂世界是怎麼修習三主要道的。首先我們看他出離心的修學,第一個不貪計身願:

    丁一、不貪計身願(十) 

    經文

    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消釋

    設我 國┌天┐  ┌想┐

      ─ ┤ ├若起┤ ├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得佛 中└人┘  └念┘

    我們前面講到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是身相莊嚴、沒有病痛、而且壽命長遠,我們對於這麼一個健康又莊嚴的色身,極樂世界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呢?這個眾生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呢?

    我們看: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天人,他面對一個這麼莊嚴、健康的果報體,他平常行住坐臥,假設生起想念貪著自己色身的話,不取正覺。

    我們對於色身的貪著引生的因緣有兩個:第一個想,這個想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

    首先我們對於色身產生一個相狀,心中有一個相狀,就是你把這個外在的相狀透過你的想象力,變成你心中有一個相狀,而對這個相狀再產生很多很多的妄想名言。

    一般來說我們對色身的妄想有兩個:

    第一個是即蘊計我,我們認為這個當下的色受想行識就是我,或者色身是我、感受是我、或者想法是我。你看我們一個人死掉以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說我要死掉了,我們很少人說我這一期的五蘊要消失了,很少這樣講,都是把五蘊跟我劃等號。

    其實你現在的身心世界,你現出一個女人的相狀、你內心有女人的想法、女人的感受,那是你阿賴耶識一部分的種子變現出來,跟我沒有關系,那是其中幾個,就像《楞嚴經》說的一個大海裡面的一個水泡,變現你這一期的身心世界,那不是你生命的全部,那是你生命的一少部分的因緣結束而已。

    我們很習慣的把我跟這一期的身心世界劃等號,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會被現前的身心世界障礙你廣大的菩提道,就像《楞嚴經》說的:我們歡喜這個水泡,而失掉了整個大海,因小失大。因為你太執著今生的身心世界,所以你不能做很大的布施、很大的持戒、很大的禅定、智慧,這個叫即蘊計我。

    第二個、離蘊計我,這是外道的禅定,外道在禅定當中看到這個身心世界是生滅的,但是他認為有一個不生滅的我住在五蘊當中。當然他提不出這個我的相貌,所以離蘊計我也是不能成立。

    總而言之我們今天產生很多的想象,而這個想象再把它明記不忘,念念的相續就變成一個堅固的力量,這個念就是憶念不忘,這個就構成了整個十二因緣裡面的無明,我愛執。

    我們每一次的果報體產生以後,都對它產生執取,所謂的隨所生所系,你今天變成一個女人的身心世界,你就以它為你的個體;然後你下一生變成男人,又以它為個體:就構成整個十二因緣強大的力量,每一次都有一種十二因緣的力量。

    那麼極樂世界的色身呢,它給你這樣一種快樂的感受、莊嚴的色身,但是阿彌陀佛跟你保證,這個色身絕對不會讓你產生執著,因為它是我空、法空所變現的,它是法身所變現的一個色身,我們前面講到它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你絕對不會對它產生執著,這個跟業報身是不一樣的。

    這個地方對色身不產生執著是有助於我們修出離心的,所有的出離心最重要的就是出離你的色身,因為我們的貪愛,我們對外財、金錢有一點損失沒有關系,物質損失也沒有關系,但是色身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這個地方是講到極樂世界是有出離色身的這種力量。

 

上一篇:請對活物掛件說“不”
下一篇:淨界法師:極樂世界的小乘善根深厚的人是相當的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