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這一條字面上的解釋說,我們走到路上看到長輩來了,如果自己騎在馬上,古人的交通工具是騎馬,或者是坐車,都應該從馬上、車上下來,向長輩行禮。如果我們送長輩離開,也應該站在路邊看著長輩,馬也好、車也好,離開百步之遙,我們才能夠回去。這一點我們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就做得很好,你看師父上人每次到達協會來講經,我們的代表們必定是恭迎在路旁,等待師父下車。當師父講完經,要回自己住的地方,大家必定一直送到路邊送上車,等到車一直走到盡頭拐了彎,看不見了,我們才回家。這都是培養自己做為弟子、做為學生的對老師的恭敬心,印光大師講,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就得十分利益。我們能不能夠真正從老師那裡學到東西,關鍵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對老師有十足的恭敬心,真正有十足的恭敬心,你就得到十足的利益。
有的人就覺得這一條是不是太繁瑣了?其實不是。我們知道,禮節就是用來做為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一種規定,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所保持的最好的距離。這種所謂自然的秩序我們能夠遵守的話,就能夠得到非常和諧。假如這個禮你覺得繁瑣,要把它廢除掉,往往會產生很多的不愉快,很多的誤會。所以真正懂得學道的人,不會厭惡這些繁瑣的事情,因為正是用這種繁瑣的小節、這些細節,來修練自己耐煩的心、細膩的心。這樣子久久養成這種習慣之後,這個人反而有一種雍容大度之氣,即使是在事情很忙亂的時候,他的禮節都分寸不亂,這才是真正大德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