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變的法則
格桑仁珍上師
輪回是所有眾生共同相處但很不和睦的的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裡,有著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生命。這數不清的無數生命死去活來、永不休止地使輪回無限期地延續著。
輪回是一所無窮大的監牢,所有眾生都是這所監牢中被判了無期徒刑的囚犯,煩惱五毒是這所監牢的牆壁,堅不可摧,無法攻破。雖然我們極力要逃脫,但結果卻使我們越發不能逃脫。
輪回是由因果編織出來的一張大幻網,網上所有的眾生都將虛幻認做真實,把希望寄托在虛假的幻覺上,妄想獲得歡樂和幸福。但是,許多事情都在變化中,種種的變化打破了一個個泡影。於是,我們在心理上一次又一次地承受失望的痛苦,進而用虛幻重新編織新的希望。不過,所有的寄托在最終都得到了同樣的答復,那就是死亡——令所有眾生都無法回避的死亡。
藏地有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從前,有個窮人,他努力勞作得到了一大口袋青稞。在回家的途中,他將這袋青稞用繩子懸掛在樹干上,然後躺在樹下睡覺。這袋青稞使他異常的高興,以至於無法入眠,他幻想著:如果以這袋青稞為本,賣掉以後,可以做生意,不過多久,我就會成為有錢的人。那時,應當有許多漂亮的女孩子喜歡我,向我求婚。我會選擇漂亮的姑娘做我的妻子,並且同她生個小孩,這個孩子叫什麼名字呢?他左思右想,這時,月亮從東方升起,他想:這是多麼好的征兆啊!於是,就給孩子取名為“月聞”。就在這個時候,老鼠爬上了樹干,咬斷了拴口袋的繩子,口袋掉下來,正好砸在他的身上,結束了他脆弱可憐的生命,也打破了這場虛幻的妄想。
很多人說:“現在,我還沒有實現自己的計劃,等我做生意有了錢,買了別墅、汽車以後,我會安靜下來學佛,也會拿錢做善事,幫助寺院和孤寡貧窮的人……”其實,誰能保證說這些話的人在沒有賺到錢和買到別墅、汽車之前不死呢?
我們所依賴的這個軀體,就好像一所旅店。我們是暫住在這個旅店裡的游客,住了一段時間,應當離開這裡,去我們要去的地方。但是,因為我們的愚癡,將旅店的客房錯誤地當做永久的居處,或認為這房子就是自己,以至於不知道自己是誰。
佛陀說過,世間沒有不變化的,只有變化本身是永遠不變的。有生必有死,這個世界沒有不死的。就我們南贍部洲的人類而言,從生下來那一刻開始,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在什麼時候死,在什麼地方死,怎麼樣死?這些問題都是沒有人可以預知的。有死於母胎中的胎兒,有剛剛出生就死去的嬰兒,有才會爬行就死去的小孩,有死於少年的,有死於青壯年,有死於衰老的……阿阇黎提波尊者說:“讓我們死掉的機會很多,讓我們生存的機會卻很少。”火災、水災、毒藥、強盜、野獸等,都可置我們於死地。尤其是現在,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原子彈、導彈、毒氣、軍火、高速公路等,都是可以讓我們脆弱的生命剎那間結束的死緣。
死亡對任何人都不講情面,不會延長富貴者的死期,也不會讓痛苦的人早日死去。以往的帝王天子高高在上,威風凜凜,無數人呼他們為 “萬歲”。但是,沒有幾個活到百歲的,他們一個一個無奈地死掉,權威、親眷、臣子、財富、宮殿等,都象泡影般地破滅。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們不死,而且,這一切生前所苦苦追求和執著的,都無法帶走,只有善、惡的果報跟隨著自己,如影子般從不分離,也無法分離。
追逐財富的人們被貪欲驅使著,一天比一天煩擾,財富的積累並不能使自己睡得香甜。反之,得到一百萬後,會想一千萬,得到一千萬後,會想八千萬,終其一生,幾乎一直在做錢財的忠實奴僕。剎那間,死亡到來,防不勝防,無法預料,無可奈何地空手走向極其可怖的中陰境界。神識象狂風中的一片羽毛,沒有著落,沒有依賴,極其可憐。
我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及父母等,一個個地相繼死去。然後,我們會成為下代人的父母,祖輩、曾祖輩,接著又會死去。
繁華的都市裡,現在有多少萬人在奔忙,幾十年後又是新的多少萬人在忙來忙去。以往的富人,現在或許淪落為沿街乞討的乞丐;以往的富豪,現在或許被收押在牢獄中;從前的鬧市,現在或許是一片陰森荒涼的墳地;現在繁華的鬧市,將來說不定會是人煙罕至的荒野郊地。
人的生命就像狂風中的一盞油燈,瞬間即會逝去。我們貪著睡眠的樂趣,在氣息徐徐呼出和吸入間入睡,但是,一口氣呼不出去或吸不進來時,便會一命嗚呼。大清早能醒來,的確是很幸運的。
人們終其生命都在忙忙碌碌地追逐錢財、名譽等現世的安樂。然而,死魔強硬地挾持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千軍萬馬都無法抵擋,束手無策。那時,任憑將軍的勇猛、英雄的威武、富商的錢財、學士的才華、美人的姿色……這些都不能使自己免於死亡。閻羅王用黑色的繩索套住我們的脖頸時,轉眼便會面色蒼白,手足無措,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遁的,無法躲藏的,任何力量無法援助和挽回的。因此,沒有死去的人,當下就應該發心修持正法,這樣,即使死神到來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我們早就為死亡之旅准備了充分的路費。
一個很有財富的人,因為擁有錢財而傲慢無禮,蔑視別人。終於有一天,他破產了,因為他以往的驕慢,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大部分不願意學佛的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和老年人的事情,好象只有出家人和老年人才會死,其實,死亡是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貧富的。假如有一天,死亡降臨時,因為生前沒有行十善,所有可怕的景象都會顯現在眼前。面臨這些,只有空手抓胸,恐慌萬分。到了中陰的境界,各種猙獰憤怒的面孔迎面襲來,種種使人怖畏的聲音如萬千個雷聲同時震響,極其恐怖的神識飄忽不定,沒有著落……
釋迦牟尼佛曾說:“所有的足跡中,大象的足跡最為尊貴;所有的觀想修持中,只有觀想死亡才最為殊勝。在我的弟子中,如比丘捨利弗及目犍連等大阿羅漢,向他們供養傘蓋等物,都比不上剎那間觀想無常殊勝。”修無常觀是趨入正法之因,是精進修行善業之緣,最終是通達法性的助伴。帕蕩巴尊者說:“如果身心生起無常之念,最初是趨入正法之因,中為精進之鞭策,最終能證得法身光明。”
《舊雜譬喻經》中記載了三個得道者相互詢問得道的因緣,其中一個人說:“有一次,我在葡萄園中,看到成熟的葡萄鮮亮熟美,掛在枝頭十分美麗。但是,被人采摘後,滿地一片狼藉。看到這些,頓時覺得世事都是如此的無常,我因此而悟道。”另一個人說:“有一回,我坐在水邊想自己的心事,聽到婦人用手清洗器皿時,手镯觸碰器皿,因緣和合發出聲響,我由此而悟道。”第三個人說:“我坐在池塘邊上,見到水中的蓮花美麗鮮艷,十分醉心。這時,來了幾十輛大車,人和馬都下水去洗澡,他們將池塘裡的蓮花糟蹋得亂七八糟。我想:世間萬物都如同這些蓮花一樣無常,因而悟道。”
為什麼瘋狂的人們充滿了貪、瞋、癡的無窮力量呢?那是因為人們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死亡這個最大的結局意味著什麼。也沒有考慮過該用什麼去品味死亡這個無法預料的“最後的晚餐”。生意人會和別人說“什麼都可以商量”,但死亡是容不得商量的,也是來不及商量的。更為可憐的是那些在臨終的時候還念念不忘嬌妻、愛子和財產、地位的將死之人。然而,死神卻會在剎那間毀滅我們的生命,一下子就將我們推入另一個與生時截然不同的陰森恐怖的世界。
修行佛法的人如果不明白無常的道理,縱使獲得正法的傳承,終將修行無果,或者退失信心。真正明白死亡無常的修行人,對於現世的俗務會生出厭惡之心,如同見到令人作嘔的殘食一般。然而,無知可憐的人們對無常和死亡毫無准備,依然用極其短暫的時光追尋夢幻泡影般的樂趣。
從前,聖迦旃延尊者在一次托缽行乞時,見到一個人懷裡抱著小孩,津津有味地吃一條魚。這時,一只母狗跑來吃他丟在地上的魚骨頭,這個人便拿石塊打在母狗身上。尊者用神通力觀察,知道那條魚是這個人死去的父親轉世,那只母狗是他母親的轉世,懷中所抱的小孩是他前世的仇人,因為果報使然,轉世為他的孩子,來索償命債。迦旃延尊者感慨地說道:“啖父肉打母,懷擁惡怨仇,妻食夫之骨,輪回法甚懼。”
我們今天的仇敵,來世或許成為伴侶和親朋好友,這一世的親眷、朋友轉眼間也會成為仇敵。雖是父母兄弟,也會因為錢財等原因,互相殘害。縱使夫妻二人,也會因為名利受用而反目成仇。好多夫妻在沒結婚以前,彼此都很愛慕,但是,婚後生活在一起,時間久了便產生矛盾,開始爭吵。假如有一天,丈夫或妻子突然死掉了,留下一個人悲痛得要命,在屍體邊嚎啕大哭,後悔不已。眼淚和哭聲是沒有用的。所以,應該知道怨與親也是無常的,何必相互爭吵呢?
人生的苦樂是無常的,上半生享受榮華,到了下半世,淪落為乞丐。也有前半世貧困不堪,下半世享受安樂的。更有前半世做乞丐,沿街乞討,而下半世成為帝王的。世間有許多人學問淵博,能言善辯,而且擁有名利,但是,到了體衰年邁時,先前所積的福德耗盡,思維不清,言行顛三倒四,被人取笑,往日的福德喪失殆盡。也有不學無術的人,上半生多造惡業,而下半生潛心修持正法而得成就。也有人修持不怎麼樣,沒有思維死亡無常的可怖,若有施主或弟子供養、頂禮時,自己得意忘形,認為我就是高僧大德、大法師、大堪布、大轉世、大喇嘛,心中生起了強烈的傲慢。這些都是修行人被魔鬼引誘,被世間八風所動的境界。這個時候,應當觀想上師三寶,思維死亡無常,明白這些現象都是幻覺,不要被假相所迷惑,應該忏悔自己的過失,謙下待人,不要忘記輪回的苦處,生厭離苦海的想法。密勒日巴尊者說過:“在無人的洞穴中,恆久的修厭離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上師三寶。”
從前,有個仇敵很多的人,皈依了三寶,在山林裡閉關,成為精進修行的比丘,甚至可以騰身於虛空。有一天,他吃東西時,飛來了一大群鴿子。這個比丘心想:我如果有這麼多的軍隊,那有什麼樣的仇敵打不敗呢?因為這樣一個邪惡的念頭,後來轉世為軍隊的頭領,率兵征殺,造下許多惡業,修持的善業被惡行摧毀。
因此,象我一樣,修行過幾年,在洞裡住過幾年的人,如果為了名利和供養,那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時刻都不會忘死亡無常。
大善知識喀喇根秋在山洞裡修行時,洞口長著一叢荊棘,每次出入都掛住袈裟。他很想除去那叢荊棘,但是,轉念又想:假如我死在洞裡,就不會再出來了。出洞時,袈裟又被荊棘掛住,他又想:我會不會死在外面,不再進入洞中了呢?就這樣,這位大善知識在洞中修行了多年,乃至於圓寂後,那叢荊棘始終沒有被除掉。
吉美領巴上師在藏歷七月去溫泉沐浴,因為去溫泉的路很滑,而且沒有台階。弟子們要為上師修築台階,可上師卻說:“明年,我還會不會來這裡沐浴呢?你們何必煩惱呢!”傳說吉美領巴上師經常這樣向弟子們開示無常的道理。
以往的修行者,在晚上入睡前,將茶碗反扣,將爐灶中的火熄滅,這些常人不理解的行為都是對死亡的隨時准備,是觀修死亡無常的殊勝方法。
修學佛法的人應當知道: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下至無間地獄,沒有長生不老和永恆不變的。除了轉變、增減外,生的結局是死,聚合的結局是離散,集聚的結局是消失……我們從誕生那一刻開始,便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象臨刑的死囚犯一步一步地走向刑場一般。過一天,我們的生命就少了一天,離死亡就近了一天。過一月,離死亡接近一月。《入行論》中說:“壽命隨時減,晝夜不停留,壽命不能增,我必死無疑。”
觀修死亡無常,可以捨棄對現世名利的貪愛與執著,鞭策我們精進修持,遠離瞋恨和愚癡,終將成就正覺。
現在,我們或許處在沒有病痛的縫隙中,
也沒有處在極度困苦的煩惱中,
但是,我們的生命卻在一天天地消耗。
伴隨著親眷和受用,
在昏沉中度日。
強健的身體終將會放入冰冷的棺材,
抬向荒野的墓地。
我明知自己最終難免一死,
但卻愚蠢地認為那一天還很遙遠。
仍然忙於算計別人,
不知道這是自己為自己挖掘墳墓。
象我一樣愚癡可憐的人們啊,
向真實的皈依處忏悔吧!
——摘錄自《熄滅熊熊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