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正如法師:財富從付出中來(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財富從付出中來(二)

正如法師開示

三、為利眾生成菩提

布施,歸納起來有三大類,即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就是布施錢財物資,傳授知識學問,為人壯膽助威等等。我們這裡主要講財布施。財布施的目的是幫助眾生解除貧窮困苦。財,在佛教中分為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像衣服、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等都是外財。內財是指我們的身體。身體上可以付出的有:1、用我們的勞力為別人服務。2、用我們的智力為別人服務。3、捐獻頭目腦髓,為他人活命,這是高難度的布施,非是一般人之所能為。佛經中,經常提到菩薩捨身布施的故事。菩薩施捨內財外財,非常慷慨,絕不吝惜,絕無恐懼,這也是菩薩的品格特質之一。

佛教中高度重視布施,可以說布施思想貫串整個佛法。在人天乘中有不偷盜而行布施,不悭貪而行布施。在聲聞乘中有斷貪而行布施,還有“己生惡令滅、未生善令生”的四正勤。在菩薩乘中,更將布施思想行為推向了究竟,那是布施的世界,愛的海洋。

《法華經•方便品》中說:“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清楚記錄,明確宣告我們,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如芥子般小的角落都留下了菩薩布施的事跡。菩薩布施不是為求財,而是“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菩薩布施的目的是為利眾生。利益眾生這個目的達到圓滿,菩薩也就成佛了。菩薩能否成佛?指標是看利益眾生的程度。眾生滿意,菩薩才能成佛。眾生答應,菩薩才能成佛。菩薩成佛能否?直接與眾生利益掛鉤。是故,菩薩沒有不修布施供養的。不修布施供養,就不是菩薩,更成不了佛。財施得福報,法施得智慧,布施中具足福德與智慧。福慧是成佛的兩大根本。

說到布施為利眾生,這不得不讓我自然想起,旅美華僧的偉大奉獻精神,你們大家可能不曉得。中國法師到美國,先幫人誦經打雜,省吃儉用,一點一點積蓄資金,積蓄到一定的資金就租間房子開辟道場,同時又勤儉節約,積蓄許多年,有了一定的資金就向銀行代款買棟房子作為永久道場。有的法師是直接買房子創道場,但也是離不開省吃儉用,一點一滴累積創寺資金的。有了道場之後,還是省吃儉用,積蓄資金,還要維修擴建道場,光大佛教弘法利生大業。法師們將所有積蓄通通都奉獻給了佛教,莊嚴國土,利樂眾生。你們給法師一些供養就大喊大叫,“我有供養法師!”你們那裡曉得?法師將你的財寶一分不少地通通地獻給了佛教,造福於社會大眾,功德通通回向給你們。你這一喊一叫,破壞力很大,知道嗎?你的供養功德不見了。大家到美國是淘金,為了過好生活,我們法師們到美國是建道場弘法利生。大家賺錢是給子孫後代,我們省吃省用,一切都為了佛教。

四、財施因果之差別

財施得財富,付出多回報多,付出少回報少,這是基本原理。但由於各人付出的動機、方式不同,因而產生的福果也有諸多差別。這些都值得了解,簡單舉例於下:

(一)布施致富:供養三寶,必得大富。這是福田之最。

(二)辛勞致富:供養三寶,又讓僧人辛苦折騰,來生雖是大富翁,但要經過辛勞才得大富。許多人發心供養三寶,但也要讓法師們拆騰一番。那好,那將來你也要經一番勞苦折磨之後,才發家致富。

(三)輕松致富:供養三寶,不給僧眾麻煩,必生天上人間享受自然富裕快樂。你看人們輕輕松松就發財、不勞而獲,前生就是種了這個因。

(四)施多福少:眾生不能以恭敬、歡喜、清淨心布施,而是以貢高我慢、邪見惡念、圖報、為名、為某種利益而布施,則布施多而得福甚少。功德只有芥子般小。亦如一斤黃金換一兩木材。

(五)施少福多:以歡喜、恭敬、清淨心、不求回報心而行布施,雖布施少而得福多。如一兩木材換一斤黃金。用慈悲心布施,雖只利益到一人,功德有大地那麼大。

(六)先富後貧:有人布施後生後悔,來日生在人間富裕後不久又貧窮了。今日是百萬富翁,明日太陽升起就成了窮光漢,這是由於布施後生後悔的原故。

(七)先貧後富:雖布施很少,但主動樂意,來日投生為人,會發家致富。

(八)有財無享:金銀財寶滿箱,錦繡綢緞無數,但身穿破衣,口吃糟糠,還天天起早摸黑勞作,日日愁眉苦臉,不能受用財富,沒有半點富貴感覺。這是因為過去世受人勸說而勉強布施所致。

(九)他富我富:勸人布施,或看到他人布施,心生歡喜贊歎,與布施者同等功德,將來他富有、我也富有。隨喜布施,功德這般殊勝,大家要牢記在心。

(十)富而不施:這些眾生,生性悭貪,不喜布施,偶然遇到一善知識而行一次布施,種下殊勝福田,而今富有,但仍吝啬悭貪,貪性不改。悭貪,來生又受貧窮果報。

(未完待續)

 

上一篇:正如法師:莫生氣
下一篇:圓寂復魂師地獄游記(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