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再見面了。
我們一起學習古文,學習這些道德文章,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則以喜,一則也是要有一種畏懼之心。為什麼?因為我們每一次見面,就是一個禮拜又過去了。所以時光不可蹉跎,一寸時光就是一寸命光。我們為人父母、為人長者、為人師表,我們一定要把珍惜時光表演出來。而我們自己的道德、學問、智慧,能夠愈早有提升,有成就,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他就早一天有福報,早一天能學到我們的智慧。這是為人父母、為人老師,以至為人長輩、領導,都應該有這樣的胸懷,督促自己不可懈怠,每天要能「德日進,過日少」。歷代祖先、聖王都有這樣的態度、榜樣給我們。商朝的湯王,他在他每天洗臉的臉盆上寫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希望自己往上提升,都希望自己能改過遷善。所以我們每個禮拜見面,都要提醒我們自己:這個禮拜我們有沒有好好用功,下功夫?那諸位學長們,我們「禮運大同篇」背下來沒有?你們這一個禮拜有沒有連走路都在大道之行也?
其實,我們在一段時間之內下功夫來學習,都會覺得特別充實。人有時候還是要有點承擔、有點壓力,才學得好。所以建議大家一個方法,可以進步得比較快。比方說,這個禮拜在這裡學,你下禮拜就在你自己的學會教,你一定不會懈怠。假如說「以後再說」,那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了凡先生說,「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為什麼道德、學問不能提升?「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沒有承擔,一直拖一直拖,明天再說,下個月再說,以後再說。所以我們諸位學會的代表,我的建議大家可以參考。而且,再加上一條,每一次要講這篇文章的時候,您就先背一次給大家看。可能下個禮拜人都跑光了,不敢來了。所以告訴大家,下藥也不要下得太猛。大家假如被我嚇到了,要體恤我也是好心。那大家斟酌情況,記住還是不能懈怠。
那我們上一次一起交流到的是「禮運大同篇」,我們今天是第二節課。第一節課學貴立志。學習要能勇猛,很重要的一個動力,在於有高遠、堅定的目標。我們既然學儒,學傳統文化,那一定要效法學習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生致力於文化的復興。老人家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有了好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人心善良,人才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社會、生活,所以夫子一生從事教學工作。老人家願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這一篇「禮運大同篇」,充分的表達了夫子對整個社會的一個理想。當然,夫子一生也盡了力了。很多人會說,「那夫子一生又沒有當上官,又沒有實現他的理想」。這一點,我們不要只以成敗論英雄。我們感受到夫子那個時代禮崩樂壞,教化人心是相當不容易的,可是夫子一生堅定不移的做。我們學到夫子的一個精神在哪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明明知道自己的努力,很可能這一輩子根本看不到好的成果出現,但是道義所應該為的事情,再怎麼艱難,所謂上刀山下油鍋都不怕,見義勇為。
而夫子的堅持,對於人類、對於民族的一種文化承傳的使命,當下就感動了他千千萬萬的弟子。以至於這二千五百多年,多少人看到夫子的風范跟教誨,都扛起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歷代的聖賢人,都以夫子為榜樣!夫子的堅持,上下承傳了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假如夫子那個時候沒有堅持,我們現在根本不認識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更談不上他們在《尚書》、在古典裡面的教誨,那個根本不可能會記在我們的經典上。所以夫子的德行、他的精神,為後世二千五百多年的讀書人所效法。所以比孔子早成為聖人的古聖先王,因有孔子承傳了他們的道統,所以我們認識這些古聖先王以及他們的教誨。而在孔子之後成聖賢的人,都是效法了孔子的精神。所以孔子離開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了,可是他的精神長存!這樣的人生太有意義了。
人生,不要追求帶不走的東西。帶不走的,其實只是增加我們的虛榮,增加我們的貪著而已。人生要努力的,是留下來的道德、留下來的精神。我們到底能留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家庭什麼樣的家道?什麼樣的家風?那是長長久久的。我們在單位,能不能給予後來的同仁一個最好的榜樣?「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們待的這個單位、走過的團體,念念都不忘我們的風范跟貢獻。以至於我們現在民族文化的承傳,確實是遇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那我們有沒有這一分擔當,真正承傳起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對得起祖先,對得起後代子孫?所以我們要立志!我們在座馬來西亞的同胞們,你們這一代是承傳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代,這一代不傳,會斷!而且,我們承傳下去之後,我們相信,從我們這一代到下一代都能看得懂《四庫全書》,看得懂四書五經的教誨。
諸位學長,我講到這裡都覺得精神振奮,怎麼我看你們的表情好像沒有這麼振奮?我們再來一遍,你們要配合我一下,而且聽的時候要隨文入觀。你不要聽的時候還在那裡想:看不懂。要向未來看,要有信心。諸位學長,大家立定志向,我們中心這些古書,歡迎你們要深入這些古文的時候,可以常回家看看。坐下來,在那裡看到這麼多古書,真的我們的祖先太對得起我們了。看著看著,那我們要對得起後代。
所以,孔子是我們人生最好的榜樣。二千五百年多年來,哪一個家庭的幸福,哪一個社會朝代的安定,離開了我們孔夫子的教誨?離開了,就不可能幸福安定。所以我們效法孔夫子一生的價值,我們也以師志為己志,以孔夫子的志向為自己的志向。尤其現在這個時代,科技、交通的發達,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村落了,地球村!既是一個村落,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這個時候再不把孝道、不把仁愛的思想盡力的去做出來,去弘傳開來,那這個世界只有死路一條,那僥幸不得。尤其像今年世界的狀況,天災、水災、旱災、地震頻傳。我們有接受祖先教誨很清楚,災難的根源在人心。作善,你們要配合一下,「作善降之百祥」,這樣我才講得下去。因為我現在好像覺得,剛剛講的上一節課有講,大家不要配合得這麼好,好像第一次聽一樣。對不起,因為我以前教了幾年小學,有一個壞習慣,喜歡考試,尤其上一節課講的要抽背。下一次應該做一個簽,把大家的名字都寫上。上一句作善降之百祥,下一句?作不善降之百殃。我看算了好了,我真的怕下一次只剩下五個人來了。
所以湯恩比教授,他是真正有道德、有見識的長者。什麼見識?博覽各個民族的文化跟歷史。他感受到,唯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個仁愛、慈悲、博愛的精神,才能挽救世道人心。所以他在三十多年前就大聲疾呼,要學習孔孟學說。尤其這個孔孟學說裡面特別強調孝道,強調「慎終追遠」,要感謝祖先。他的話震撼了天主教這些高層,中華文化這麼樣的稀有!後來天主教開放他們的教徒,尤其是華人,可以祭祀他們的祖先。因為感覺到中華文化的「飲水思源」,太難得了。
上一節課我們也談到,其實家庭也好,社會、世界的劫難,其實在一念之間人心的轉變可以化解。從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能轉到孝道、仁愛的心。所以弘揚、力行、傳播中華文化,這對世界是非常的重要。上一次我們也提到,向西方社會,尤其聽不懂華語的社會,傳播中華文化非常重要。那全世界哪一個地方的華人最適合用英文來傳播中華文化的?我今天晚餐會吃得不錯,「人逢喜事精神爽」。果然大家剛剛的回答讓我感覺到,你們是直下承當,捨我其誰,當仁不讓!這個成語不是只拿來背的,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心田。所以這個時代,就像師長老人家說道,人家問他:「你是哪裡人?」我們一般說,像我,我說我是台灣高雄。報上自己的出生地,這也是對於出生地的一種重視跟感謝,這也挺好。但師父的回答更讓我們去思考。師父說,他是地球人!所以師父走到哪裡,統統遇到同鄉,因為每個人都是地球人。胸懷天下的安危,心系古聖先賢的道統、教誨。而老人家這個提醒很重要,就代表這個世界要有救,要有更多的人念念都想著這個地球、這個母親,才能扭轉現在世界所謂的人心,以至於大自然的破壞。所以環保問題,回到原點還得是人心的問題。你得把根本解決掉才行。不然,喊環保喊這麼多年了,不只沒有改善,反而有嚴重的趨向。所以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除非我們在根本上努力。人心,根本。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是孟夫子的教誨。從人的天性親愛自己的父母(我們上一節課講的,一個人愛的原點、源頭活水),推展到去愛家族,愛鄰裡鄉黨,愛社會大眾,愛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大眾、不同的宗教,這個是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個愛心真正發出來了,推己及人,推及到萬物,對有生命的,對也有父母的這些萬物,都能夠設身處地,不去傷害他們,愛物。有了愛物的態度,他怎麼會去破壞生命、破壞大自然?所以真的要把環保問題解決,還得從孝道、得從愛心這個根本下手,才能改善!這是要找到本的問題。
你看這個時代,父母教孩子很用心。諸位學長們,請問這五千年來,花最多時間在教育他自己的孩子的是哪一代?現在這一代吧?好,那這五千年來,哪一代教的效果最不好?哎喲,怎麼都是這樣,那不成比例!花最多時間教出來最差,原因在哪?捨本逐末。第一個,沒有抓到身教才是教育的大根大本。這個時代人忽略了,都覺得,「我都跟他講道理了,講很多了,他就是不聽,氣死我了。」從這個話我們就知道,本末倒置了,覺得講道理就是教育了。身教!我們看那個「教」字,左邊兩個叉,下面一個孩子。第一個叉,父母、老師、長輩畫的。小孩從小特別會模仿,所以跟著效法。這個教字就告訴我們,教育最重要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則。這個教字沒有嘴巴,所以提醒我們,不是用嘴巴教的,要身體力行。右邊是手拿著一支樹枝,耳提面命。哪有說小孩教一次就會的。告訴大家,孔子的學生裡面也只有一個人,「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所以對於孩子、對於學生來講,都要有耐心去教導,哪有教一次、教二次,我們就氣急敗壞,就情緒了。一有情緒,我們講的道理,孩子們都沒記在心上。他們只有一個印象:我媽媽好凶,我爸爸脾氣好大。那不只沒教到孩子好的耐性,還把情緒化傳遞給他們了。所以身教、耐心才體現出慈愛。浪子回頭,那都是父母的耐心、真心感化的!所以我們有沒有找到教育的本在身教?沒有抓到,本末倒置,效果還是不好。包含父慈子孝,那個慈愛就體現在,時時都想著給下一代好榜樣看,這是慈愛的表現。那我們現在身為人家的長者,有這樣的態度嗎?所以我們看,人與人現在這麼多問題,往往都是本末倒置掉了。包含,比方婚姻是大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那人在選擇婚姻對象的時候,所謂門當戶對,這是非常正確的,這也是抓到根本。
請問大家,找對象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孝順是吧?標准答案。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特別會講標准答案。為什麼?從小考試就是這麼練過來的。標准答案寫完,一百分!出去外面了,該怎麼丟垃圾怎麼丟垃圾,該怎麼闖紅燈怎麼闖紅燈,反正那些道理只在考卷上寫而已。所以一說找太太,什麼最重要?德行!其實心裡面還有一句話,「不過長得漂亮也很重要啦」,你看在道理當中,心裡面都是這麼想,真正遇到了楊貴妃會怎麼樣?凶多吉少。所以你看經典對這個很重視。我們看《朱子治家格言》裡面講的,「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女兒出嫁了,要找到有品德的女婿,不要想著要很多的聘禮。「娶妻求淑女」,找那個善良、賢慧的女子,「勿計厚奁」,而不是去想,聽說台灣的台南嫁妝特別多,還是說,聽說馬來西亞的華人嫁妝特別多,到這裡來娶太太比較劃算,那你看這都是在枝末打轉。
所以現在的風氣,重利輕德、重色輕德!人都在枝末打轉,哪有根本不動搖的道理?人生輕重緩急都搞不清楚了,所以現在離婚率愈來愈高。男人假如都重德,女人就修德,這互相影響。男人假如重色,女人都跑去減肥。所以女人去減肥,男人也有責任,互相影響。以前的女子不簡單,她的先生在路上撿了一塊金塊,拿回家裡來。諸位女同胞,你先生今天撿了一塊金塊回來,你會怎麼樣?「哎喲,坐坐坐,倒杯熱茶給你喝,真聰明,真有本事,撿到一塊金塊,晚上給你加菜。」是不是這樣?假如是這樣,他先生每天走在路上,統統不看前面,看底下了,今天有沒有得再撿金塊。樂羊子他太太,他撿金塊回來,她跟她先生講,「讀書人要胸懷大志,怎麼去貪這些財物?你好好讀書才有出息,要有學問才好。」她先生走出去把金塊扔掉了。待會下課不要問我,那個金塊丟在哪?要有志氣。真的,人心胸很小,就貪眼前之利,這一生沒什麼出息。女子有這樣的認知,她的另一半一定有氣概!
我們看到,古代確實他很重視根本,抓到根本。我們現在為了世界好,也要從根本的人心,大家一起來努力。人心要轉,弘揚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就對了。而要把倫理道德弘揚開來,利益到國家社會甚至天下,也得從根本做起。我們今天的目標是禮運大同的社會,就像四書《大學》裡面講到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從這一段話,我們的老祖宗任何思惟、任何的努力,都是從根本。一直推到最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才能夠真正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首先從格除我們的習性做起。
所以老祖宗的教誨,有一個綱領是最簡要的,就是白鹿洞書院列出來的,四千五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是這麼教我們的,裡面提到了修學的次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深入理解經典,解。笃行是行。解行相應,人的道德境界才能上去。你只研究不力行,「長浮華」;只力行,不深入經典,「任己見,昧理真」,不行了。而這個笃行裡面就提醒我們,要「懲忿窒欲」。懲忿就是不可以亂發脾氣,窒欲就是欲望不可以膨脹,不可以貪婪。那我們想一想,我們要有道德,正己去感化別人,感化家人,感化有緣的人,假如我們很貪心,能感化誰?假如我們常常發脾氣,能感化誰?人家看到我們就跑了,還感化?所以從格物下手是很有道理的。自己真有德行了,處處表現出來都是為人設想,都是大公無私,誰跟我們接觸誰感動。孔子做到了,這麼多的學生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召,甚至於是我們二千五百多年之後的弟子,都被老人家的德行所感化,這是至誠、無私!
上一次我們跟大家交流了整段「禮運大同篇」。而「禮運大同篇」的落實,一定從我們格物下手,對治自己的習性,慢慢的,致知,致良知。良知本有,被這些習性障住了,撥開雲霧,太陽光就透出來了,良知的光芒才能透得出來,意才能誠,心才能正得了,身才能愈來愈有修養。而這個要達到禮運大同,也是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一個國家真正把倫理道德因果做出來了,真正大公無私,這個國家就帶動全世界的善良,絕對的,為什麼?人性本善。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出現,統統效法。
我們看,在夏商周那個時代,周朝的祖先,其中一個太王,他很有德行。蠻夷要攻打他的國家,他就想到:今天他們一攻打,我的老百姓死傷會非常慘重。既然這個土地他要就給他吧,我不希望我的老百姓又流血流汗。因為那個時候地很大,很多地方都沒人住,他不希望因為這一塊地,而跟對方沖突,讓他的老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意變成這個樣子。那當然,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這個時代,假如人家侵略我們的國土,我們也沒有地方移民了,是吧?這個時候就要捍衛自己的國家,所以這個道理是變通的。那個時候因為地很廣大,「算了,你們硬要,讓給你們」。結果,太王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叫岐山,這個周朝發展的一個地方。他的臣民聽到,太王不忍心他們流汗流血,非常感動他的仁慈,所以過不了幾天,他的老百姓全部搬去跟他住在一起。然後不只他的老百姓去了,聽到這一件事的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民族、國家,這樣的人好啊,全部都投靠他,他一下子國家就非常的壯大。所以真正仁慈的人出現了,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天下人都希望到這麼有仁愛的地方來居住。
所以我們馬來西亞現在的目標是,寫在上面了,ONE MALAYSIA。真正做到了,這個地方真的種族、宗教融成一體,那馬來西亞會變成全世界移民的第一塊樂土。大家都想來這裡生活才有幸福,是吧。所以有德行了,方方面面就興盛起來,不用擔心了。所以,有國家來帶動,一定能喚醒世界的善心。而國家又靠什麼來帶動?家齊而後國治。這個「家」,小則一個家庭、家族,大則一個團體、企業。這個時代,家的范圍還要延伸到企業、團體這個大家庭。每個行業都有表率出來,就把同一個行業的善心都給喚醒了。
前幾天我們聽劉芳總裁給我們講了一堂「涵養女德」的課。她這麼用心的帶她的團體,她底下的這些員工,女士比較居多,而且都是沒結婚的姑娘多,都懂得倫理道德這些道理了,以後她為人妻、為人母親、為人媳婦都能做得好。那大家想想看,她這個企業對整個社會的安定起了多大的作用?聽說現在,慢慢的,人家說找對象都會到她們那裡去找了。所以我們馬來西亞好好努力,以後華人要找太太,都到馬來西亞來找。這個所起到的教化作用,人家都起而效法。所謂「君子之德風」,德風吹出去了,接觸到的人都會受到感動。那大家想一想,劉總他們夫妻有德行,這些員工幾百個人,他們的父母都很安心。而且大家想,一個美容行業能做到這麼重視德行,這麼設身處地為客戶身心,甚至於他家庭的幸福著想,這在美容界是真正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那誰不願意工作的有價值,誰不願意事業長久發展?一看到榜樣了,以前那個短視近利、自私自利、只為了業績的這些想法,慢慢的他就放下了。包含教育界,包含醫生,各個行業,只要有榜樣做出來,那個行業的風氣就帶起來了。還有社區,尤其現在大都市很多。現在經濟社會,一個都市少則幾百萬人,多的還有上千萬的都有。像我們大陸的北京,二千多萬人口。一個北京就差不多是馬來西亞的總人口。人口大量的聚集在都市裡面。所以,假如有社區能真正落實「禮運大同篇」,落實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那其他的社區起而效法。
講到這裡,大家腦海裡浮現了哪一個念頭沒有?難道你們一片空白嗎?捨我其誰!一講,「好,我的社區開始做」,這樣就對了。師長說,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社區做起。社區亂了,我首先來打掃;社區沒禮貌了,我見人就打招呼、鞠躬;社區彼此之間不主動的關懷、付出,首先由我無私的為這個社區的孩子講解《弟子規》,就把付出帶動起來了。台灣有一個社區,做得非常好,叫耕心蓮苑,在台北縣的三重市,大家可以上網去了解他們的經驗。人家這個經驗都是現成的,肯學習,就省很多的摸索。他們有兩位女老師發心,長期在這個社區教導《弟子規》,教導儒道釋的經典,無私的奉獻,做了十三年。那十三年是如一日,沒有一天停過。社區的孩子下課了,回到社區,就是她們輔導他們的功課,進而輔導他們的品德。之後,感動了這整個社區的居民,尤其是成人,結果現在一起來做的這些義務的老師跟義工,就是他們社區的家長。善心互相交感。
然後附近的學校都來找她們幫忙,去帶一些學校裡面行為比較偏頗的孩子。她已經能夠繼續照顧到身邊這一些教育的單位。而且她們的社區還跟很多不同的宗教團體一起辦公益活動,推展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都是他們社區這些孩子跟家長去做義工。那這個社區的人心量都非常廣大。他們還有一個餐廳,因為整個社區像個大家庭一樣,歡迎大家來吃飯。剛好這一陣子經濟不景氣,有一位父親失業了,那幾個月都沒有賺錢,跟孩子每天都去那餐廳吃飯,她們都是歡歡喜喜供養他們。結果後來找到工作了,第一個月發薪水,這個父親就把第一個月的薪水,恭恭敬敬的交給我們耕心蓮苑的老師,而且還說,他之所以能度過這一段,都是因為蓮苑這個家不分彼此的照顧,不然他都不知道日子怎麼過了。所以我們看,這個社區都感覺到家的溫暖,變成他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力量,支持的動力,可能幫助了整個社區很多人跨過他人生的很多難關。
整個社區都是愛心,沒有私心。有時候辦活動,整個社區的孩子給老人洗腳、敬茶,「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還不分彼此。「講信修睦」,一起出去做好事,大家感情都特別好。結果做了第十二年,台灣教育部社會司注意到了,這個社區太好了,人心這麼善良,就以她們社區的經驗,向全台灣的社區發動一個社區學校的構想,希望整個台灣的社區,尤其都市的社區,都能以她們這個社區學校為榜樣。那假如真的去效法了,那整個人心,就能從疏離、冷漠轉到一家親,那災難也從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就化解掉了。
大家想一想,一個社區能對世界產生多大的影響?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一個人的願力像一個種子,這個種子發芽茁壯了,又長果實,它又會變成多少顆種子?所以人的願力不可思議。現在她們的這個經驗,我相信全球華人很多都了解,也在效法。這個真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給我們的社會留下至誠的奉獻精神。包含我們去年底,邀請到我們吉林松花江中學的呂傑校長跟王琦老師,在我們北方大學面對二千五百位校長、老師,把他們在學校落實《弟子規》傳統文化的經驗跟大家分享,感動了不少學校的校長跟老師。您看他們兩位校長跟老師的愛心,現在又結成果實,這些種子又撒到有緣的地方去了。那這個對我們整個教育界會起到一個非常好的帶頭作用。
所以不管我們現在在哪一個行業,只要真肯依教奉行,都能夠給我們的社會民族以至世界,帶來非常大的利益。因為文化的復興,最重要的就是榜樣的力量。所以我們要落實禮運大同,從我們的社區,從我們的企業、學校、團體來做起,以至於從我們自己的這個家族來做起。家是社會非常重要的單位、基礎,家族都和樂,這個社會就安定了。所以古代,整個無私的態度,「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能夠「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人生態度,都來自於他的家教。「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他的家很有福報,又帶動了整個社會的良善風氣。所以歷代這些讀書人,他的家庭做得好,整個社會大眾都在打聽,「他們今天家裡又發生什麼事?有沒有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地方?」都是在傳:范仲淹先生家裡怎麼樣,司馬光先生家裡怎麼樣。哪有現在都傳什麼八卦新聞,什麼某某什麼日報,唯恐天下不亂,都挖那些不好的新聞,那就是錯誤的。隱惡揚善才能達到好的社會教育。
那家族如何真正齊家,然後帶動整個國家社會的良善風氣?跟大家交流兩個榜樣。一百一十一頁《德育古鑒》,這個《德育古鑒》剛剛有show了那個網站,對不起,數量有限,下個月會有好幾百本過來,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沒書,下個月就到了。因為剛好那個船期,到五月底船才開過來。現在這些書,都是剛好這一期進修班台灣的學長他們扛過來的,所以我們掌聲謝謝台灣這些學長們。所以人要珍惜緣分,你看一本書拿在手上不容易,得有人流汗,得有人印,得有人把這些故事收集起來了,還得有人把一篇一篇故事真正演出來。這本書不容易!有沒有感覺它在放光了?你看至誠感通,感覺到它在放光了。好,我們每讀一則,就好像這個聖賢人的風范照到了我們的臉龐,照進了我們的心靈,跟我們融成一體,這是善學。所以這個就像文天祥先生說的,「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我們看,窦禹鈞先生,大家應該不陌生,《三字經》裡面有一句話叫「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我們看,一個家族,利益了他的後代子孫之外,還在《三字經》當中留名。那經過了一千多年,多少人在效法他,功德無量!窦禹鈞先生,「燕山人」,這個燕山在河北那個地帶。「年三十無子」,所以這個人有好的後代,都得要積善修德才行。有百世之德者,就有百世子孫保之,就像孔子他們的後代。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而三十歲都還沒有子嗣,他夢到了他的爺爺來了,告訴他,「汝命無子,壽且促」,促就是很短,「當早行善事」。「公為人素長者」,有一點很重要是,他最後能改造命運,能給後代留下這麼好的榜樣跟福分,有一點很關鍵是,他的爺爺在夢中提醒他,他馬上就聽話。人能聽聖賢的話,能聽父母、長輩的話,老師的話,這個人的福氣就很大,就可以改命了。所以,窦公他平常最常做的,就是「於同宗外姻」。同宗就是同姓,外姻就是不同姓,但可能是表哥、表姐、表弟、表妹,這個是外,或者媽媽那邊的親戚。姻可能是婚姻,結了婚,雖然沒有血緣關系,是親家。對於這一些親戚,「有喪不能舉者」,就是家裡有喪事,沒有錢去辦的,他馬上出錢,「為出錢葬之」,「前後凡二十七」件這樣的事情。「孤遺女,及貧不能嫁,為嫁者,凡二十八人」,就是父母可能不在的小女孩,把她養大了又幫她嫁出去。
上一次我們「禮運大同篇」裡面講的,「矜寡孤獨」,這個字念關,在這裡是跟「鳏」字同義,跟大家說明一下,平常它念金,在這裡念關,關公的關字的讀法。然後「矜寡孤獨」,這個孤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幼年無父叫孤,像范仲淹先生兩歲父親死了,所以「二歲而孤」;另外一個說法是父母都不在了,也算孤,孤兒。其實我們感受一下,確實人的福分從哪裡來?從慈悲來。恩田,悲憫他人,感同身受,這個心就有福氣的存心,福田心耕。所以,以前的人特別孝順,不能安葬自己的父母,那他是生不如死,所以趕緊讓他們能安葬自己的父母,安心。然後這女子,孤兒已經夠可憐的,怎麼忍心不好好幫助她,所以為嫁者凡二十八人。
「故舊相知」,他的好朋友,這些也都是讀書人,「遇其窘困」,遇到他們很困難的時候,「必擇其子弟可委以財者,隨多寡貸以金帛,俾之營運」。這個「俾」其實就是助他一臂之力。大家看,窦禹鈞幫助人很有智慧,他不是只給他錢,他先看他這一個人家,哪個孩子比較有出息,比較懂事,把錢借給他,讓他去帶頭給他自己的家庭做榜樣。不然你給錢都給他那個敗家子就完蛋了,拿去吃喝嫖賭。所以這裡也告訴我們,幫助人,除了有慈悲心還要有智慧。現在很多公益團體,幫助很多貧窮的人。結果他們幫了一段時間,心裡很難受,「奇怪了,我們怎麼捐最多錢的那個地方,老百姓愈不感謝我們,愈給我們提要求,給他們的都覺得應該的,理所當然。」他們也很困惑,就來問師長,「我們怎麼做善事做到現在,他們愈來愈貪心,都不感恩?」師長說,「他連父母都不感恩,他還感恩你?」是吧?他要感恩父母,他才能感恩別人;他要愛父母,他才能愛別人。所以幫人還得要悲智雙運,得用智慧,要教他們!窦禹鈞這個做法很懂得權變,找他們子弟裡面比較有志氣的、有品行的,然後給他們錢,讓他們自己創業。你救急,一時的,得要他自立自強才好。
所以「四方貧士」,他親戚朋友當中,四方就是周圍的這些人,依靠他們才有飯吃,這個「舉火」就是燒飯。「不可勝數」,太多太多人了。所以大家想,他們的善心感動了多少人?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不可小看一個家庭的力量。所以《大學》裡面告訴我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所以,窦公「每量歲之所入」,他每一年賺進來的錢,除了「伏臘供給外」,伏是指夏天,臘月就是冬天十二月。其實這個「伏臘」的意思,他考慮到春夏秋冬一年他們自己的需要,考慮好了,其余的他不留閒錢,他不積財。眼前人有難了,我們還積錢不給他,那仁愛心慢慢就不見了。所以這個叫積財傷道。旁邊都有餓死的人,你還很有錢,這個良心都提不起來了。「皆以濟人」。
「家惟儉素」,這兩個字很有味道。其實大家慢慢,現在讀,大家想,怎麼都有點看不懂?障礙絕對不在書本上,障礙在我們內心的恐懼。再來很正常,什麼?還不夠熟嘛。今天你跟一個人第一次見面,聊天有點怪怪的,那叫正常,是不是?你跟他熟悉了一年,交談起來就很順了。我們跟這些聖賢老朋友也是一樣,你常常讀,常常跟他們效法,就愈來愈熟了。而且文言文太美了,一個字,表達的意境都讓我們回味無窮。你看他說家惟,這個「惟」就是守住這樣的家道,抱持著這樣的態度。什麼態度?節儉。素,非常的樸實,一點都不張揚,以至於做好事都不張揚,素啊。絕不去跟人家炫耀,「你看我們家做多少好事了」,那又搞名聞利養去了。所以這戶人家太難得了,儉素。「無金玉之飾」,沒有這些很昂貴的首飾,「衣帛之妾」,也沒有穿得很漂亮的小老婆。很多人一有錢,亂來,這叫沒事找事。是不是?好色,身體搞壞了,家裡無事又生波浪。很多時候,家裡吵啊吵啊,可能都是我們男主人自己不檢點,造成了那些風波。所以要把源頭找到,男主人就要有男主人的風范,帶動全家的品行,這樣才對。這裡你看,窦公很有風范,節儉、樸實。
「建書院四十間」,這個功德無量,四十間書院從建到現在,不知道有多少讀書人受到利益,這些功德都記在他窦家的陰德上面了。而且「聚書數千卷,延禮文行之儒」,延禮就是非常恭敬隆重的去請到,文行就是,文,有學問,行,有德行的大儒來。「以育四方之俊」,來教育這些有緣的學子成為好的人才。「其貧無供頓者,資給之」,這些讀書的孩子貧窮到沒有辦法吃飯、沒有辦法安頓的,他都拿錢給他們。所以「賴以成名者」,就因為他的幫助讓他們有得吃、有得住、有得讀書,而最後成就德行跟功名的人,「前後接踵」,就是形容數量非常多。
「復夢祖父告曰」,又夢到他的祖父說了。「數年來,上帝以汝有陰德」,因為你有陰德,積累了這麼多善行。「名掛天曹」,他在天界已經掛名了。「延壽三紀」,一紀是十二年,他延壽三十六年。「賜五子榮顯」,他五個孩子都會很有成就。「福壽而終」,這一點很重要。我們說五福臨門,這五福:財富、健康、長壽,還有好德,最後一個叫考善終,翻成白話叫好死。死的時候都沒有病痛,睡著就走了,坐著就走了,這個五福裡面最重要的一福。「言訖」,他講完,「復囑公曰」,他的祖父又囑咐他。「陰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或發於現世,或報以來世,或受之子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對這個堅信不疑,所以他的祖先說,「此無疑也」,不可以懷疑聖賢人的教誨。
結果他愈來愈積極,「愈積陰功,以谏議大夫致仕」,致仕,等於是說他當官,最後還當到了谏議大夫這麼高的職位。「年八十二」,跟親友道別,「別親友」,談笑風生,BYE-BYE,我要走了。當天坐著就走了。真自在!而他的孩子,「儀、嚴、侃、偁」,這個字念稱,稱贊的稱的讀法,「僖,皆登卿侍」,就是都當到了部長、副部長這種高官的位置。「八孫皆顯」,五子八孫都非常的有道德學問,也有富貴。「范文正公書其事於冊」,范文正公把他的事跡寫下來,記在自己的家道裡面,告訴他的子孫,要效法窦禹鈞窦公。
我們看,窦公一生的風范跟他的家道,不只利益他們,後面宋朝的范仲淹還以他為榜樣。所以諸位學長,大家也要立榜樣,以後的人效法我們家族。所以兩百年之後,在我們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你們的子孫會走上台來做一個匯報,「當初兩百年前,我的爺爺,我的祖先就是一起研討古文班,之後發願要弘傳正法,弘傳儒釋道的教育,我們現在都接受他的教誨,現在家裡福報很大,今天還有機會跟大家做匯報」。這個時候,底下的人聽到,「哦,原來是兩百年前某某公的後代」,馬上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所以現在諸位的努力,種下了善種,兩百年之後會開花、會結果。
這是由家族帶動了社會的良善,示范了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好樣子。我們再看一百一十頁,范文正公。真是有志氣,人家以窦公為榜樣,做得也非常的優秀。「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貧」,他兩歲父親就去世了,非常的貧窮。而范公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德行,其實我們非常感佩他的母親。兩歲被家族拋棄,一點怨言都沒有。范公母親的德行,那是相當的不簡單。不只沒有怨恨,反而化悲憤為力量,期許自己的孩子,「你以後真有出息了,一定要照顧所有困難的族人跟朋友。」范公也確實做到了。所以母親的德行,影響了孩子的人格,也影響了這個家族的命運。我們想一想,假如范公的母親從小就是罵他的族人給范公聽,范公還會不會出來?就出不來了。所以諸位女士,現在要罵人以前,要想,一罵出來就完了,下一代的德行就完了,就不罵了;要生氣了,那下一代就完了,好,不生氣了。這個向范公的母親學習。
而且范公很孝順,非常的用功讀書,他希望趕緊接母親認祖歸宗。所以「日食虀粥一角」,這個虀就是把韭菜、姜、蒜把它切碎,跟著這個粥一起吃。一天只吃那個粥煮爛以後,干了,切塊,他只吃一角,非常「勤苦讀書」。「便以天下為己任」,為什麼讀書能有這麼高的學問?也跟他志向有關,以天下為己任。而且范仲淹的祖上,在漢朝是范滂,范滂的風范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你看這個家道非常有承傳。所以他常常自己誦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士」是指讀聖賢書的人,有這個胸懷。
「嘗谒相士問雲」,這個「嘗」是說他曾經,見到了一個算命的人,就問他。「能作宰相否」,我能不能作宰相?宰相那個時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相士一聽到,可能還沒調整過來,「這個人這麼狂妄。」相士說,不可。「再問:能作名醫否?相士訝之曰」,算命的很驚訝,「何前問之高,而今問之卑也」。你前面說問宰相這麼高,怎麼現在一下子只問能不能做個醫生,名醫呢?「曰:惟宰相、名醫,可以救人」。這個字應該是「能作名醫否」,這個字打錯了,名醫。這個相士「贊曰」,當下這個算命的感覺到他的心境,非常的佩服他,贊歎他說,「君仁心如此」,就一心為人民著想,「真宰相也」。果然,他以這種心境去讀書,大通六經的經義,他都掌握了。所以「舉進士第」,考上進士。「為秘閣校理」,秘閣校理可能還管一些重要的經典文物。「博通六經」。我們看,范仲淹先生有這麼大的成就,還在於他厚積薄發,積累得很充實。「學者多從質問」,很多讀書人都向他請教。「為講解不倦」,他都盡心盡力為他們解說經典的義理、聖賢的風范。
從這裡我們看,范仲淹先生他是時時,不是他出名以後才選賢與能,不是。他還沒有很高的位置,他就時時在選賢與能,這些讀書人都是未來國家的棟梁,把學問充分跟他們切磋,讓他們以後都能成就道德。所以孟子說,「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一個人能夠時時成就別人,讓人能成為團體、社會的棟梁,這是真正仁愛。因為成就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在團體的貢獻會很大,以至於他以後為官,他能利益一方,這是真正愛百姓、愛大眾。所以大家以後隨時帶本簿子,學的東西把它記起來、多復習之外,看到哪些人特別好,為自己的團體舉人才,為弘揚傳統文化舉人才,都把他記下來,以後有機會了,幫助他、推薦他、成就他,這就是仁慈之心。或者是你們現在教的那些小朋友,一看,長得有點像范仲淹的胸懷的,記下來,以後多向我們馬來西亞中心推薦。這些人好好培養,放假的時候,給他們辦個營隊。現在就要培養,不是以後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好。我們先休息一下,我們從幾百年前先回來一下,先喝杯水,待會我們再到宋朝去跟范仲淹學習,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10/5/1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03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二集)
下一篇: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四集)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