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這句話是講布施給人,心裡就後悔了;借了人家的財物就不願意還。要知道布施是修福,布施怎麼樣才能修福?要有真正一個慈悲心,願意幫助別人,那是真心、誠心,這才有福報。布施裡面如果夾雜著一點傲慢、一點懶惰,這個福報都不圓滿;要有恭敬、真誠的心去布施,這才是真正的福報。布施以後,他就後悔了,證明什麼?布施的時候就不是真心,沒有那種誠意,所以他布施完了之後,想來想去又後悔了。這種貪吝、悭貪的心沒有斷,捨不得。捨不得的心,那是跟餓鬼道相應。哪怕是他真的布施有福,那到哪裡享?到餓鬼道去享。
『假借不還』,借了東西必須還,「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弟子規》教導我們的。所以真正要講信用,借了人家的東西按時還,最好是提早還,這樣子再借不難。但是借了人家的東西,就貪心起來,不想還;甚至希望別人忘記了,他忘記了,我就可以不用還了。還有前面講的,「借他貨財,願他身死」,還有些更惡毒的人,借了人家的財物,還希望人家早死,早死了,就沒人來追債了。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嗎?人為什麼在六道裡輪回?為什麼會受苦?就是因為欠債、還債。欠命債的得還命債,欠錢財的得還錢財,這一分一毫都錯不了。所以真正明白的人,布施決定是歡歡喜喜,正是修福。也不用擔心布施之後,好像別人拿了我的錢不是做正經事,你有這種顧慮,那就叫後悔。
你看,我們師父上人在講經裡舉的一個例子,新加坡有位談禅法師,每天就在寺廟門口賣些蠟燭、香油燈火這些,這麼一分錢一分錢攢起來的,然後布施給這些寺院,大陸建寺廟都是多少萬多少萬的捐。捐了之後,再也不過問,然後只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你看心裡多清淨?我真誠的布施,我是為了做善事,為了幫助佛教,我的功德圓滿。他拿我的錢去做壞事,那他有因果,跟我不相干。你看心地純淨,行為純善,沒有夾雜著半點疑慮,這個疑慮就是污染。所以『施與』就不僅不要後悔,也不要去想,真正做到三輪體空。三輪體空要當下就要做。我現在布施絕對不要想將來布施會不會有些什麼問題出現,你這樣一想,你的善心就沒有。
假借,借人財物,一定要歸還,講求信用。這裡講一個跟假借不還的,有這麼一個例子。這是在大陸上,有個縣城裡頭,有個人講他爺爺的事情,說他爺爺解放前是做生意的,借了人家的錢財。結果那個人後來死了,那就沒有還了。解放後,有天他們做完生意,店鋪關門;一關上門之後,聽到外面還有人敲門。這天都黑了,誰敲門?打開門一看,見到一個人,那個人沒有面部表情,直勾勾的就盯著他,然後就跟他講:你父親借了我的錢,我現在來討債。他趕緊進去跟他父親講,他父親出來一看,仔細端詳之後,就想起來了,原來這個人就是過去我們家做生意借了他的錢,後來他死了,這個怎麼死了還會來,你難道是鬼?想想嚇得汗毛直豎。
然後那個鬼就說:你別怕,我也不是來害你的,我只是把你以前借的錢討回來,我現在在鬼道裡面沒有錢用,你得給我燒紙錢。這個掌櫃的,這父子倆聽了之後,心就比較安了,就講:你既然來了,也不容易,就進來喝點酒,吃點東西。於是就把這鬼請進門,擺上了一桌菜,倒上酒,兩個人就聊起來,一直有吃有喝,聊的也很愉快,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快要天亮了,那鬼就走了。所以他們倆是聊了一個晚上的鬼話。第二天,父子倆就趕緊買了一百大銀元的紙錢,到那個人的墳上去燒。燒了之後,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這個鬼了。所以「假借不還」,那將來還會遇上,債主還會來討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