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博士:《孝經》研習報告(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孝經》,今天我們來看第二章「天子章第二」,首先我們把這一章的經文念一下: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這一章經文不長,可是裡面的義理非常的深廣。我們來看邢昺《正義》疏裡頭對這一章的講解,「正義曰:前『開宗明義章』雖通貴賤,其跡未著,此故已下至於『庶人』,凡有五章,謂之五孝,各說行孝奉親之事而立教焉。天子至尊,故標居其首。案《禮記•表記》雲:惟天子受命於天,故曰天子」。邢昺的《正義》這一段注解,可以說是把「天子章」的這一章經文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意義點出來。他說前面一章,第一章是「開宗明義章」,這一章把孝的主旨、宗趣、功用都顯示出來。這一章講的是孝的一個大意,它對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貴賤貧夭統統都適用,所以說它是通貴賤的。貴,上自於天子,我們說國家領導人,下至於平民百姓,甚至於地位最低賤的,我們說哪怕是乞丐也好,孝都適用,也就是他們都要行孝。第一章講的是一個大意,並沒有很仔細的來說明,所以說「其跡未著」,就是沒有把如何行孝、什麼人該怎麼行孝這些事相講清楚。所以底下的這五章,從「天子章」開始,到「諸侯章」、到「卿大夫章」、到「士章」、到「庶人章」,這五章就給我們顯示出如何奉行孝道,如何以這不同的身分來孝親,把這個事相為我們講清楚,這是所謂的五孝,就是五種人如何行孝。雖然經文只列了五種,實際上我們要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知道不管在什麼樣的身分、地位上,都應該竭力事親。

  夫子在《孝經》裡舉出這五孝是用五個例子,也就涵蓋了一切,目的是為了立教,就是顯示孝道的這一門教育。因為天子,這是講古代是皇上,至尊至貴,因此按照這個尊卑的順序,就把「天子章」擺在首位,按照尊貴卑賤來排列,「庶人章」擺在第五。這裡解釋「天子章」的天子,用《禮記》裡頭「表記」這篇文一句話說,「惟天子受命於天,故曰天子」。天子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它是一種尊稱,古代是世襲的制度,所以父位傳子,現在是民主選舉的制度,是民選的,公民投票,或者是公民代表、人民代表投票。天子他的使命是非常的重,所以叫受命於天。這個天就是指我們這一個天地,人在天地之間是最尊貴的,所以與天地合稱叫天、地、人三才。人如何才能夠教好,如何才能夠管好,讓人也能夠順應著天時,因循著地利,而能夠行孝,而能夠行善,讓社會能夠和諧,讓世界能夠太平,這個是天子的責任,這個責任叫天職、天命。這個天是形容使命之偉大,所以把國家的領導人稱為叫天子,就像天的兒子一樣,要替天行道。所以天子自己本人必定是一個具足道德的人,他自己必定是一個孝親敬親的人,才能把這一分孝心擴展至普天之下的百姓,以孝治理天下。所以這一章主要的是講如何把自己的愛敬雙親的這分心擴展至百姓、擴展至四海,讓普天之下的民眾都能夠受益,都能夠效法天子而去行孝,那麼社會必定和諧,世界也能夠大同。這是邢昺對於「天子章」這個義理為我們稍稍點出來。

  我們繼續看唐玄宗對於經文的注解,這是《御注》,第一句「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這是講到孔老夫子自己說,愛自己的父母的人,必定不敢對人生起厭惡,也就是他心裡不會有跟人對立的念頭,為什麼?因為這個對立就把一體給破壞了。我們知道孝講的是一體的意思,你看孝字,中國的文字很有智慧,孝字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個子字底,這表明什麼含義?老一代和子一代合成一體就成為一個孝字。老一代是指父母,子一代是兒女,父母跟兒女是一體。如果是兒女跟父母心裡起了對立,起了代溝,現在人講代溝,古代人沒有聽說過代溝這個名詞,為什麼?古代人都從小受到孝道的教育,絕對不會跟父母有代溝,無論如何也不會捨棄父母。現在你看這些孩子,十二、三歲的,離家出走的,不要父母,不要家了,你看父母跟子女,這老一代和子一代就分開了,分開了就沒有孝。

  我跟我的父母就沒有代溝。我記得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即使是工作、學業很忙,但是每個禮拜必定是打一次長途電話,每兩個禮拜寫一封長信給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讓父母安心。這個習慣從小就養成,從小到大自己覺得最惬意的就是吃完飯可以跟父母散散步、聊聊天,尤其是我跟我母親,常常每天吃完飯,悠悠然然的散步,在聊一些閒話,這些閒話裡面都是凝聚著父母人生的經驗和智慧,讓我也受益匪淺。就在這樣的薰陶當中,不知不覺的增長了很多的人生的經驗,所以少走很多的彎路。很多同齡的人看到我,說你真的是人生很順利,二十六歲當上博士,走上美國大學講壇教書當教授,而且事業上也一帆風順,學業上也滿有成就,人家都好像很羨慕。實際上我的資質並不高,我很小的時候我母親教導我的時候很耐心,結果我姥姥在旁邊看到都搖頭歎息,說這孩子怎麼這麼笨,怎麼教都教不會,可見得我的資質是很差的。但是有一個好處、優點,就是聽話,能夠隨順著父母,跟父母絕對不會起沖突、起對立、起隔閡。所以誰最得到益處?不是父母,是自己得到真正的益處。俗話說,老一輩的人走的路比我們走的橋多,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多。他們的人生閱歷,我們直接聽取過來、吸收過來,變成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真的就少走很多彎路,人生就很順利。所以有孝順的德行,他的人生也順利。孝順不僅是順父母,自己同時也得到順利的人生,這就是孝的好處和利益。

  所以孝字表明一體,父母跟兒女是一體。父母之上又有父母,一層層往上推,到我們老祖宗,兒女下面又有兒女,一代又一代,一直往下延伸,一直到未來,無盡的未來,無始的過去,和無終的未來,都是一體,這就是孝,這是從時間上講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體,空間上也是如此,整個地球是一體,乃至整個宇宙是一體的,無盡的時空都是一體,這孝字裡頭的深意。因此真正盡孝的人那就是聖人,他的觀念裡面,宇宙萬物、一切眾生跟自己都是一體,沒有二,沒有分別,沒有你我自他,所以愛人如己。說愛人如己這話都說得淺了,因為說愛人如己還有人和己,實際上什麼?沒有人,只有自己。就一個自己,當然愛人就是愛自己。這才是夫子追求的仁道。

  仁是孔老夫子追求的人生最高的境界,聖人的境界,而孔老夫子對顏回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我們一天,這一天,就現在,要去行仁。仁是什麼?「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仁的本就是孝。所以我們行孝,我們能夠克己復禮,天下就歸仁。為什麼說天下馬上就歸仁?大家都行仁?就是因為天下和自己本身是一體,自己為仁,天下就歸仁。所以孔老夫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自己以外沒有天下。所以誰去行仁?只有一個自己在行仁,天下統統就是自己,自己以外哪有什麼天下?佛經上也告訴我們,《華嚴經》裡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宇宙萬物是什麼?是我們的心識變現出來的,這講得更具體。這個自己是誰?就是自己的心識。宇宙就是心識變現的,當然整個宇宙就是心識。所以當我們的心行孝、行仁,整個宇宙的境界都是純孝、純善、純仁的,這是孝的深意。

  所以對於天子來講,『愛親者』,真正做到愛親,這個人是大孝,大孝的人心裡面一定是見天下人跟自己是一體的,他的愛親才到圓滿,當然他『不敢惡於人』,怎麼會有討厭人?所以古語有說「仁者無敵」,真正的仁者他心裡面沒有敵人,沒有討厭的人,他「不敢惡於人」。這裡說的不敢實際上是不會,他不會有討厭哪個人,不會有對立,不會起沖突,不會跟誰矛盾,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他都是一體,不會有矛盾。所以他愛人真的就是愛自己,看見人有難必定相助,而且是沒有條件的,這叫博愛,博是廣大,沒有條件的。為什麼沒有條件?因為是一體。就好像我們人身上,我們如果左手癢了、痛了,右手去撫摸它,去安慰它,難道還要講條件嗎?左手還要給右手說什麼報答嗎?右手還要跟左手要價錢嗎?不會了,為什麼?兩個是一體。所以真正的愛親者必定是見一切天下蒼生如同自己,就像自己的身體發膚,都不敢毀傷。

  『敬親者』就『不敢慢於人』,對別人必定是尊敬。為什麼?因為他真正是一位敬親的人,對父母雙親至誠恭敬,他這種敬心是對待所有的人都是敬意,不敢有絲毫的傲慢、輕慢。我們問,如果一個人他對自己父母要是很愛、很敬,但是對別人還討厭、輕慢,這種人算是孝子嗎?我們分析一下他的心理,假如說他對父母是能敬、能愛,這算不錯了,但是這個敬愛還不是真心。如果是真心,它是一味的這種心,不變的心,這叫真心,會變的、有條件的、有分別的,這個心就不是真心。真心如天地一樣,「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你看天覆蓋著我們這個地面的眾生,難道它還有分別嗎?你對我好,我才給你覆蓋,你對我不好,我就給你破一個洞,難道它會這樣做嗎?不可能的。大地也是,同是人它都在那裡負載,它不會分好人、壞人,更不會有厭惡的人,不會有對人輕慢,同是那樣謙卑的、恭敬的負載,這種心是真心。所以對父母能夠真心的敬愛,難道還會對別人起分別,還會討厭人、輕慢人嗎?不會的。他這個心是真心,叫一真,一就是真,有了二、有了三,有了分別那就是妄心,真心就被破壞。所以一真一切真,一妄就一切妄。

  所以真正愛親者必定不敢惡於人,敬親者必定不敢慢於人,這叫博愛,這叫廣敬。能夠如此的對父母親愛敬,做一個很好的孝子的榜樣,然後把這種德教推廣至於百姓,讓百姓都能夠受到孝道的教育,都能夠效法這位天子。『刑於四海』,「刑」就是效法,四海之民都向他學習。所以《御注》裡面講到,「君行博愛廣敬之道,使人皆不慢惡其親,則德教加被天下,當為四夷之所法則也」。所以君子自己在落實孝道,這個君它有雙關的意思,指的是天子,也是指一個真正行孝、行仁的人,叫君子。他能夠行博愛廣敬之道,以身作則,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使人人都不會輕慢和厭惡自己的父母。所以要真正讓社會和諧,人人懂得敬親、孝親,這需要什麼?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這裡講「則德教加被天下」,這種德行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孝道的教育。像過去我在演講中也都提倡,希望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每年都能評孝子的活動。現在我們了解到,很多省分都在評十大孝子,有些行業裡面也在評孝子,像影視界裡面也有評「十大孝子影星」。我們希望各行各業、各級政府都能夠評十大孝子,把這個孝子評出來以後,新聞媒體進行報導,讓大家知道這種孝行,紛紛效法,這就是「德教加被天下,當為四夷之所法則也」。四夷是講東南西北,包括少數民族,包括邊疆地區,擴展出來就是講整個世界,世界各國都紛紛效法這種偉大的聖人的事業,天子領導容易做到。

  所以這裡講的,這是『天子之孝也』,「蓋天子之孝」,這個蓋就是講的略講,因為這裡才短短幾句話,沒有辦法把天子之孝講得那麼詳細,只是略講,所以就用蓋。我們掌握這個原理原則,要懂得在生活當中應用,把《孝經》落實。所以我們這一次講《孝經》希望能夠稍微詳細一點講,把裡面的理、裡面的事都分析得清楚一些,讓我們大家能夠深體義趣,然後容易落實。我們看到古來這些領導人,皇帝行孝治天下的例子也不少,二十四孝裡面有一位漢文帝,漢朝的皇帝漢文帝,他是劉邦(這是漢高祖)第三個兒子,他是嫔妃所生的,所以不是正室,因此原來不是他做太子的,但是因為他這個人天性純孝,對他的母親也非常的敬愛,可謂竭力的行孝,所以後來大臣們也擁戴漢文帝做皇帝。文帝繼位以後沒有一點驕慢之氣,而且對他自己的親生母親薄太後也是殷勤體貼。薄太後有一次生了病,一病就三年臥床不起,結果漢文帝每天都在自己母親床前照顧、侍奉,衣不解帶,三年沒睡過一個好覺。給母親煎的藥他必須是自己先嘗,看看這個藥煎的火候怎麼樣,到了沒有,是太苦了還是太淡了,自己嘗過以後才給母親喝。如是三年,他母親都看得很感動,很心疼自己的兒子,國家大事也很勞累,所以就勸兒子說,宮裡這麼多人,都可以照顧我,你就不要在這裡辛苦操勞了。但是漢文帝執意要照顧自己母親,他跪在床前跟他母親說,如果孩兒在您有生之年不能夠盡孝的話,那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報答您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上講,「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漢文帝給我們做了好樣子。

  所以漢文帝的這種仁孝,感動了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也感化了所有的百姓,因此漢文帝治理天下當時真是天下大治,他治理國家也不需要很費心力,為什麼?大家因為佩服他的德行,自自然然就會對他盡忠。所以《論語》上講「為政不在多言。己身正,不令而從」,如果為政者他自己行得正,他真有德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做得很好,他的命令,不用去下達,大家就能體會,馬上就開始執行,這樣的管理真容易。「己身不正,雖令不從」,自己如果沒有做出好榜樣來,下達的指令底下人不服,可能懶洋洋的,不肯去執行,那管理起來就不好管理。一個國家如是,一個企業亦如是,一個單位、一個團體都如是。所以關鍵的是這個領導人,團體也好,企業也好,乃至國家也好,領導人自己要有德行,就能夠治理得妥當有序。所以當時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漢文帝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的歷史時期。孔子在本經「孝治章」裡面說到,「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明王就是聖明的君王,能以孝來治理天下,天災人禍都沒有了,天下和平,災害都不生,人為的禍亂也不會起來。所以以孝治天下重要,這是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秘訣。

  我們下來繼續看邢昺《正義》裡面的一段話,「言天子豈唯因心內恕,克己復禮,自行愛敬而已,亦當設教施令,使天下之人不慢惡於其父母。如此,則至德要道之教,加被天下。亦當使四海蠻夷,慕化而法則之。此蓋是天子之行孝也」。這一段話是邢昺注解唐玄宗《御注》那句話的。這段話是講,天子,就是國家領導人,不僅要自己做一個德行的榜樣,這裡講「因心內恕,克己復禮,自行愛敬」,這是講他對自己而言要有德行,而且還要施教於百姓。這個因心是什麼意思?因底下一個心這就是恩,所以這是講要懂得施恩,天子施恩於百姓。內恕,這是指心內,內心要存恕道。恕道就是懂得原諒別人,懂得包容別人,懂得體貼別人,懂得愛護別人。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過夫子,他說如果有一言而可以終生奉行的,就是有一個字如果能夠我這一生奉行,那這個字是什麼?孔老夫子跟他講,這個字是「恕」,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就是如其心,人家心裡怎麼想的,你的心裡能不能夠體貼到、體會到。所以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恕道,自己不想得到的那些壞事,不想聽到的惡語,不想遭受的這些不好的遭遇,不可以加給別人。這句話在國際上各個宗教都有類似的教誨,所以這句話聯合國把它奉為叫黃金法則,也就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宗教、什麼樣的民族、什麼樣的文化,這個法則都適用,就是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因心內恕,而且要懂得克己復禮。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努力的、克力的去遵循禮,禮是聖人的教誨,就是遵循聖人教誨來生活、工作,叫克己復禮。另外這個克也有克服自己煩惱習氣這個意思,就是《三字經》上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本來本性都是純善的,都是平等的,所以性相近,可是習相遠,每個人習性不同,有了習性以後,這是煩惱習氣,跟本性就偏差了,就遠離了。我們要回歸本性本善,要做聖人,就是把自己的那些習性克服掉。要知道習性本來沒有,本來有的是本性本善,那些習性,自私自利的、損人利己的、貪瞋癡慢的、貪圖享受的、驕奢淫逸的、不忠不孝的、不仁不義的,這些都是習性,這些習性是因為受了後天社會污染導致的,現在要把它克服掉。克己,這個己是自己的習性,遵循著禮,叫克己復禮,能夠幫助我們回歸本性本善,成就聖賢之道。自行愛敬,就是對父母要愛要敬,而能夠愛人敬人,孝心要擴展對一切人,這是自行這一方面說的。

  底下還要教化他人,所以「亦當設教施令」,就是推廣德行教育,推廣這些設施、這些規章制度。都是什麼?維護倫理道德規范,讓人們能夠遵循著倫理道德、遵循著禮而生活,社會就和諧。所以天下之人都不慢惡於其父母,我自己能行孝,自行而後化他,正己而後化人。這個化是教化,教化比教育還有更深的一層,這個化就是讓人變化,因為我教,所以他化,他改變了,他轉惡為善,轉不孝為孝順,所以都不敢輕慢、厭惡自己的父母,這是推己及人、推己及物。這是什麼?「如此,則至德要道之教,加被天下」,這個至德要道就是孝道,孝道的教育加被於天下,而且使到少數民族、外族、外國,四海蠻夷這通指是外國,都能夠慕化而法則之,慕是羨慕、仰慕,仰慕這位天子的德行,而能夠自我轉化。這是講和諧世界,世界各國都能效法我們這個國家,都能夠學習領導人的這種孝道,自行化他,因此這種行孝就叫天子的行孝。

  實際上我們學《孝經》,學古聖先賢的典籍,不可以把它學死了。「天子章」講的是天子如何行孝,我現在不是天子,我可以不用學這章,「諸侯章」,我又不是諸侯,也不用學,「大夫」,我也不是大夫,我還沒當官,也不學,這樣的話就把經典學死了,不懂得活學活用。要知道,天子,誰做天子?是不是只有一個人,國家領導人才能夠有這種天子的職責?不是的。我們大家都聽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是普通老百姓,一介草民,對天下興亡都有責任。所以「天子章」我們普通人能不能夠學習、能不能夠落實?可以的。『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我們能不能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三種使命,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作之君,君是領導,親是父母,師是老師。所以每個人都要擔當起做領導、做父母、做老師的責任,君、親、師,哪怕是一個沒有地位的人。像我現在又不是天子,又不是諸侯,又不是大夫,辭了工作,也沒工作了,我在這裡能不能夠做到「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可以的,只要自己肯做就能做得到。所以夫子對顏回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仁不僅是天子才能做到,顏回,我們講的,他沒有社會地位,生活是最貧困的,所謂箪食瓢飲,居於陋巷,這都是非常苦的生活,貧賤的生活,可是孔老夫子教導他為仁由己,他也能夠讓天下歸仁,這不是等於天子的職責嗎?所以我們只要真正自己做到愛敬盡於事親,做一個孝子的榜樣,用我們有限的時間、精力、體力,來做這個弘揚孝道的教育的工作,德教也就加於百姓。

  現在有網路,用這些遠程教學的工具,我們在攝影棚裡面教學,雖然底下一個聽眾沒有,但是我們這個德教也可以加於百姓,我們真正奉行孝道,也能刑於四海。我們看到,現在來講,媒體的發達,使到這些教育已經容易很多,媒體的教育確實是影響力很大。我們的恩師在講課裡面常講到,有兩種人可以救天下,當然也可以滅天下。哪兩種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天子,他的一個正確的決定可以救世,他一個錯誤的決定可以滅世,所以造無量功德或者造無量的罪業,都在他一念之間。另外一種人是媒體,媒體的傳播者,包括一些影視人員,他們如果能夠把好的節目,德行教育的這些節目傳播出去,無量功德,如果他們把這些殺盜淫妄、色情暴力的這些節目播放出來,那就是滅天下,讓天下大亂。

  我們在影視界裡面看到有一位人物,是一位相聲演員,陳寒柏,他是這幾年走紅的一位笑星,相聲演員,他是一位光頭影星,而且他表演的特點是說方言,得到大眾的喜愛。而他自己是一位孝子,他的母親,親生母親過世了,後來他父親娶了後母。這位繼母對陳寒柏也很關懷、很照顧,陳寒柏對她也能夠盡孝。所以陳寒柏他自己說,我之所以能從普通的工人成為相聲演員,全是因為我的繼母,繼母對我的愛,給了我無盡的創作源泉。每天因為陳寒柏工作很繁忙,要去演出,要寫相聲的講演稿,所以很勞累,白天在家裡睡覺,這位繼母因為怕影響到孩子的休息,所以常常是搬張小凳子在家門口來坐,夏天有時候高達四十度高溫,老人家也自己搖著葵扇,就怕打擾到自己的兒子,這個事情也讓陳寒柏非常的感動。

  後來因為陳寒柏對他母親很孝順,也感動了當時著名的相聲演員侯耀文,因為侯耀文有一天想來陳寒柏家裡做客,相中了他,想收他為徒弟。到了他家裡看到,他這一家人,自己的父親,陳寒柏他們的親兄弟,以及他後母帶過來的幾位親兄弟,一大家子在家裡熱熱鬧鬧、快快樂樂,非常的和睦,親情可以說是其樂融融。看到這種情形,侯耀文很感慨,所以做出決定,就收陳寒柏做自己的徒弟。他自己說他收徒弟的標准很嚴格,不僅是看演藝,更重要的是看德,尤其是看他對父母是不是盡孝。這位侯耀文說,陳寒柏對他繼母的這種孝心讓我感動,我覺得他的人品好,將來肯定會出好作品、成大器。老一輩的藝術家真懂看人。孔子說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孔門的四科,頭一個是德行。所以要在事業上能不能成功,看他的德行,德行是根,而孝又是德的根,德之本。所以當陳寒柏拜師以後,努力的學習相聲藝術,在全國的相聲演講比賽中連連獲獎,最後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也連年的表演,獲得大眾的好評。

  這位孝子對他的母親非常的孝順,有一次晚上他回到家裡,因為下了大雨,他的繼母因為惦記著自己的兒子沒有雨傘,所以聽到陳寒柏回來的聲音,就馬上拿著雨傘跑下樓,結果走得太急,一下子從樓梯上摔下來,摔得小腿粉碎性骨折,陳寒柏一看,馬上就背起他的繼母,他的繼母因為身體比較胖,重量跟他差不多,但是他背起來馬上沖出去開車送到醫院,而停車的地方到醫院還有五百米的路,當時下著雨,陳寒柏就背著他母親一步一步的向醫院走。因為天雨地滑,摔倒了好幾次,手臂、腳都摔出血來。他繼母說:「孩子,你快把我放下,我們等雨停了再走也不遲。」可是孩子說:「不要緊,媽,我早點把你送到醫院我才能安心。」

  當有一天陳寒柏到大連演出的時候,剛准備上台表演就收到手機電話,是他二姐打來的,說咱媽突然患了腦血栓。當時陳寒柏嚇了一跳,手機都掉到地上,眼淚都掉下來,可是馬上要上台表演,報幕員已經在報幕,他馬上擦干淚水,大步走上舞台,還是鎮定自若把這個演出演好。當時也是觀眾們掌聲四起,他表演完了以後,陳寒柏對觀眾們說,為了報答家鄉的父老鄉親多年來對我的厚愛,下面我給大家唱一支歌,叫「母親」,這支歌也獻給我最敬愛、最摯愛的母親,此刻她老人家正躺在病院裡。所以他唱這個歌,唱的時候場內鴉雀無聲,陳寒柏邊唱邊流眼淚,每一句歌詞都是發自內心真情的流露,全場都流下熱淚。像這一位影星,相聲演員,他能夠自己愛敬盡於事親,而能夠在表演台上把德教加於百姓,這不等於履行天子的職責一樣嗎?所以《孝經》上講,「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一個君子他要教百姓行孝,不必要每家每戶去跟人家苦口婆心的講,只要真正自己做到,哪怕是就在台上唱一支歌,那種真情的流露,就能感動人。所以陳寒柏後來決定,為了照顧病床上的母親,留在大連跟他母親生活在一起。在二00五年除夕之夜,他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節目的時候,剛剛表演完,晚上也沒睡覺,第二天一早坐北京飛往大連最早的一班飛機,飛回家裡給母親拜年。早上回到家裡的時候,一進門就大聲說:「媽,兒子給您拜年了!」就把自己的新年禮物獻上去,這個禮物就是他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得到的那筆補助費。這位母親接過這個信封,又從她的懷裡摸出同樣的一封信封,這是前年,還有另外一個是去年,兩個信封,都是春節聯歡晚會上陳寒柏的補助費,三個信封放在一起,老人家沒有捨得花一分錢。所以你看看這位相聲演員,他能夠用自己的孝行做出好樣子來感化社會大眾,可以說他的這種德行比他在事業上的成就更為偉大。

  孔老夫子在《孝經》當中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要使到我們社會和諧,人人懂得相親相愛,最好的教育是什麼?孝道的教育,「教民禮順,莫善於悌」,悌就是兄友弟恭、尊敬長上,「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古代是音樂,現在我們可以泛指所有的文藝演出。這些影星、歌星、演員們,文藝界的這些傳播者們,他們能夠移風易俗,用他們的影響力,用他們的這種傳播媒體的這種方便,可以改造社會風氣。「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讓上下能和睦要講究禮,這個禮要從家裡做起。陳寒柏你看對他母親,每年必定是春節晚會表演完,第二天一早就趕到家裡給母親拜年,這是禮,獻上新年的禮物,這是禮,以禮治家則家庭和諧,以禮治國者則社會和諧,以禮待天下人則世界和諧,禮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愛敬。所以陳寒柏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真正要做到德教加於百姓最好的方式,用媒體、用遠程教學。

  我們繼續看,邢昺的《正義》裡面有講到,「五等之孝,惟於『天子章』稱『子曰』者,皇侃雲:上陳天子極尊,下列庶人極卑。尊卑既異,恐嫌為孝之理有別,故以一『子曰』通冠五章,明尊卑貴賤有殊,而奉親之道無二」,這段話是為我們講了一個一般人可能疏忽的一個細節。這裡講的「天子章」至「庶人章」五章,五孝,叫「五等之孝」,只有「天子章」一開端用子曰,「子曰:愛敬盡於事親」,這個子曰是孔子親口說的,「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都沒有講子曰,是不是那幾章就不是孔子說的?當然是,這五章都是孔子說的。為什麼只在第一章「天子章」那裡說子曰,後面沒有?邢昺引用皇侃,這是南朝,南北朝時代,皇侃是一位大儒,經學家,他有注過《孝經》。皇侃雲:「上陳天子極尊,下列庶人極卑」,這五等之孝,極尊的是天子,最尊貴的,地位最高的,地位最卑微的是庶人,普通老百姓,尊卑雖然不同,但是行孝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孝經》的編輯我們可以看到,是怕我們會錯解是不是尊卑有不同,所以行孝的理有不同,實際上理是一樣的。因為是一樣,所以「天子章」,這是等於五孝第一章,之前用「子曰」,子曰是通貫五章的,所以它是貫穿從「天子章」到「庶人章」。這是表明不管地位的尊卑,財富的多寡,不管是哪一行、哪一業,都是要行孝的。所以說「尊卑貴賤有殊,而奉親之道無二」,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孝親,都應該把「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每個人都應該這麼做的。

  我們看到在二00五年元月,中國評出「十大孝子」,其中有一位叫李世同,他是河南省杞縣的政協副主席,一個地方的領導。這一位政協副主席是一位孝子,對父母愛敬,而能夠對全縣的老人都盡到愛心和孝心。多年來他深入本縣的五十多個行政村進行調查,了解老人家們的生活狀況,他發現村子裡面的老人,生活愉快的占百分之二十,一般情況的占百分之二十,而受委屈、遭嫌棄的有百分之四十,受虐待、受遺棄的有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超過一半數的老人心情都不愉快,都遭到委屈、嫌棄,甚至虐待。而這些老人家們百分之七十都是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子女供養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完全由子女養活的只有百分之十,這種情況說明大家愛親敬親做得不夠。所以李世同看到這種情況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他就在縣裡面發起組織,成立「敬老孝老志願者活動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敬老愛老活動。譬如說他自己親自做敬老愛老的教育報告會六十多場,聽眾達到七萬多人,這是德教加於百姓,他而且直接關懷幫助解決老人和子女的糾紛案件達到兩百多件,而且發動開展「敬老愛老思想教育進萬家」的活動。通過教育,通過辦這些活動,啟發大眾的孝心,所以大家稱為他是「老年人的貼心人,他是敬老孝老的楷模,是愛心功臣」。

  孔子在《孝經》當中說,「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真正用廣大的孝心、愛心對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百姓看到他這麼做也紛紛效法,也就不會嫌棄、不會虐待自己的父母。「陳之以德義」,這是講教學,光自己做得好還不夠,還要去講,要教學,把這些德義忠孝的道理要推廣、要宣傳、要教學,那麼民眾就能夠自然的行孝。因此我們看到這位河南省杞縣的副主席李世同,他也是在行「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的工作。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也都能夠行天子之孝,每個人都能夠行諸侯之孝,五孝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叫活學活用。只有用到自己生活,這些聖賢之教才對我們有真實的益處,要不然學到最後只是增長一些皮毛常識,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靈性提升沒有什麼大的用處。這就是我們恩師說的學儒和儒學,區別在此地。我們學這些儒的典籍要學儒,學得跟聖人一樣,學得跟孔子一樣,落實了德行,這是學儒。我們在這裡不是搞儒學的,不是搞這些研究的,搞這些研究在大學裡面專門有這些哲學系的專業,這麼簡單幾個人他們在那寫寫報告、寫寫論文這可以,但是對待老百姓來講,對真正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來講,那要用學儒。當然我們學習這典籍,用儒學,最終目的還是幫助我們學儒,這就是要落實。

  我們繼續來看邢昺的注疏,他有一段話解釋說,「《孔傳》」,這是孔安國傳,它是注解古文《孝經》的,西漢的一位大儒,「孔傳以人為天下眾人,言君愛敬己親,則能推己及物。謂有天下者,愛敬天下之人;有一國者,愛敬一國之人也。不惡者,為君常思安人,為其興利除害,則上下無怨,是為至德也。不慢者,則《曲禮》曰『毋不敬』,《書》曰『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君能不慢於人,修己以安百姓,則千萬人悅,是為要道也」。這段話就講到,「天子章」裡面說的,「不敢惡於人,不敢慢於人」,這個人是誰?就是天下眾人,也就是我們現在國家領導人說的「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當然我們自己要做到「愛敬己親,則能推己及物」,把這個孝心養成以後,用對父母的愛敬之心對待眾人、對待一切人事物。推己及物,這個物不僅是講人,如果說推己及人那只是講人,但是他講的推己及物,物的范圍比人的范圍廣,不僅是人,而且包括動物、包括植物、包括礦物、包括地球、包括宇宙,都要以這顆愛敬之心對待,這就是夫子追求的仁道,這就是孝道。所以有這顆心,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地位的人,你就在你的本分地位上去行孝道。

  所以,「有天下者,愛敬天下之人」,有天下者就是國家領導人,古代的皇帝,現在的總統、主席,他們有天下,這個有天下就是他做天下人的領導,那就要「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因此把愛敬其親的心來愛敬天下之人。「有一國者」,一國是講過去的諸侯,諸侯國,周朝都封諸侯,一個諸侯他有一片國土,這是下面講的「諸侯章」,「有一國者」就是諸侯,能愛敬一國之人,他本國裡面的所有百姓。我們從這個裡面類推我們就曉得,有一家者就要愛敬一家之人;有企業者,有公司行號的,要愛敬一企業、一公司行號之人;有一個學校的校長,愛敬學校之人,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做省長的,愛敬一省之人;做市長的,愛敬一市之人;做縣長的,愛敬一縣之人。所以不管我們在什麼樣的崗位地位上,都要行愛敬之道,愛敬的心沒有分別,這都是本性本善,但是不同的緣分裡面,不同的條件、不同的境遇,他表現的相有不同,這是講到這個跡,那個事跡有不一樣,但是心是一樣的。所以「不惡者」,這是講的不敢惡於人,這個解釋不惡是什麼意思?「為君常思安人」,一個國家領導,愛敬其親,不敢惡於人,不敢厭惡人,那他當然常思安人,常常思念如何安撫百姓,為他們「興利除害」,就是替百姓服務,以人為本,解決百姓的衣食問題,做百姓衣食父母,幫助百姓過上和樂的生活,則上下無怨,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夠和睦,這是至德,至高無上的品德才能做到。不慢者,就是不敢慢於人,他是引用「曲禮」,這是《禮記》裡面的一篇,說到「毋不敬」,「曲禮」一開端就說「毋不敬」,也就是一切恭敬,一切要禮敬,不能有絲毫的輕慢、怠慢、傲慢。「《書》曰」,書是《尚書》,「為人上者」,這是講一個領導,「奈何不敬」,怎麼能夠不敬?做領導的人更要懂得謙卑,對人要平等,不能有架子,這樣才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所以這裡講到「君能不慢於人」,就是自己不會輕慢人,而「修己以安百姓」,自己好好的修為自己,斷自己的毛病習氣,存養自己的德行,而能夠安撫百姓,那麼「千萬人悅」,千萬人就是講到全國上下,乃至世界各地,大家都歡樂、都歡喜,都慶幸有這麼好的領導人。這就是什麼?領導人行孝「要道」,要道是重要的方法和道理,以孝治理天下。重要的道理並不是復雜的道理,古人講「大道至簡」,真正大道理很簡單的,你看幾個字就說明白,自己「不敢慢於人,不敢惡於人」,而能夠「愛敬盡於事親,德教加於百姓,刑於於海」,「修己以安百姓,則千萬人悅」,你看這就是至德要道,說到一個字,就是孝。所以領導,這裡講的「為君常思安人」,他所思念的、所想的不是自己,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所想的就是如何讓百姓過得幸福安樂。怎麼做?就要修己以安百姓,如果不修己,百姓也不能安。為什麼?自己身心沒有修好,自己都不安,怎麼能安人?

  所以我們看到前年二00六年四月份在杭州舉行的「世界佛教論壇」它的主旨講得好,「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眾生與我本來一體,這個我講到究竟處就是我的心,眾生是我心變現出來的,當然跟我心是一體,所以我心安則眾生安,這個心不是別人的心,自己的心。所以我們要使世界和諧怎麼做?自己要心淨、心安、心平。心清淨沒有染污,貪瞋癡慢那是染污,完全是本性本善起用,沒有那些不好的習性,心清淨,心安,沒有煩惱,心平,沒有對立沖突,那就是世界和諧,那就是夫子對顏回的開示說,「一日克己復禮,則天下歸仁焉」。這是《孔傳》裡面給我們開解出來的含義。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位學者,劉炫,這是隋朝的一位大儒,他也注過《孝經》。「劉炫雲:愛惡俱在於心,敬慢並見於貌。愛者隱惜而結於內,敬者嚴肅而形於外」。這裡是告訴我們心和相表現有不一樣,這裡講到愛敬的愛、不敢惡於人的惡,愛和惡,就是愛敬和厭惡都是在於心,心上起了愛敬或者起了厭惡,心上的念頭,心上起了念頭必定會有表現的相貌,相貌是什麼?就是敬和慢。愛表現出來的相貌必定是敬,你愛這個人你必定是敬重他,如果你討厭這個人,厭惡這個人,你必定是對他輕慢、怠慢。所以愛惡講的是存心,敬慢講的是相貌。「愛者隱惜而結於內」,我們現在要培養我們的愛心,實際上孝就是愛,愛是什麼?是本善,宇宙是一體的,所以這個愛心是涵蓋宇宙萬事萬物一切眾生,這也就是孝道。孝道,我們講的,在父母對兒女、兒女對父母之間,愛表現成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這是愛,在君臣這個關系上講,必定是君仁臣忠,君臣有義。所以愛心是一個,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關系上,表現的相貌有不同,所以他說「愛者隱惜而結於內」,這個愛心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能感知。從什麼地方感知?從外形上,外形上就是敬,「敬者嚴肅而形於外」。所以外面,這個外表對人那種畢恭畢敬,由衷的,這是說明他對人有愛意、愛心。所以一個是在內心上講,一個是外相上講,這種說法也很好。所以君子他在存心上就達到了仁愛,一體的愛心,他必定是在家對父母愛敬,對外百姓也是愛敬,這是劉炫的一段解釋。

  底下講的「諸侯章」、「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都是愛敬之心表現在不同的地位上,不同等級階層的人這個存心是一樣的,表相有不同。所以能夠以愛敬而對天下人,天子就可以保其天下;諸侯以愛敬之心對一國,他能保存其社稷;卿大夫能以愛敬之心來對待自己的一個家族,這個家是個大范圍的家,他能保其宗廟;士人以愛敬之心能夠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庶人,普通老百姓,愛敬存心也就能保其田農、田宅,地位尊卑有不同,愛敬之心無二。所以這章最後一句話說,「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這個一人,當然在「天子章」裡面專門是指天子,就是國家領導人,這個慶就是善的意思,這個領導人有善德、有德行,「兆民賴之」,兆這是古代數目字,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是十億為兆,有的說是萬億為兆,也有的說是百萬為兆,但是實際上我們也不必去強求它的精確單位是怎麼樣,兆民就是泛指一切的百姓,都能夠因為天子行孝而得到慶善,都能夠倚賴這位天子,也就是這位天子他能夠行孝行善,是可以做為百姓的依靠,他為百姓造福。

  「甫刑」,實際上是《尚書》裡面一篇,叫「呂刑」,也叫「甫刑篇」,孔老夫子講一段話必定是引用這些古代典籍的經文,你看看一部《孝經》從頭到尾引用《詩經》的引用很多,這裡引用《尚書》。可見得孔子他老人家都是出口有據,都有依據的,不是胡口亂說的,所謂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老夫子他一生自己說,只有敘述前人古聖先賢的這些教誨,自己沒有創作。這是他很謙遜,也是事實。現代人都愛講創作,寫一本書還加注版權,不讓別人翻印。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他是什麼?他自己沒有創作,他只是匯集,轉述先賢的教誨,叫述而不作。自己信而好古,信是信奉古聖先賢教誨,好學,學習古人,效法先賢,所以他成就聖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是本章的總結,「一人有慶」是結「愛敬盡於事親」上面的,就包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這都是天子的善,下面講「兆民賴之」,這是「德教加於百姓,而刑於四海」,因為天子自己行孝,他用這些孝道的教育德教來推廣,來教導大眾,使到大眾也斷惡修善,也有了依賴,所以上下能夠和諧。所以領導人做好榜樣,眾生就有福。

  我們看到這幾天,十二號四川發生了特大地震,現在還在進行搶險救災工作,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等都積極的采取行動,全力以赴來救災,號召全國上下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共渡難關。我們看到溫總理到災區視察,跟這些災民們在一起一起去搶險救災,這個相片上面看到溫總理含著淚看望災區的這些孤兒,雖然自己很年邁,但是他還是奮戰在第一線,鼓勵災民們勇敢的面對災難,鼓勵大眾竭力搶險。溫總理自己本人也是孝子,我們看到一份報導說,溫總理雖然是日理萬機,但是每天在中南海必定,只要有時間,肯定要回家裡陪他母親吃飯,除非是特殊的任務,這是他對母親的那種愛敬,愛敬盡於事親,而用德教加於百姓,自己做好樣子,廢寢忘餐的為人民服務,這是給我們做個榜樣出來。所謂一人有慶,這一人是國家領導人,他們能夠行孝、行善,兆民賴之。

  現在我們看到世界上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精神的生活愈來愈沒有過去那樣的快樂,人們很多都迷戀在物欲的追求上面,倫理道德的教育也斷了好幾代,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摧殘,到現在已經衰微到極處,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推行德教,所以「德教加於百姓」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上可以說比什麼都重要。國家胡錦濤主席提出「和諧世界」的主張,也得到全國上下,乃至全世界的贊同。但是如何能落實?中國古老的典籍《禮記.學記篇》裡面告訴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有用聖賢的教育才能喚回人心,把人們追逐物欲、廢棄倫理道德的這種觀念改變過來,才能夠真正得到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我們看到我們恩師在安徽省廬江縣建立的在湯池鎮的文化教育中心,兩年多來就用《弟子規》的教育,改造全鎮人民的社會風氣,起到很好的效果。聯合國很多人,官員和大使,世界各地的這些和平教育工作者們,紛紛要前來考察學習。這是一個很好的試點,證明什麼?和諧社會要通過教育來實現。我們看到社會上是需要倫理道德教育的師資,要談到教育,師資最重要。而社會上是需要有一批有志的青年,所謂一批精英人才來傳承老祖宗的道統,來推行德教,自己要做到愛敬盡於事親,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然後推廣聖賢教育。因此茂森看到這種情況,也跟母親商量,要放棄自己在澳洲昆士蘭大學的教授的工作,前來從事聖學教育。母親也非常的支持,我自己也很感動。在二00五年當自己心裡決定立志走上聖賢教育之後,給母親寫了一封新年賀卡,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親愛的媽媽,韶光飛逝,媽媽已到了耳順之年,而您教養兒子已三十多個寒暑。我在這三十多個寒暑中,愈來愈體會到,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母愛,能在寒冬中為兒女帶來溫暖,在酷暑中帶來清涼……您對我三十多年的養育中,含辛茹苦,毫無保留,不求回報。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孝養父母說:「天地是孝德結成,日月是孝光發亮。」父母恩德無邊,而「孝親乃天地第一德」。我立定志向,盡形壽落實孝道,時時以九條孝願來鞭策自己,保證您晚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快樂!《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因此大孝者應以德濟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目前世界,聖教衰危,天災人禍頻繁。我們慶幸得蒙淨公恩師教誨,得遇正法,獲益無窮。我願繼承恩師之志,為挽救世運人心,努力修學。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開始,盡形壽為人演說聖賢之道,弘法利生,以報父母、恩師、天地、祖先、古聖先賢之德!兒茂森頂禮,二00五年元旦」。

  所以,「愛敬盡於事親,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我們每一個人,哪怕是普通的人,都可以去做到的,都應該去做的。

  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講到這裡。有不妥之處,請各位仁者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孝經》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08/5/16  華嚴講堂  檔名:52-266-0004

 

 

上一篇:墮胎惡報 痛苦不堪
下一篇:傲慢無知失明師 改過才能見光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