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機鋒無限:高沙彌對答藥山禅師見性者對戒的理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機鋒無限:高沙彌對答藥山禅師 見性者對戒的理解

 

師一日辭藥山,山問:“甚麼處去?”師曰:“某甲在,眾有妨;且往路邊卓個草庵,接待往來茶湯去。”山曰:“生死事大,何不受戒去?”師曰:“知是般事便休,更喚甚麼作戒?”山曰:“汝既如是,不得離吾左右,時復要與子相見。” 

    這位高沙彌,乃是藥山禅師座下的禅眾。有一天卻來向藥山辭行。藥山禅師乃關心地問:“你又准備往那裡去呢?”沙彌答曰:“我如果繼續待在這裡,恐怕對大眾會有些不太方便的!”為什麼不太方便呢?事實上,高沙彌在這之前,就已被印證見性了。而一位見性者的所作所為,往往就會跟凡夫大眾不一樣。而一般人不明究理,反會指谪他不隨眾、不合群。所以他想一想:還是離開這裡,對大家都會比較方便。 

    “且往路邊卓個草庵,接待往來茶湯去。”我且在路邊蓋個小廟,並以茶湯來接待往來的行者。這茶湯,並不是飲用的茶湯,而是禅法也。其意思是:可方便接引一些有緣人,以入禅法之門。 

    藥山禅師說:“慢著!你還是未受大戒的沙彌。生死事大,我看你還是先去受大戒,再說吧!”高沙彌說:“知是般事便休,還得受什麼戒呢?”藥山禅師說:“雖說得有道理,但還不得離吾左右,且時復要與子相見。” 

    “不得離吾左右”,這意思並不是不許他離開,而要把他牽系在身邊。在禅法中,所謂的“見我、不見我”,不是指見過某人的形相,而是謂“與其心法相不相應”。故如說:我已見過某某禅師。即表示我既開悟,且被印證了。故“不得離吾左右”,即是提醒他:你雖有見性的體驗,但還要經常提攜、保任,而不要忘失了心法。這也為初學者,即使有一些經驗,卻不一定能經常保任在悟境中。所以還是要經常發起警惕心,以期時時刻刻把心,從世俗的習氣而回向於心性的覺悟上。這才是“不得離吾左右”的真義也,事實上藥山禅師還是默許他離開的。 

    “時復要與子相見”,這也不是時常要見你的意思。既見師,是指心法而言;也見子,是指心法而言。故“時復要與子相見”,乃謂:且要時時勘驗,看你功夫是否進步? 

    在以上的對答中,藥山禅師對高沙彌的想法,基本上還是認可的。你不去受戒,也沒關系!因為既見性了,就應當知道怎麼來調理自己的身心和行為。所以徒具形式的戒,對他而言,已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乃是要經常提起見性的體驗,而繼續往內去修持。 

    “知是般事便休”,既見性者,即不著相,更有什麼可守的戒。既不守戒,亦不犯戒。 

    何以“知是般事便休”呢?以知是般事,即是見性的意思。而既見性者,即不著相,故“便休”即謂不著相也。以不著相故,還有什麼可守的戒呢? 

    但也可以反過來說:還有什麼可犯的戒呢?眾生以放不下執著、放不下貪瞋癡故,才會違法犯戒。於是以會違法犯戒故,才需要守戒。若不會違法犯戒,當然也就不用刻意去授什麼戒、去守什麼戒。所以雖不守戒,事實上他也不會犯戒的。既無戒可守,也無戒可犯;這卻非初學者,所能模擬的境界也。 

 

上一篇:素食健康:五谷養五髒食療養生更健康
下一篇:歷代高僧:義淨法師:女皇頂禮三次赴印求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