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顏回的快樂在哪裡?
釋迦佛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講的是德相,一切眾生個個都有。現在為什麼沒有了?沒有了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欲望,欲望把佛菩薩害了,把佛菩薩變成凡夫。你看,貪瞋癡慢都從欲望起來的。所以我們學佛、學聖、學賢,第一個條件要把欲望降低。不能說你沒有欲望,沒有欲望你就不要學了,你就成佛了,你就成聖了。知道你有欲望,要把欲望降低,降到什麼?生活能維持就好了,就快樂了。
孔子用我們一般人來說是小康之家,不富有,身分是平民,做官只做了幾個月,就被人趕下台了。平民身分,小康之家,生活勉強可以維持。他的弟子顏回,物質生活條件就更差,住個破破爛爛的房子,遮蔽風雨。吃飯、喝水,吃飯飯碗沒有,喝水水杯沒有,用葫蘆瓢,用竹簍盛飯。這是學生當中生活條件最差的,但是學生當中沒有比顏回更幸福的。幸福是什麼?快樂是幸福,快樂那沒有人能比得上顏回。顏回快樂在哪裡?樂道,老師所說的東西他全明白,不但明白,他受用到了。把老師所教的,能夠應用在生活上,能夠應用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上,我們今天講的活學活用。這一點,夫子所有的學生比不上顏回。為什麼他能夠活學活用?他真懂,他就用上了;如果他學的沒有透徹理解,他有懷疑,他就用不上。用上那個樂是聖人之樂。學佛把佛法真的搞透徹了,真用上在生活上,那是誰的樂?佛菩薩的樂,比顏回還要殊勝。顏回的生活要跟佛菩薩比,他還好多了,他還有個小茅蓬可以遮風蔽雨。佛沒有,佛住在樹底下,天天要搬家,佛只有三衣一缽。佛的那個快樂,顏回比不上,這是什麼?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徹底了解了。確確實實他在世間萬緣放下,一塵不染,起心動念都是智慧光明,他怎麼不樂!
一切眾生心裡所想的、口裡所說的、身所造的,前因後果,我們常講業因果報,他全都明了。這個明了不是想象的,不是從理論、數學上推斷的,不是的,而是怎麼樣?親眼看見的,五眼圓明。他能看到一切眾生的過去,能看到一切眾生的未來。只要這個眾生能相信,能聽得懂,他都教。這兩個條件,能信、能聽得懂,叫有緣。如果你不相信,你聽不懂,那佛就合掌對你祝福,他沒法子教你,希望你平安、希望你幸福。為他祝福。佛的心行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怨親平等,沒有分別。所以不著,就是於一切萬法不要執著,像風一樣,就是「一切無住,亦無執著」。住是什麼?住是放在心上,那你心有住了。現在世間人,心住在哪裡?住在名利上,叫名聞利養,他起心動念想著這個,這個錯誤的。為什麼?這些東西是無常的,這些東西是短暫的,它不是永恆的。就同我們旅行住在旅館裡面,旅館裡面所有一切設施,我兩天就離開了,你把這個地方放在心上干什麼?錯了!可以用它,可以受用它,別執著它。我們能夠換一個心情,把這個地球當作旅館,我到這裡來度假的,來觀光旅游的,這一切於我毫不相關,就不執著了。真是如此,這不是假的。
古人有所謂人生如戲,像一齣戲一樣,人生如一局棋一樣的。凡是無常的,佛都教我們放下,包括身體,這身體是無常的,它有生老病死。所以人要明白這個道理,人才懂得自愛。自愛,自在哪裡?身不是自己,性是自己,靈性是自己。靈性要迷了,俗話叫靈魂,實際上它不靈,它迷了,是迷魂,迷魂才到處投胎,到處搞這些把戲。如果它真靈,它就出六道輪回。什麼人靈?阿羅漢以上,阿羅漢就超越輪回。超越輪回之後,一下就明白了,佛經上講的淨土、穢土,回頭一看六道輪回,穢土,嚴重染污。他一覺醒來的時候,他到四聖法界,那是淨土,那個地方清淨,一點染污都沒有。這是十法界裡上面的四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淨土。六道是染土,染污。六道裡面有善惡,善是三善道,惡是三惡道,淨土裡頭沒有善惡。換句話說,淨土裡面的眾生不造業了,都醒悟過來,不再造業。而且淨土裡面的人接受佛菩薩教誨,為什麼?佛菩薩幫助他再向上提升。他才提升到第一個階級,好像讀書,學士學位拿到,再往上,碩士學位,再向上,博士學位,佛菩薩能幫助他拿到最高的學位。迷惑顛倒只有六道眾生。這是學佛第一步,你看把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叫看破。無住、無執著,這就是放下。無住、無執著,你自在了,你才真正享受到什麼叫幸福。你只要有住、有執著,你不自在,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是貪瞋癡慢。他起這個念頭。如果把這個東西放下,欲望放下,起心動念是生智慧。我們用最簡單一句話來說,起心動念是仁義禮智信,他動這個念頭。言語行為不離開這個准則,這是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