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經說法需要注意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講經說法需要注意什麼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實在講現在佛法衰了,自己沒有成就也要幫助別人。怎麼個幫助法?我們當年在李老師的會下,就遇到這個問題。老師勉勵我們,勸我們出來講經。我說自己沒有成就。老師給我們說,說什麼?沒人講了,你要不要出來?沒人講了。這個問題嚴重。那講錯了,講錯了得背因果,怎樣個講法?老師教給我們,講批注,講古人的批注,講錯了,批注的人負責任。這個很好,把責任推給別人。所以老師教我們是用這種方法,一定要以古人的批注,他說最好是古大德,為什麼?古大德是開悟的人,現在人的批注沒開悟。那怎麼辦?我們的程度又不夠,看古人批注有時看不懂,現代人批注好容易看。老師教我們,古注為主,實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參看現在人批注,做參考,一定要以古注為主。一面修,一面學,一面要依教奉行,真修。

...

今天我們利他,要遵守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誨,講批注就對了,絕不能夠離開批注。批注徹底明白了,可以發揮,你可以引證,把它講清楚講明白。特別是現代的科學很多發現跟佛經上講的相應,可以拿它來做證明。所以,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東西,看古人批注看多了你就曉得,它內容豐富,字字句句含無量義。這些古來祖師大德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統統都對,沒有講錯的,只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講。我們從批注裡面也能夠體會到,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的善根、根性,因為批注、講解都是要面對著大眾,大眾根機一定要契機,不契機你白說了。從這裡能體會到各個朝代眾生根機不一樣,你看他解釋就不相同。他在那個時代,肯定那個時代眾生的根機跟他相應,才認為這是好東西,才可以留下來。

如果不相應的,批注錯誤的,早都被陶汰掉了。這個話方老師跟我說過,李老師也給我講過。古時候,唐朝時候沒有印刷,都是手寫的,你不是好東西,誰有那麼大的功夫把你抄起來傳給後世!真的太好,人家佩服到極處,才下功夫給你抄出來,抄寫留給後世。宋朝發明了印刷,木刻,木刻也很困難,也相當不容易。一個人一天辛辛苦苦能不能做一本書?大概差不多印一本,一天只能給你印,一張一張的印,沒有機器。木刻本用什麼?松煙。我在金陵刻經處參觀過,老方法松煙刷子,把刷勻之後,這張紙再把它鋪平,用壓力輕輕的壓,再一張,是這麼來的。一天能做多少張?頂多做一本、兩本。這是線裝書。不像現在印刷術這麼發達、這麼方便。

在那種環境之下,而且書的成本很高。我們過去,古老的不知道,民國初年的我曉得。抗戰之前,我們生活在農村,你看商務印書館出的《辭源》,上下兩冊,那個老本子《辭源》,好像是三十二開的本子,不大,定價大洋五塊錢。五塊錢多大數字?跟諸位說,大概是五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你就曉得書是多貴!所以那個時候的學生買不起書,怎麼辦?老師,私塾的老師上課都教古文,古文全是自己手抄,學生自己手抄,沒有錢買書。我們最初學佛經的時候,台灣那個時候,全台灣印佛經只有三家,規模很小,數量很少,種類也很少。我們想讀的書找不到,只有到寺廟裡找《大藏經》,抄經。《大藏經》不外借的,可以在那裡抄,星期假日一天的時間,大概一天可以能抄一萬多字。現在人的福報大了,自己家裡頭可以擁有一部《大藏經》,自己家裡面可以擁有一部《四庫全書》,在從前皇上都做不到。乾隆皇帝他也只有一套《四庫全書》,一套《四庫荟要》,沒多的。那時候《荟要》全國只有兩套,《四庫全書》全國只有七套,真的是寶,無價之寶,哪像現在這麼方便!這都是講方便法,自利方便,利他方便。

所以要想想常常想著幫助別人,我有多大的能力就幫多大的忙。態度,夫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不會產生錯誤。我不是聖人,我沒有開悟,我不知道的東西還很多,我知道我給你講,我不知道,這一段我不曉得,意思我不懂,老老實實說,不丟人。最怕的是強不知以為知,要充面子,那就會背因果,那就會做錯了。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相信,你看古人批注,有些地方的經文,看到這有很多意思,為什麼他輕描淡寫幾個字就過去了?他也不懂。我們才恍然大悟,祖師大德他也不懂,所以他就把原文寫上去,他不加批注。我們才明白了。你不說沒有過失,你說錯了,你得要背因果。所以有把握,確實不錯,我們全根據祖師大德的。

這一部念老這個批注別開生面,全是引用經論來解釋,以經注經。用祖師大德他們的著作,就是《無量壽經》批注,或者其它經裡頭的批注,來批注我們這些經文。都是用古人的,他自己的很少,這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今天我們有兩部書出來了,這都是古書,沒有批注的,一個是《群書治要》,一個《國學治要》。《國學治要》是《四庫》裡頭的原文,這是古大德將一些精華,最好的東西節錄出來,等於是小《四庫》,八冊,分量很大,有好幾百萬字。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學習?我們就是這些祖師大德這個方法我們明白了,我們體會到了,我們找古經的注解,找原書的批注,把那一段節錄下來。如果它太深了,我們用白話文來解釋,這就不會有錯誤,有根據。我們幫助初學的人,讓他有興趣,讓他粗淺的意思他能懂,慢慢的一代一代會深入。將來這些東西那會有大通家,真正開悟的人,到他們那個時候才真的發揚光大,廣度眾生。不是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是接這個棒,把這個棒交下去,不要讓它中斷了,我們干的是這個任務。所以決定離不開古注,好的東西古人都有批注,多搜集、多參考,多去琢磨、去體會,推陳出新。

今天這個社會,今天人需要些什麼?你從舊的東西裡面就會有新的思惟出來,能夠幫助現前解決問題。沒有後頭的基礎,你東西從哪來?所以你的思惟、你的講解得有根據。古人根據經,今天經我們看不懂,我們通過古人的批注,再去學經,慢慢經懂了,總得要有悟性。世出世間法都要靠開悟,開悟,真誠、清淨、平等,下頭覺就開悟了,所以真誠是根。真誠心不是用在我求學問、求佛法、我求傳統文化我要用真誠,我處事待人接物我就不誠,錯了!一誠一切誠,你才會開智慧。待人接物都是真誠,你才會得清淨。清淨是不染污,真看開了,真放下了。想像《般若經》上,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能不放下嗎?放下就清淨了。

...

前面跟諸位說過,佛法不同於世間法,佛法確實它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體就是自性,從自性。悲智雙運,起作用總而言之不出慈悲跟智慧,這兩種全是性德,一定要明心見性它才能現前,那沒有明心見性的還是占多數。無論是自己修學、是為人演說,都必須以經論為依歸,不能違背經典宗旨,否則的話肯定就出錯誤。以凡夫的知見來解釋佛經,這種事情可以說自古以來就非常之多。所以古時候講經的法師一定要開悟,為什麼?沒有開悟,全是自己的知見。自己錯了情有可原,你還誤導別人,這個罪就重了。不是如來真實義,自己以為是如來真實義,錯解了。所以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非常非常的嚴肅,決定不是隨便說的。古人有修有證,證是什麼?煩惱真斷了。小乘,這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的,三果以上,在中國傳承佛教的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有這個水平。所以中國經典的翻譯確實是無比的殊勝,參與翻譯的都是證果的人,其中有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來主持這個譯場。他們只要見性之後,佛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是以自性來接觸它,跟你自性沒有兩樣,所謂心心相印。沒見性,統統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的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哪有不錯誤的道理?於是經教的流傳就難了。

我在早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是去聽經的,不是去學講經的,從來沒有起這個念頭,我這一生去講經,沒起這個念頭。這是到台中之後,李老師鼓勵我們大家,他開個經學班,同學二十多個人,要我參加,我不敢。他告訴我,你去看看。那可以,我去旁聽,去看看。他們在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結果一看的時候,出乎我意料之外,這個班素質不整齊,學歷有大學肄業的(沒有畢業的),朱斐居士念過大學,應該是大學二年級的樣子,有高中的,絕大多數是初中跟小學,占三分之二。二十個人占三分之二,程度小學程度、初中程度,而且年齡從二十多歲到六十歲,這班不好教!所以李老師完全用私塾教學法,就是個別,兩個人一組,兩個人一組。這個教導的方法很笨拙,讓我們想起古時候這種教學。我小時候念過一年,大概一年不到,私塾,有這麼個印象。那個時候私塾的學生,最小的六、七歲,最大的有十五、六歲,這麼一群孩子,一個老師帶著,大概也有三十多人,也挺熱鬧的。一個教室裡頭上課,每個人念的課本不一樣,有念《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有念《千家詩》,年歲大點有念古文的,念《古文觀止》、念《四書》的,每個人功課不一樣,我一看老師這個經學班亦復如是。

但是怎麼講法?完全是復講。老師讓學生兩個人一組,一個講普通話,一個是講閩南話,就好比是翻譯,其實他們是用一份講稿,兩個人上台。所說的全是老師說的,把老師,老師講得很慢,筆記把它記下來。那個時候沒有錄音,錄音這個設備都沒有,完全靠筆記。這兩個人也記不下來,如果是小學程度的話他怎麼記得下來?所有的同學都幫助他記,我們每個人聽到每個人都記,記了統統交給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寫成一篇講稿,一篇講稿兩份,兩個人一人一份,上台去講。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等於真正上台去講是四十五分鐘,除了上台的儀式,講完之後的回向,實際上一個人是四十分鐘。就是這樣的講稿,這個講稿確實,如果講錯了老師負責任,同學沒有責任,老師負責任。

所以我看了之後,我說這個學法可以,老師要我參加,我就願意參加。我說古人的標准高,這方法能行嗎?老師說,古人的方法是正確的,現在沒有人講經了,如果你們這些人再不發心講,佛法就斷了。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那怎麼個講法?我們沒有開悟,怎麼個講法?老師提出來,我們講批注。這我們松了一口氣,講批注。而批注最好是依古人的批注為標准,為什麼?古人確實有修有證。現在人的不敢講,換句話說,是他自己的見解,不是佛的解釋,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也就是佛是從體起用,我們今天是從什麼?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起用,那這個差得太遠了!所以盡量勉勵我們采取古注。古注多半是文言文,我們用白話把它翻出來,就這個意思。古注裡有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說,念過去,沒有過失。老師提醒我們,你看批注,古人批注,也有經義裡面我們看到好像是有意思,為什麼他這個地方沒有講清楚?老師就說,可能他也沒有透徹了解,他不敢講,他念下來,這個沒有過失。這是夫子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做學問最良好的態度,我們在台中學到。不能了解的念下去就好,不必一定要勉強把它講出來;人家要問,這一段我不懂,你要懂的話你講給我聽,向別人請教,一定要謙虛、要恭敬。誠心誠意的去學習,會得到佛菩薩的感應,這是每一個真正發心上台講經的人都有感應。老師教我這個方法,我采取古大德、祖師大德的批注,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不要去想,想是胡思亂想,不能解決問題,放下,把經本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個二、三百拜豁然就通了,這個意思完全是自然往上湧,我們拿筆寫都來不及。感應不可思議,像這種感應常常有!

老師送我四個字,「至誠感通」。要弘法利生,對於世間法你要通,出世間法,就是經也要通,經的教義通了你契理,世間人情世故通了你契機,理機雙契。老師舉個例子,世間法,我們不說別的,就說中國這一部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你能讀嗎?佛法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這就把人嚇倒了。怎麼辦?我們求感通,感是感應,用這個方法。怎樣去感?誠,真誠,要學真誠,真誠到極處叫至誠,至誠決定能感通。老師教我一生守住這四個字,這四個字不但是對經教,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用至誠,你這個至誠才是真的,才不是假的。我求佛菩薩用誠心,跟一般人往來就可以欺騙,那就錯了,一心無二用,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教我們在這上下真功夫。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不持戒佛法就成了學術知識,不能成就
下一篇:淨空法師:自己修行度眾生都離不開善巧方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