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鐘茂森博士

  
   “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這兩句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就一起來講。我們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犯過失這也不是個不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這些煩惱習氣,累積到今天非常的深厚,這些習氣讓我們不知不覺的就犯過失。比如說剛才看到蘇東坡居士,聽到人家贊美他,他就很高興,洋洋自得,聽到人家批評他,他就很惱怒,這些都是習氣。犯了過失其實並不怕,怕的是什麼?不肯改,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真正我們說什麼叫行善?改過就是行善,每天能夠改一過,三年下來這個人也都將靠近聖賢了。當然犯過失有的是有心的,有的是無心的,過失的大小程度就因此而不同了。

  “無心非”就是他不是真正存心做這個過失,他是不小心,或者不警覺,這也是一種錯。要知道,無心所做的過失,它都有因果,更何況如果是“有心非”。“有心非”就是我故意做的,故意做的那是什麼?心裡真正起一種貪、瞋,所以他造出一種極大的惡業出來,這種叫惡。無心所做的是因為癡,愚癡。所以貪瞋癡這個心,就是過失的根源。而做了過失、造了罪業總有因果報應,比如說一句話不慎出口傷人了,在他那邊他就懷恨在心,懷恨在心將來他尋機會來報復。當他報復的時候就是果報現前的時候,有時候這種果報也很慘,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他對我這麼怨恨。更何況人有三世,前生所造的這些惡業自己忘掉了,對方也可能忘掉了,但是兩個人一見面,阿賴耶識,心田裡頭那種業習種子就現行,他的怨恨起現行他就會報復。所以,無心犯的過失都有因果,更何況有心犯過失,那種惡報就更慘烈了。

  犯了過失怎麼辦?犯了過失我們最關鍵有個態度,就是要懂得忏悔,下面講的“過能改,歸於無”。能夠改過,這個過失改掉了,將來不再犯,就沒有了。所以《菜根譚》就告訴我們一句話,“彌天罪過,都當不得一個悔字”。如果我們犯了過失懂得後悔,懂得忏悔,這種彌天的過失都可以補救。怕的是什麼?他不肯改,他不以為自己是過失,還要什麼?掩飾,文過飾非。怎麼辦?“倘揜飾,增一辜”,本來你可能是無心所做的過失,但是你不肯承認錯誤,這一掩飾,無心非都變成有心非,惡業就造得更重。“一辜”,辜就是過失,所以文過飾非的人都是薄福之人。

  聖人並不會因為自己有了過失,而覺得自己好像低人一等,不會,反而會覺得有過失不肯改,那是最可恥的,那叫什麼?自暴自棄。聖人跟我們其實是平等,在心性上是無二無別,不只是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佛,跟我們也是無二無別的。所區別的是他把過失都改過來了,所以稱聖、稱佛。我們有了過失都不肯改,沒有改過來,那就叫凡夫。你看《了凡四訓》都提醒我們,“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就是如果你這一天你不知道自己有過失,非就是過失,那你等於什麼?安於自是,自以為是,那叫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誰不會有過失?誰都會有過失。老法師經常說,兩種人他看不到過失,第一種成佛了,佛沒有過失,他是完全究竟圓滿的善現前。另外一種人,叫一闡提,一闡提就是斷了善根的人,沒救了,必定是墮地獄的。為什麼?因為他滿身的過失,他自己就看不出來,他認為自己沒有過失,反而天天說人家過失,那種叫一闡提。所以我們關鍵是學《弟子規》要常常反省自己,我們有沒有這個過失?如果我們也是這樣子,那不也是成了一闡提嗎?所以,“一日無過可改”,一日你看不到你的過失,那就“一日無步可進”,就是沒有辦法進步。

  《了凡四訓》說,“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你看我們這世間人,聰明的人很多,資質很不錯的人很多,為什麼他這一生下來好像沒有什麼建樹?道德學問也並不怎麼樣,馬馬虎虎,平平常常,為什麼?就是“因循”二字耽擱了他一生。因循就是苟且一生,不肯努力向上,所以本來可以成為聖賢君子,他沒有辦法成就,這很可惜。特別是我們今天聞到聖教了,儒釋道三教的經典我們都有機會學習到,假如當面錯過,不肯用功,不肯學習,那就叫做甘於自是,就是自甘墮落,這種人是最可恥,最可憐。

  這裡講的有過失,別人說到我們過失,不僅要不掩飾,掩飾的話顯得自己很虛偽,以後他不再說你過失了。他不再說你過失,不是說你沒過失,而是他看你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就是不說。為什麼?你這個人沒救,說你干嘛!你看過去章太炎他就不說袁世凱的過失,他看袁世凱這個人實在是個小人,不值得我說他的過失。做人做到這個樣子,真的覺得這是一種恥辱。不單對我們的過失不能掩飾,甚至還要做到凡是有過失都要歸於自己。有些過失不是自己做的,比如說我們團體的工作,一起做的工作,這個工作可能因一些條件不具足,它失敗了,它不完美,這個時候我要怎麼做?我要歸過於己,“這個事情是因為我沒做好,導致這個工作不能夠順利的進行,這是我的過失,我向大家道歉”,歸過於己。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大德,他有這樣的胸量,他自然在一個團體裡就受人恭敬,他就成為領導。

  所以我們曉得,在一個單位裡面做領導的人,要想想我們有沒有做領導的心量?我們有沒有做領導的修養?不能夠一件工作不成功,責備你的下級,自己干干淨淨,一個過失都沒有,那不可能的。起碼你的過失在於你用錯人了,你為什麼用他來做這個工作?至少這條過失是歸於你的。你看古代的聖王商湯,商朝的湯王,他就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看到所有的這些平民百姓,如果看到誰有過失,湯王會想到那個過失不是他的,是我自己的。有“罪己”的這種修養,所以才能使得他成為一代聖王。

  師父上人的老師雪公老人,當時他在台中教導大家,也開經學班,師父上人也是經學班的一位學員,在他門下學習經教。雪廬老人就非常重視德行的培養,有一次學生們因為可能講學各方面沒有認真努力,講得不好,講錯了,向老師來請罪。拿著一個教鞭來到老師面前,跟老師說,“我們真正是沒有好好用功,辜負了您老人家,我們犯了過失,向您老人家請罪,請老師用教鞭責打我們。”這個時候李老師看到這個情形,他一句話沒有說,拿起教鞭就往自己身上打,在場的同學們看了之後都流眼淚。李老師就說,“是我自己沒有教好,你們沒有過失”。你看看雪公老人這種聖德,確實令我們非常的敬佩和感動。

  所以真正懂得過歸於己,這是培養自己大德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其實人把過歸於自己,別人看到好像吃虧了,其實沒有吃虧。為什麼?假如你真沒有過,你把別人的過失歸到自己,甚至被人嘲笑,被人辱罵,吃這個大虧。要知道吃虧是福,別人的譏嫌、別人的嘲笑正好幫我消業障,求之不得。過歸於己,功歸於人,一件事情做順利了,事情辦好,有功了,這時候要贊歎別人,這是你做得好,我都沒有幫什麼。這樣子你跟大家合作,一定會受到大家的恭敬、受到大家的愛戴。
 
恭摘自 修德立業的根基《弟子規》學習心得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五集 52-197-0005
 

上一篇:蔡禮旭:夫子把孝悌給我們做了榜樣
下一篇:蔡禮旭:勸谏需要耐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